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可调节温灸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109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可调节温灸贴,包括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基层和放置层,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带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发热包,所述第一固定带上还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凹槽位于第一魔术贴内,所述第一魔术贴上连接有贴布,所述第二固定带设有基层,所述基层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二魔术贴、第四魔术贴,所述第二魔术贴、第四魔术贴之间连接有第三魔术贴,所述基层位于第三魔术贴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该便于携带可调节温灸贴,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便于调节,避免温灸贴对皮肤造成伤害,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An adjustable warm moxibustion st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可调节温灸贴
本技术属于温灸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携带可调节温灸贴。
技术介绍
温灸属于针灸范围之中,但不用针刺,而是通过点燃艾绒的热力进行治疗。中医认为,艾叶具有通畅经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养生保健的作用。而西医分析,艾叶中含有一种主要成份为苦艾醇、酷艾酮的挥发油,有解热、止血、镇痛的作用。艾绒燃烧后生成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有清除自由基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温灸贴已经不需要原始的点燃艾条进行炙贴,而是采用加热层加热药物,使药物缓慢释放到身体部位。但是现有的温灸贴大多数都是直接粘贴在皮肤上,时间久了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且现有的温灸贴不便于调节,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可调节温灸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可调节温灸贴,包括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基层和放置层,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带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携带可调节温灸贴,包括第一固定带(1)、第二固定带(2)、基层(9)和放置层(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1)和第二固定带(2)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带(1)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内设有发热包(8),所述第一固定带(1)上还连接有第一魔术贴(7),所述第一魔术贴(7)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凹槽(6)位于第一魔术贴(7)内,所述第一魔术贴(7)上连接有贴布(5),所述第二固定带(2)设有基层(9),所述基层(9)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二魔术贴(10)、第四魔术贴(14),所述第二魔术贴(10)、第四魔术贴(14)之间连接有第三魔术贴(12),所述基层(9)位于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可调节温灸贴,包括第一固定带(1)、第二固定带(2)、基层(9)和放置层(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1)和第二固定带(2)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带(1)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内设有发热包(8),所述第一固定带(1)上还连接有第一魔术贴(7),所述第一魔术贴(7)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凹槽(6)位于第一魔术贴(7)内,所述第一魔术贴(7)上连接有贴布(5),所述第二固定带(2)设有基层(9),所述基层(9)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二魔术贴(10)、第四魔术贴(14),所述第二魔术贴(10)、第四魔术贴(14)之间连接有第三魔术贴(12),所述基层(9)位于第三魔术贴(1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11)内设有发热包(8),所述基层(9)远离第二魔术贴(10)、第四魔术贴(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层(15)、第二固定层(17),所述第一固定层(15)、第二固定层(17)之间固定连接有放置层(16),所述放置层(16)内部开设有用于放置药包(13)的空腔(18),所述放置层(16)上设有棉布层(3),所述第一固定层(15)、第二固定层(17)远离基层(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按摩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佟洁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谷稻边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