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代煎中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120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代煎中药装置,包括外壳体以及位于外壳体内侧的内壳体,内壳体内部卡接有加热杯,加热杯顶部内腔卡接有杯盖,外壳体和内壳体所形成的空腔中设置有电源,电源电连接加热杯,外壳体下端面设置有支腿,内壳体内腔下端面开设有滑槽,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加热器,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加热杯下端面与加热器上端面贴合,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形成的空腔中设置有节流阀、压缩机和温差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加热器与加热杯之间的贴合,实现了对于加热杯的加热,方便加热使用,又由于采用了制冷系统,即压缩机、制冷管、节流阀和冷凝管,可实现对内壳体内部的降温控制,达到降温制冷保存药液的目的,以更大程度的保存药液的药效。

A device for decoc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代煎中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代煎中药
,尤其涉及一种代煎中药装置。
技术介绍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医治疗原则使用的货真质优的药材,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其中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需要煎煮,即,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因其能够充分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并具有疗效快,易吸收等特点,在中医临床应用中也最为广泛。现有的代煎中药受到许多人选择,然而现有的代煎中药装置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中药煎好后不一定有时间及时服用,此时比较麻烦,药效易随热气挥发,且冷服治疗效果不佳;其次,目前市面上有的中药煎煮装置,很难兼顾节能与煎煮效率,容易增加人力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内容,本技术提出一种代煎中药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代煎中药装置,包括外壳体以及位于外壳体内侧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内部卡接有加热杯,所述加热杯顶部内腔卡接有杯盖,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所形成的空腔中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电连接加热杯,所述外壳体下端面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代煎中药装置,包括外壳体(1)以及位于外壳体(1)内侧的内壳体(12),所述内壳体(12)内部卡接有加热杯(13),所述加热杯(13)顶部内腔卡接有杯盖(14),所述外壳体(1)和内壳体(12)所形成的空腔中设置有电源(8),所述电源(8)电连接加热杯(13),所述外壳体(1)下端面设置有支腿(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2)内腔下端面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内部滑动连接有加热器(7),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加热杯(13)下端面与加热器(7)上端面贴合,所述内壳体(12)和外壳体(1)之间所形成的空腔中设置有节流阀(3)、压缩机(6)和温差电池(2),所述节流阀(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代煎中药装置,包括外壳体(1)以及位于外壳体(1)内侧的内壳体(12),所述内壳体(12)内部卡接有加热杯(13),所述加热杯(13)顶部内腔卡接有杯盖(14),所述外壳体(1)和内壳体(12)所形成的空腔中设置有电源(8),所述电源(8)电连接加热杯(13),所述外壳体(1)下端面设置有支腿(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2)内腔下端面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内部滑动连接有加热器(7),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加热杯(13)下端面与加热器(7)上端面贴合,所述内壳体(12)和外壳体(1)之间所形成的空腔中设置有节流阀(3)、压缩机(6)和温差电池(2),所述节流阀(3)输出端连接制冷管(4)的输入端,所述制冷管(4)环绕设置在内壳体(12)侧壁上,其输出端与冷凝管(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凝管(5)环绕设置在外壳体(1)侧壁上,且该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散气孔,所述冷凝管(5)的输出端连接压缩机(6)的输入端,所述压缩机(6)的输出端连接节流阀(3)的输入端,并与所述电源(8)电性连接,所述电源(8)为可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妮谢巍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