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房杰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内科用煎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083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煎药装置,包括杯子、药网、底端封闭的热传递筒、电加热棒、绝缘盖,药网的边沿安放在杯子内侧的台阶上使药网位于杯子中,热传递筒的顶部翻边安放在杯子的顶端,热传递筒下部位于药网中,电加热棒插入盛装在热传递筒内的导热溶液中,绝缘盖盖在热传递筒顶端,所述电加热棒安装在绝缘盖的中心。有益效果是:首先,利用导热溶液和热传递筒进行热传递,将电加热棒与中药材、煎药的水分隔开,使电加热棒和导热溶液能够重复利用,而杯子、药网、热传递筒做到专用,避免不同药方的药材之间出现药物互串;其次,这种间接加热的方式,能够实现对煎药的水与中药材进行恒温煎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用煎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煎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煎药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中医药通常由医护人员集中煎制好后交给患者服用,而对与不同的患者医生所开的药方也各不相同,不同药方的药物之间不能够互串,尤其是有的药物之间相克或相冲突,如果出现互串会失去药效或者副作用。而在医护人员集中煎制中药材时,一副药方煎制完成后往往只是清洗干净残留在煎药容器中的药渣便煎制下一副药方,由于每副药方的煎制时间较长,煎药容器的内壁上还会残留大量的药物分子,这些残留的药物分子会溶入接下来煎制的药物中,导致药物互串,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部分器件能够共用的煎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中医内科用煎药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中医内科用煎药装置,包括用于盛装药液的杯子、用于盛装中药材的药网、用于传递热量且底端封闭的热传递筒、用于加热的电加热棒、绝缘盖,所述药网的边沿安放在杯子内侧的台阶上使药网位于杯子中,所述热传递筒的顶部翻边安放在杯子的顶端,所述热传递筒下部位于药网中,所述电加热棒插入盛装在热传递筒内的导热溶液中,所述绝缘盖盖在热传递筒顶端,所述电加热棒安装在绝缘盖的中心。进一步的,所述热传递筒从下往上依次分为位于药网中的加热部、位于药网上方的储液部、安放在杯子顶端的翻边,所述加热部的半径为储液部的半径的1/10~1/3。进一步的,所述加热部的外周固接有多个与热传递筒内部相连通的空心搅拌叶片,所述空心搅拌叶片与药网的内侧壁之间间距为1~5cm。进一步的,所述翻边的外周固接有多个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手柄,所述手柄上套有隔热胶套。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盖上设有圆形的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中固定安装有透明玻璃。进一步的,所述药网包括圆环形的不锈钢板、多根不锈钢立柱、圆桶形的不锈钢滤网,所述不锈钢立柱的顶端与不锈钢板底端固接,所述不锈钢滤网与不锈钢立柱的侧面固接。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板的外周设有定位槽,所述杯子内侧壁上设有竖直的定位凸起条,所述定位槽与定位凸起条配合使药网与杯子相对位置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盖的底端设有卡在热传递筒内的卡圈。进一步的,所述杯子的一侧设有U型把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杯子中装入煎药的水,将装有中药材的药网放入杯子中,接着将装有导热溶液的热传递筒安放在杯子中,最后将绝缘盖盖在热传递筒上使电加热棒插入导热溶液中,给电加热棒通电对导热溶液加热,导热溶液将热量通过热传递筒传递给煎药的水,煎药的水被加热后煎煮中药材;首先,利用导热溶液和热传递筒进行热传递,将电加热棒与中药材、煎药的水分隔开,使电加热棒和导热溶液能够重复利用,而杯子、药网、热传递筒做到专用,避免不同药方的药材之间出现药物互串;其次,这种间接加热的方式,能够实现对煎药的水与中药材进行恒温煎煮。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杯子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药网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热传递筒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加热棒与绝缘盖装配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中医内科用煎药装置,包括用于盛装药液的杯子1、用于盛装中药材的药网2、用于传递热量且底端封闭的热传递筒3、用于加热的电加热棒4、绝缘盖5,药网2的边沿安放在杯子1内侧的台阶101上使药网2位于杯子1中,热传递筒3的顶部翻边303安放在杯子1的顶端,热传递筒3下部位于药网2中,电加热棒4插入盛装在热传递筒3内的导热溶液6中,绝缘盖5盖在热传递筒3顶端,电加热棒4安装在绝缘盖5的中心,杯子1的一侧设有U型把手102。首先,利用导热溶液6和热传递筒3进行热传递,将电加热棒4与中药材、煎药的水分隔开,使电加热棒4和导热溶液6能够重复利用,而杯子1、药网2、热传递筒3做到专用,避免不同药方的药材之间出现药物互串;其次,这种间接加热的方式,能够实现对煎药的水与中药材进行恒温煎煮。热传递筒3从下往上依次分为位于药网2中的加热部301、位于药网2上方的储液部302、安放在杯子1顶端的翻边303,加热部301的半径为储液部302的半径的1/5。为了使加热部301与储液部302相协调,也为了使加热部301顺利的插入装有中药材的药网2中,对加热部301的直径与储液部302的直径之间的尺寸关系作出如下限定,加热部301的半径最小为储液部302的半径的1/10,加热部301的半径最大为储液部302的半径的1/3。加热部301的外周固接有多个与热传递筒3内部相连通的空心搅拌叶片304,空心搅拌叶片304与药网2的内侧壁之间间距为1~5cm。空心搅拌叶片304一方面增加加热部301与煎药的水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对煎药的水加热的速率;另一方面通过驱动热传递筒3转动而使空心搅拌叶片304对装在药网2中的中药材进行搅拌。为了使空心搅拌叶片在药网2中顺利的搅动中药材,对空心搅拌叶片304与药网2的内侧壁之间间距作出如下限定,空心搅拌叶片304与药网2的内侧壁之间间距最小为1cm,空心搅拌叶片304与药网2的内侧壁之间间距最大为5cm。翻边303的外周固接有多个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手柄305,手柄305上套有隔热胶套306,通过用手把持隔热胶套306转动热传递筒3,从而使空心搅拌叶片304对药网2中的中药材进行搅拌。绝缘盖5上设有圆形的观察口501,所述观察口501中固定安装有透明玻璃502。医护人员通过透明玻璃502观察热传递筒3中导热溶液6的加热情况,避免导热溶液6量不足而出现电加热棒4上部没有浸没在导热溶液6中,而烧毁电加热棒4。药网2包括圆环形的不锈钢板201、多根不锈钢立柱202、圆桶形的不锈钢滤网203,不锈钢立柱202的顶端与不锈钢板201底端固接,不锈钢滤网203与不锈钢立柱202的侧面固接,不锈钢板2011顶端固接有两个对称的U型提手205。不锈钢板201的外周设有定位槽204,杯子1内侧壁上设有竖直的定位凸起条103,定位槽204与定位凸起条103配合使药网2与杯子1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防止热传递筒3转动时,药物跟随着转动,而失去对中药材进行搅拌的作用。绝缘盖5的底端设有卡在热传递筒3内的卡圈503,使绝缘盖5稳定的盖在热传递筒3顶部。导热溶液6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用煎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装药液的杯子、用于盛装中药材的药网、用于传递热量且底端封闭的热传递筒、用于加热的电加热棒、绝缘盖,所述药网的边沿安放在杯子内侧的台阶上使药网位于杯子中,所述热传递筒的顶部翻边安放在杯子的顶端,所述热传递筒下部位于药网中,所述电加热棒插入盛装在热传递筒内的导热溶液中,所述绝缘盖盖在热传递筒顶端,所述电加热棒安装在绝缘盖的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用煎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装药液的杯子、用于盛装中药材的药网、用于传递热量且底端封闭的热传递筒、用于加热的电加热棒、绝缘盖,所述药网的边沿安放在杯子内侧的台阶上使药网位于杯子中,所述热传递筒的顶部翻边安放在杯子的顶端,所述热传递筒下部位于药网中,所述电加热棒插入盛装在热传递筒内的导热溶液中,所述绝缘盖盖在热传递筒顶端,所述电加热棒安装在绝缘盖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用煎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递筒从下往上依次分为位于药网中的加热部、位于药网上方的储液部、安放在杯子顶端的翻边,所述加热部的半径为储液部的半径的1/10~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内科用煎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的外周固接有多个与热传递筒内部相连通的空心搅拌叶片,所述空心搅拌叶片与药网的内侧壁之间间距为1~5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内科用煎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杰
申请(专利权)人:房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