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变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09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变矩器,包括主体和推杆,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内壳,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一内壳之间设置有消音棉,其中,所述第一内壳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主体靠近第一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外壳。该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变矩器,第一外壳与第一内壳之间开设有安装槽,第二外壳与第二内壳之间也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消音棉,消音棉是一种由单种或多种不同纤维经多种工艺加工而成的卷状或片状材料,具有吸音的效果且抗冲击性较强,便于减少主体内部的噪音,同时不会因温度和温度的改变而膨胀和缩小。

A torque converter capable of reducing internal no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变矩器
本技术涉及变矩器
,具体为一种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变矩器。
技术介绍
当发动机怠速运行时,变矩器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相当于一个未接合的离合器,变矩器是以“高泵轮转速”和“低涡轮转速”的配合,来增大扭矩,从而产生较大的起动、驱动扭矩,变矩器在非怠速或非起动的工况下,它相当于一个液力耦合器,能将发动机扭矩传递给变速箱,同时当涡轮转速上升到与泵轮等速时,闭锁离合器挂合,变矩器将发动机动力1:1地传递给变速箱。目前的变矩器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现有的变矩器仍存在了一定的问题,对变矩器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但是大多数的变矩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大都不易减小变矩器内部的噪音,同时不易往变矩器内部添加润滑油来对内部零件进行润滑,费时费力,且减小了变矩器的使用寿命,这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变矩器的使用范围,因此迫切需要能改进变矩器结构的技术,来完善此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变矩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变矩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大都不易减小变矩器内部的噪音,同时不易往变矩器内部添加润滑油来对内部零件进行润滑,费时费力,且减小了变矩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变矩器,包括主体和推杆,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内壳,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一内壳之间设置有消音棉,其中,所述第一内壳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主体靠近第一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靠近第一内壳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内壳,所述第二外壳与第二内壳之间也设置有消音棉;所述主体靠近第一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侧连接有泵,所述泵远离固定轴的一侧设置有定子,所述定子远离泵的一侧设置有涡轮,所述涡轮的一侧连接有飞轮;所述第二内壳的一侧开设有滤网槽,所述滤网槽的内部固定有滤网,所述推杆设置在远离第二内壳的一侧,所述推杆贯穿于滤网,所述第二内壳靠近滤网槽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推杆靠近固定槽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在固定杆槽的内部,所述固定杆靠近固定杆槽的一侧连接有导杆,所述第二内壳靠近导杆的一侧开设有导杆槽,所述导杆的外部缠绕有弹簧,所述第二内壳靠近导杆槽的一侧开设有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二内壳靠近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优选的,所述推杆靠近第二内壳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推杆远离主体的一侧到第二内壳的距离大于固定杆到固定槽的距离。优选的,所述固定杆靠近固定槽的一侧为球形,所述固定杆的材质为硅胶凝胶,且硅胶凝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一侧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侧与导杆槽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缠绕在导杆的外部,所述弹簧的内径大于导杆槽的外径,且固定杆与主体通过弹簧构成弹性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变矩器:(1)、该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变矩器,第一外壳与第一内壳之间开设有安装槽,第二外壳与第二内壳之间也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消音棉,消音棉是一种由单种或多种不同纤维经多种工艺加工而成的卷状或片状材料,具有吸音的效果且抗冲击性较强,便于减少主体内部的噪音,同时不会因温度和温度的改变而膨胀和缩小。(2)、该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变矩器,推动推杆,推杆带动固定杆从固定槽移动到固定杆槽的内部,之后,往第二内壳开口处添加润滑油,便于对主体的内部零件起到润滑的作用,延长了主体的使用寿命。(3)、该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变矩器,推动推杆,当固定杆与主体通过弹簧构成的弹性结构移动到固定杆槽的内部时,固定杆带动导杆移动到导杆槽的内部,弹簧的内部缠绕有导杆,便于对固定杆的移动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避免弹簧扭曲导致固定杆的移动方向发生偏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消音棉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第一外壳;3、第一内壳;4、消音棉;5、第一连接块;6、螺纹槽;7、第二外壳;8、第二内壳;801、第二连接块;802、连接孔;803、螺纹杆;9、固定轴;10、泵;11、定子;12、涡轮;13、飞轮;14、滤网槽;15、滤网;16、推杆;17、固定槽;18、固定杆;19、固定杆槽;20、导杆;21、导杆槽;22、弹簧;2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变矩器,包括主体1、第一外壳2、第一内壳3、消音棉4、第一连接块5、螺纹槽6、第二外壳7、第二内壳8、固定轴9、泵10、定子11、涡轮12、飞轮13、滤网槽14、滤网15、推杆16、固定槽17、固定杆18、固定杆槽19、导杆20、导杆槽21、弹簧22和通孔23,所述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壳2,所述第一外壳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内壳3,所述第一外壳2与第一内壳3之间设置有消音棉4,其中,所述第一内壳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块5,所述第一连接块5的一侧开设有螺纹槽6,所述主体1靠近第一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外壳7,所述第二外壳7靠近第一内壳3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内壳8,所述第二内壳8靠近第一连接块5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块801,所述第二连接块801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802,所述连接孔802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803,所述第二外壳7与第二内壳8之间也设置有消音棉4;所述主体1靠近第一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轴9,所述固定轴9的一侧连接有泵10,所述泵10远离固定轴9的一侧设置有定子11,所述定子11远离泵10的一侧设置有涡轮12,所述涡轮12的一侧连接有飞轮13;所述第二内壳8的一侧开设有滤网槽14,所述滤网槽14的内部固定有滤网15,所述推杆16设置在远离第二内壳8的一侧,所述推杆16靠近第二内壳8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杆18,所述推杆16远离主体1的一侧到第二内壳8的距离大于固定杆18到固定槽17的距离,推动推杆16,当推杆16带动固定杆18从固定槽17移动到固定杆槽19的内部时,推杆16远离主体1的一侧到第二内壳8的距离大于固定杆18到固定槽17的距离,避免当固定杆18完全从固定槽17内移出时推杆16远离主体1的一侧抵住第二内壳8的开口处,便于对第二内壳8的开口处添加润滑油,所述推杆16贯穿于滤网15,所述第二内壳8靠近滤网槽14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7,所述推杆16靠近固定槽17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杆18,所述固定杆18靠近固定槽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变矩器,包括主体(1)和推杆(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壳(2),所述第一外壳(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内壳(3),所述第一外壳(2)与第一内壳(3)之间设置有消音棉(4),其中,/n所述第一内壳(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块(5),所述第一连接块(5)的一侧开设有螺纹槽(6),所述主体(1)靠近第一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外壳(7),所述第二外壳(7)靠近第一内壳(3)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内壳(8),所述第二外壳(7)与第二内壳(8)之间也设置有消音棉(4);/n所述主体(1)靠近第一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轴(9),所述固定轴(9)的一侧连接有泵(10),所述泵(10)远离固定轴(9)的一侧设置有定子(11),所述定子(11)远离泵(10)的一侧设置有涡轮(12),所述涡轮(12)的一侧连接有飞轮(13);/n所述第二内壳(8)的一侧开设有滤网槽(14),所述滤网槽(14)的内部固定有滤网(15),所述推杆(16)设置在远离第二内壳(8)的一侧,所述推杆(16)贯穿于滤网(15),所述第二内壳(8)靠近滤网槽(14)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7),所述推杆(16)靠近固定槽(17)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杆(18),所述固定杆(18)设置在固定杆槽(19)的内部,所述固定杆(18)靠近固定杆槽(19)的一侧连接有导杆(20),所述第二内壳(8)靠近导杆(20)的一侧开设有导杆槽(21),所述导杆(20)的外部缠绕有弹簧(22),所述第二内壳(8)靠近导杆槽(21)的一侧开设有通孔(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变矩器,包括主体(1)和推杆(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壳(2),所述第一外壳(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内壳(3),所述第一外壳(2)与第一内壳(3)之间设置有消音棉(4),其中,
所述第一内壳(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块(5),所述第一连接块(5)的一侧开设有螺纹槽(6),所述主体(1)靠近第一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外壳(7),所述第二外壳(7)靠近第一内壳(3)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内壳(8),所述第二外壳(7)与第二内壳(8)之间也设置有消音棉(4);
所述主体(1)靠近第一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轴(9),所述固定轴(9)的一侧连接有泵(10),所述泵(10)远离固定轴(9)的一侧设置有定子(11),所述定子(11)远离泵(10)的一侧设置有涡轮(12),所述涡轮(12)的一侧连接有飞轮(13);
所述第二内壳(8)的一侧开设有滤网槽(14),所述滤网槽(14)的内部固定有滤网(15),所述推杆(16)设置在远离第二内壳(8)的一侧,所述推杆(16)贯穿于滤网(15),所述第二内壳(8)靠近滤网槽(14)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7),所述推杆(16)靠近固定槽(17)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杆(18),所述固定杆(18)设置在固定杆槽(19)的内部,所述固定杆(18)靠近固定杆槽(19)的一侧连接有导杆(20),所述第二内壳(8)靠近导杆(20)的一侧开设有导杆槽(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天鸿动力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