一种快速降温中药煎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120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降温中药煎药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中间设置有煎药锅,所述煎药锅底部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加热器,所述煎药锅顶部设置有锅盖,所述锅盖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煎药锅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部设置有分隔框,所述分隔框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煎药锅右侧设置有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与煎药锅之间设置有支撑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煎好的药液由第二导液管通过冷却液箱,从而对药液进行快速降温,在煎药时,将需要分煎的中药分别放置在分隔框内,不仅能够实现对中药的分煎,还能更好的防止糊锅,以及在煎好药时,方便将中药渣取出。

A kind of fast cool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降温中药煎药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降温中药煎药机,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医院中药科经常需要煎煮大量中药,中药相比西药而言能有效祛除病症、副作用小、经济实惠等优点,而且目前使用的熬中药锅通过火焰熬中药容易糊锅,碰到有些分煎的中药还要用纱布包裹后再放到中药锅里和其它中药混煎,以及不方便对煎好的药渣进行操作,并且刚煎好的药液其温度较高,需要能够快速的进行降温,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降温中药煎药机,通过设置有冷却液箱,能够在药液通过第二导液管进行输送时,对其进行快速冷却,将第二导液管处于冷却液箱内的部分设置为螺旋环状结构,能够加强药液的冷却效果,使用多组分隔框以及过滤网,能够对需要进行分煎的中药进行分开,不需要使用纱布包裹,操作方便,并且在煎制完成后,能够更加方便的将药渣取出,并且将中药放置在分隔框内,能够更好的防止出现糊锅的现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降温中药煎药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中间设置有煎药锅,所述煎药锅底部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加热器,所述煎药锅顶部设置有锅盖,所述锅盖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煎药锅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部设置有分隔框,所述分隔框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煎药锅右侧设置有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与煎药锅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顶部设置有第一泵箱,所述煎药锅与第一泵箱之间连接有第一导液管,所述第一泵箱与冷却液箱之间连接有第二导液管,所述第二导液管另一端设置于冷却液箱右侧,所述第二导液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底板顶部设置有第二泵箱,且所述第二泵箱设置于冷却液箱右侧,所述冷却液箱与第二泵箱之间连接有第三导液管。进一步的,所述煎药锅内壁开设有限制槽,且所述限制槽对称设置于煎药锅两侧。进一步的,所述限制槽内设置有限制板,且所述限制板与分隔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且所述煎药锅设置于防护框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外侧设置有隔热垫。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液管处于冷却液箱内的部分设置为螺旋环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导液管外侧设置有固定件,且所述固定件与冷却液箱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快速降温中药煎药机,通过设置有冷却液箱,能够在药液通过第二导液管进行输送时,对其进行快速冷却,将第二导液管处于冷却液箱内的部分设置为螺旋环状结构,能够加强药液的冷却效果,使用多组分隔框以及过滤网,能够对需要进行分煎的中药进行分开,不需要使用纱布包裹,操作方便,并且在煎制完成后,能够更加方便的将药渣取出,并且将中药放置在分隔框内,能够更好的防止出现糊锅的现象,通过设置有限制槽以及限制板,能够更好的对分隔框进行固定限制,通过在把手外侧设置有隔热垫,方便对锅盖进行操作,通过设置有防护框,能够加强对煎药锅的固定效果,并且能够更好的防止药液残留在防护框顶部,从而使药液不易进入煎药锅与底板之间,通过设置有固定件,能够对第三导液管进行限制,通过设置有支撑块,能够对分隔框进行支撑,实用性强,适宜广泛推行。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快速降温中药煎药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快速降温中药煎药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快速降温中药煎药机的分隔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快速降温中药煎药机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板;2、支撑架;3、煎药锅;4、加热器;5、锅盖;6、把手;7、支撑块;8、分隔框;9、过滤网;10、冷却液箱;11、支撑板;12、第一泵箱;13、第一导液管;14、第二导液管;15、控制阀;16、第二泵箱;17、第三导液管;18、限制槽;19、限制板;20、防护框;21、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一种快速降温中药煎药机,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顶部中间设置有煎药锅3,所述煎药锅3底部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加热器4,对煎药锅3进行加热,所述煎药锅3顶部设置有锅盖5,所述煎药锅3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7,所述支撑块7顶部设置有分隔框8,所述分隔框8底部设置有过滤网9,将待煎制的中药放置在分隔框8内进行煎制,能够更好的防止糊锅情况的发生,使用多个分隔框8,能够实现对中药的分煎,所述煎药锅3右侧设置有冷却液箱10,对第二导液管14内的药液进行冷却,所述第一泵箱12与冷却液箱10之间连接有第二导液管14,所述第二导液管14另一端设置于冷却液箱10右侧,所述第二导液管14上设置有控制阀15,控制药液的流出,所述底板1顶部设置有第二泵箱16,且所述第二泵箱16设置于冷却液箱10右侧,所述冷却液箱10与第二泵箱16之间连接有第三导液管17,对冷却液箱10内的冷却液进行循环处理。本实施例中,所述煎药锅3内壁开设有限制槽18,且所述限制槽18对称设置于煎药锅3两侧,所述限制槽18内设置有限制板19,且所述限制板19与分隔框8固定连接,对分隔框8进行限制,使分隔框8能够更好的固定在煎药锅3内。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导液管14处于冷却液箱10内的部分设置为螺旋环状结构,加强冷却液箱10对药液的冷却效果。实施例二: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锅盖5顶部设置有把手6,所述把手6外侧设置有隔热垫,防止因把手6过热,而使操作人员烫伤,所述支撑架2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20,且所述煎药锅3设置于防护框20之间,加强对煎药锅3的固定效果,并且能够更好的防止药液残留在防护框20顶部,从而使药液不易进入煎药锅3与底板1之间,所述第三导液管17外侧设置有固定件21,且所述固定件21与冷却液箱10固定连接,对第三导液管17进行限制。本技术工作原理:将待煎制的中药放置在分隔框8内,并通过限制槽18、限制板19以及支撑块7将分隔框8固定在煎药锅3内,对于需要进行分煎的中药,使用多个分隔框8,能够实现对中药的分煎,使用加热器4对煎药锅3进行加热,并能够在煎制完成后,通过分隔框8将药渣取出,通过第一泵箱12,将药液由第一导液管13进入第二导液管14,并通过冷却液箱10对第二导液管14内的药液进行冷却,使用第二泵箱16以及第三导液管17,对冷却液箱10内的冷却液进行循环处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降温中药煎药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顶部中间设置有煎药锅(3),所述煎药锅(3)底部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加热器(4),所述煎药锅(3)顶部设置有锅盖(5),所述锅盖(5)顶部设置有把手(6),所述煎药锅(3)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7),所述支撑块(7)顶部设置有分隔框(8),所述分隔框(8)底部设置有过滤网(9),所述煎药锅(3)右侧设置有冷却液箱(10),所述冷却液箱(10)与煎药锅(3)之间设置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1)顶部设置有第一泵箱(12),所述煎药锅(3)与第一泵箱(12)之间连接有第一导液管(13),所述第一泵箱(12)与冷却液箱(10)之间连接有第二导液管(14),所述第二导液管(14)另一端设置于冷却液箱(10)右侧,所述第二导液管(14)上设置有控制阀(15),所述底板(1)顶部设置有第二泵箱(16),且所述第二泵箱(16)设置于冷却液箱(10)右侧,所述冷却液箱(10)与第二泵箱(16)之间连接有第三导液管(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降温中药煎药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顶部中间设置有煎药锅(3),所述煎药锅(3)底部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加热器(4),所述煎药锅(3)顶部设置有锅盖(5),所述锅盖(5)顶部设置有把手(6),所述煎药锅(3)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7),所述支撑块(7)顶部设置有分隔框(8),所述分隔框(8)底部设置有过滤网(9),所述煎药锅(3)右侧设置有冷却液箱(10),所述冷却液箱(10)与煎药锅(3)之间设置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1)顶部设置有第一泵箱(12),所述煎药锅(3)与第一泵箱(12)之间连接有第一导液管(13),所述第一泵箱(12)与冷却液箱(10)之间连接有第二导液管(14),所述第二导液管(14)另一端设置于冷却液箱(10)右侧,所述第二导液管(14)上设置有控制阀(15),所述底板(1)顶部设置有第二泵箱(16),且所述第二泵箱(16)设置于冷却液箱(10)右侧,所述冷却液箱(10)与第二泵箱(16)之间连接有第三导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婕王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