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堵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11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堵漏器,包括:杆身,其一端为叉状;堵孔座,其底端开设有锥形的第一连接槽,其侧壁开设有环形的第二连接槽,其顶端开设有第三连接槽,第二连接槽与杆身叉状端卡接;堵孔塞,其与第三连接槽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便携式堵漏器下端开设有锥形的第一连接槽,与用于在车底盘上打孔的穿刺头相匹配,当穿刺头向上运动完成打孔抽排的工序后下降,此时穿刺头位于开孔的正下方,操作杆身将堵孔座放置于穿刺头上,使穿刺头插入到第一连接槽中,此时堵孔赛便处于开孔的正下方,完成定位,然后操控穿刺头再次向上顶升,将堵孔赛塞入开孔完成堵孔,本便携式堵漏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简单第完成堵漏工作。

A portable plug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堵漏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拆解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堵漏器。
技术介绍
汽车报废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拆解,拆解之前需要抽取汽车内残留的燃油等液体,避免在拆解过程中发生危险。现有的拆解方式,在报废汽车底盘的特定区域打孔,然后将汽车管路内的汽油、柴油或机油等液体抽出。由于无法彻底抽排干净,无法避免地会残留少于液体,从开孔处滴落,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在打孔抽排之后将孔堵住,避免滴漏。由于打孔的位置位于车底盘下,不仅空间狭窄,而且光线视野也较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地将堵孔塞塞入孔中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便携式堵漏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缺乏良好的工具,导致难以将堵孔赛准确塞入孔中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堵漏器,该一种便携式堵漏器包括:杆身,其一端为叉状;堵孔座,其底端开设有锥形的第一连接槽,其侧壁开设有环形的第二连接槽,其顶端开设有第三连接槽,第二连接槽与杆身叉状端卡接;堵孔塞,其与第三连接槽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堵漏器下端开设有锥形的第一连接槽,与用于在车底盘上打孔的穿刺头相匹配,当穿刺头向上运动完成打孔抽排的工序后下降,此时穿刺头位于开孔的正下方,操作杆身将堵孔座放置于穿刺头上,使穿刺头插入到第一连接槽中,此时堵孔赛便处于开孔的正下方,完成定位,然后操控穿刺头再次向上顶升,将堵孔赛塞入开孔完成堵孔,本便携式堵漏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简单第完成堵漏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堵漏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堵孔座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见图1与图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堵漏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堵孔座的剖视图。一种便携式堵漏器包括:杆身1、堵孔座2以及堵孔塞3。杆身1一端为叉状,用于连接堵孔座2,另一端用于工人握持,将便携式堵漏器伸至报废汽车底盘下方进行堵漏。堵孔座2底端开设有锥形的第一连接槽21,侧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二连接槽22,顶端开设有第三连接槽23。其中第一连接槽21与用于给报废汽车穿刺打孔的穿刺头匹配,穿刺头可以插入到第一连接槽21内。杆身1的叉状端插入到第二连接槽22内,与堵孔座2连接。堵孔塞3下端插入到第三连接槽23,用于塞住开孔。在本实施例中,堵孔赛3可以采用软木塞、橡胶塞等等。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使堵孔塞3与堵孔座2分离,将堵孔塞3塞入到开孔内。堵孔座2包括下部24与上部25两个部分。其中下部24采用磁性材料制作,为磁性结构,上部25布置于下部24上方,并与下部24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槽21开设于下部24上,第三连接槽23开设于上部25上,第二连接槽22开设于下部24或上部25,或者下部24与上部25共同形成第二连接槽22均可。由于穿刺头一般采用钢铁材料制作而成,采用磁性材料制作下部24,一方面能够更容易的将穿刺头插入到第一连接槽21内,另一方面能够吸住堵孔座2,便于堵孔座2与堵孔塞3分离。本便携式堵漏器是用于报废汽车底盘打孔抽排之后的堵漏工作。打孔抽排之后穿刺头竖直向下运动,工人手持杆身1将堵孔座2套设于穿刺头上方,使得穿刺头插入到第一连接槽21内。利用穿刺头来定位,此时堵孔塞3位于开孔正下方,然后控制穿刺头向上运动,将堵孔塞3塞入到开孔内完成堵孔。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堵漏器下端开设有锥形的第一连接槽,与用于在车底盘上打孔的穿刺头相匹配,当穿刺头向上运动完成打孔抽排的工序后下降,此时穿刺头位于开孔的正下方,操作杆身将堵孔座放置于穿刺头上,使穿刺头插入到第一连接槽中,此时堵孔赛便处于开孔的正下方,完成定位,然后操控穿刺头再次向上顶升,将堵孔赛塞入开孔完成堵孔,本便携式堵漏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简单第完成堵漏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堵漏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杆身,其一端为叉状;/n堵孔座,其底端开设有锥形的第一连接槽,其侧壁开设有环形的第二连接槽,其顶端开设有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与所述杆身叉状端卡接;/n堵孔塞,其与所述第三连接槽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堵漏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杆身,其一端为叉状;
堵孔座,其底端开设有锥形的第一连接槽,其侧壁开设有环形的第二连接槽,其顶端开设有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与所述杆身叉状端卡接;
堵孔塞,其与所述第三连接槽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堵漏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华蒋振康张子约刘钢张浩杨瑞卿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格林美城市矿产装备有限公司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江西格林美报废汽车循环利用有限公司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