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建新专利>正文

艾灸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11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艾灸贴装置,包括用于安装艾柱的艾柱底座、设于底座腔体的阻流扩散片,所述艾柱底座包括底座腔体及设于底座腔体上部的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孔的底端延伸到底座腔体内,艾柱可插入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艾柱的中间竖直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阻流扩散片设于艾柱底座的安装孔下方,用于扩散艾柱燃烧后经安装孔流出的高温艾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艾灸的疗效,降低和控制皮肤接触艾烟的温度,避免局部高温对施灸者造成损伤性刺激,彻底解决了产品安全使用和施灸疗效的问题。

Moxibustion stick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艾灸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医艾灸领域,具体是一种艾柱和灸器组合的艾灸贴装置,用于医院灸疗和家庭艾灸保健。
技术介绍
市场上各类辅助艾灸燃烧的灸器种类繁多,其中一种脐灸又称艾艾贴的产品,由艾柱和灸器组合为一体,产品分小号(7mm)和大号(10mm)两种规格。使用时点燃灸器上的艾柱,揭除灸器底部双面胶的剥离纸,直接粘贴到皮肤的穴位上即可施灸。该产品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尤其是施灸过程中艾烟倒流的现象,吸引了众多艾灸爱好者使用。该产品装有小号艾柱的脐灸燃烧时间十分钟左右,由于艾柱燃烧时热容量较小、灸温低、性能温和,主要用于皮肤较稚嫩的部位,如:儿童或年青女性等,如果用于成人疾病或针对风湿镇痛的治疗,其小号脐灸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安装有大号艾柱的脐灸加粗加量,燃烧时热容量较高,灸感强劲,其功效是小号的数倍,灸疗的效果比效好。但是,大号艾柱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发生肌肤被灼伤的事件。为此,生产商向用户推荐产品时,附加了一些繁锁的操作方法,如:采取隔物灸法,要求用户在底座内垫姜片来隔离艾烟的高温气流与皮肤直接接触,实际上施灸过程中薄薄的姜片又会被迅速加热,进而发生肌肤被姜片高温烫伤的事件。据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观察,现有的艾柱燃烧到自熄阶段时,艾烟作用在局部皮肤的灸温接近或高于60℃左右,这种高温汽流对皮肤的作用将持续持数分钟,高温渗透入皮肤软组织会产生难忍的烧灼感或疼痛,从而导致皮肤灼伤形成灸泡并留下疤痕,对使用者的身心造成伤害。现有产品的缺陷,是由于艾柱直径与底座结合高度的限制,艾柱下部出烟口距皮肤仅为5mm左右。随着艾柱燃烧时间的延续,艾柱燃烧点距离皮肤越来越近,皮肤接触的灸温就会越来越高。现有产品结构导致了艾烟接触皮肤时温度无法控制,这就造成了小号艾柱热容量较低治疗效果不佳,大号艾柱热容量较高又极易灼伤施灸人的皮肤。这就造成了产品疗效与安全使用之间的设计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艾灸贴装置,可以避免艾柱加粗加量或增加数量后导致燃烧产生热量的聚集而防止温度持续升高造成灼伤肌肤的问题,提高了艾灸疗效和安全使用的问题。一种艾灸贴装置,包括用于安装艾柱的艾柱底座、设于底座腔体的阻流扩散片,所述艾柱底座包括底座腔体及设于底座腔体上部的至少一个艾柱安装孔,安装孔的底端延伸到底座腔体内,艾柱可插入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艾柱的中间竖直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阻流扩散片设于艾柱底座的安装孔下方,用于引导艾柱燃烧的高温气流向四周扩散,阻止高温艾烟直接与皮肤接触。进一步的,所述阻流扩散片绕行的形状与所设艾柱数量形成的平面图形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腔体侧壁的下端四周开有多个出烟口。进一步的,所述阻流扩散片距安装孔底端1-2毫米。进一步的,所述阻流扩散片的宽度大于艾柱中间通孔直径2-3毫米。进一步的,所述艾柱底座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卡口,所述阻流扩散片的两端镶嵌在对应卡口上。进一步的,所述艾柱底座由耐高温塑料注塑而成。进一步的,所述艾柱底座下端底部粘贴有双面胶贴。进一步的,所述艾柱的一端装有自熄圈,艾柱装有自熄圈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艾柱为圆柱体结构,安装孔对应设计为柱状孔本技术在使用时,底座腔体内的艾烟经阻流扩散片扩散再聚集时,艾烟所携带的热能和治疗因子一部分被机体吸收,多余的艾烟和热量则经由底座出烟口扩散到底座腔体外,防止艾柱燃烧热量的聚集,彻底避免了艾柱燃烧时安装孔出烟口的高温汽流对局部皮肤损害性的冲击,使底座腔体内的温度始终能稳定在一种安全施灸的范围内,阻流扩散片的设置能有效地降低和控制皮肤接触艾烟的温度,避免局部高温对施灸者造成损伤性刺激。多只艾柱安装孔的设置,虽然增加了施灸的热容量,由于阻流扩散片对高温艾烟的扩散作用,彻底解决了产品疗效和安全使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艾灸贴装置实施例一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艾灸贴装置实施例一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艾灸贴装置实施例二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艾灸贴装置实施例二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中:1—艾柱,2—通孔,3—自熄圈,4—艾柱底座,5—出烟口,6—双面胶贴,7—皮肤,8—阻流扩散片,9—卡口,41—底座腔体,42—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艾灸贴装置实施例一包括艾柱1、自熄圈3、艾柱底座4、阻流扩散片8,所述艾柱1为圆柱体结构,直径10毫米、长约40至45毫米左右,中间竖直贯穿设有通孔2,所述艾柱1的一端装有自熄圈3。所述艾柱底座4由耐高温塑料注塑而成,包括底座腔体41及设于底座腔体41上部的安装孔42,安装孔42的底端延伸到底座腔体41内,装有自熄圈3的一端可插入所述安装孔内42固定。底座腔体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阻流扩散片8的卡口9。所述艾柱底座4(即底座腔体41侧壁)的下端四周开有多个出烟口5,下端底部可粘贴双面胶贴6。安装孔42的形状与艾柱1的形状适配,例如设计为柱状孔。所述阻流扩散片8可由薄金属片冲压制成条状,镶嵌在艾柱底座4相对侧壁上设置的卡口9上,阻流扩散片8设于艾柱底座4的安装孔42下方,距安装孔42底端1-2毫米,所述阻流扩散片8的宽度大于艾柱中间贯穿设置的通孔2的直径2-3毫米。阻流扩散片8的作用是阻挡并改变艾柱1出烟口艾烟的气流方向,阻止高温气流对皮肤的直接冲击,阻流扩散片8可使用金属薄片制作。所述双面胶贴6的形状与艾柱底座4匹配为环状,由厚1毫米左右的医用双面泡沬胶制成,双面胶贴6的一面贴在艾柱底座4的底面上,使用时揭除另一面的剥离纸可将艾柱底座4粘贴到皮肤7的穴位上。下面介绍艾灸的原理与作用,如图2所示,将带中心通孔2的艾柱1、艾柱底座4、阻流扩散片8、双面胶贴6组合成脐灸整体,使用时点燃艾柱1,揭除贴在艾柱底座4上双面胶贴6的剥离纸,粘贴到皮肤7穴位上即可施灸。粘贴在皮肤7穴位上的艾灸底座4,其上的艾柱1被点燃时,形成一个以底座腔体41为中心,上至艾柱1顶部、下至艾灸底座4的出烟口5的一条艾烟汽流通道。艾柱1燃烧时的热辐射和皮肤的热量在底座腔体41内聚集逐使腔体温度升高,燃烧的艾烟将沿艾柱1的通孔2向下流动,经安装孔42下端进入低压的底座腔体41内,艾烟经阻流扩散片8分散后从出烟口5流出。镶嵌在底座内侧壁卡口9上的阻流扩散片8分的作用是,在安装孔42下端与皮肤7之间设置了一个高低温的隔离区,阻止高温艾烟气流对局部皮肤的直接冲击,并引导高温烟束向底座腔体41内向四周扩散,当扩散的艾烟回流与皮肤再接触时,其皮肤接触到艾烟时已降至安全的灸疗温度内。本技术的优点是,底座腔体41内的艾烟经阻流扩散片8扩散再聚集时,艾烟所携带的热能和治疗因子一部分被机体吸,多余的艾烟和热量则经由底座出烟口5扩散到底座腔体41外,防止艾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艾灸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艾柱的艾柱底座、设于底座腔体的阻流扩散片,所述艾柱底座包括底座腔体及设于底座腔体上部的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孔的底端延伸到底座腔体内,艾柱可插入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艾柱的中间竖直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阻流扩散片设于艾柱底座的安装孔下方,用于引导艾柱燃烧的高温气流向四周扩散,阻止高温艾烟直接与皮肤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灸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艾柱的艾柱底座、设于底座腔体的阻流扩散片,所述艾柱底座包括底座腔体及设于底座腔体上部的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孔的底端延伸到底座腔体内,艾柱可插入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艾柱的中间竖直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阻流扩散片设于艾柱底座的安装孔下方,用于引导艾柱燃烧的高温气流向四周扩散,阻止高温艾烟直接与皮肤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扩散片绕行的形状与所设艾柱数量形成的平面图形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腔体侧壁的下端四周开有多个出烟口。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艾灸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扩散片距所述安装孔底端1-2毫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夏建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