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青杰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加湿效果的循环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967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湿效果的循环扇,包括底盘、加湿箱、安装支管、转接部、控制部、转动组件、与转动组件配合连接的循环扇体、设置在循环扇体底部的进风壳以及与安装支管内壁配合连接的出雾管,所述出雾管上端穿过转接部并与进风壳对应设置,所述出雾管下端插入加湿箱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加湿箱产生水雾,经过出雾管后与进风壳对应,能够避免出现雾气集中,保持空气湿度均匀,也能够快速降低室内温度,而且利用循环风扇的循环风带动水雾的挥发,再利用循环风将挥发的水汽散布到空气中,避免了单独使用空气循环扇导致的空气中水份流失导致的空气干燥情况,提高了循环扇的使用性能。

A circulation fan with humidific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加湿效果的循环扇
本技术涉及循环扇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湿效果的循环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空气循环扇主要用于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循环,以合理的空气流向达到平衡温度的效果,也可以用来循环室内外空气,让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换。风扇的主要功能是以蒸发人体水分、让人体感到“凉爽”,而空气循环扇则主要是针对空气的流动达到一个室温平衡。在炎热的夏天需要开空调的房间里,由于空调制冷覆盖范围小造成房间温度分布不均,一般会采用空气循环扇配合空调使用,来将空调的冷气吹送到房间的其他地方,以合理的空气流向达到平衡温度的效果;由于空调通过冷凝制冷,一般开了制冷空调的房间都会比较干燥,此时需要再配合加湿器使用,加湿器可以增加房间湿度。此时,就需要空气循环扇和加湿器两台机器配套使用,不仅使用不方便,能耗高,也增加了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循环扇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兼有水冷加湿功能,同时能够避免出现雾气集中,保持空气湿度均匀的循环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具有加湿效果的循环扇,包括底盘、连接在底盘上的加湿箱、固定或可拆卸连接在加湿箱上的安装支管、连接在安装支管上的转接部、与转接部配合连接的控制部、连接在控制部上端的转动组件、与转动组件配合连接的循环扇体、设置在循环扇体底部的进风壳以及与安装支管内壁配合连接的出雾管,所述出雾管上端穿过转接部并与进风壳对应设置,所述出雾管下端插入加湿箱内。作为优选:所述控制部包括控制外壳、设置在控制外壳内的控制板、与控制板配合电性连接的摇头电机、设置在摇头电机上的转动轴、与转动轴配合连接的调节主动齿以及与调节主动齿配合啮接的调节从动齿,所述调节从动齿与转动组件配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盘以及与第一固定盘配合连接的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上开设有与出雾管配合设置的弧形开槽,所述第一固定盘底端固定连接有插接管,所述第一固定盘上对称设置有与循环扇体配合连接的限定插孔,所述第二固定盘中部设置有与插接管配合插接的装配孔,所述第二固定盘内壁上均设有与摇头电机配合连接的安装柱,所述第二固定盘中部设置有与调节从动齿配合连接的限定圈,所述第二固定盘上还设有与出雾管配合连接的内接管。作为优选:所述转接部包括漏斗壳体、连接在漏斗壳体内部的装配隔板、设置在装配隔板底端的第一接管以及连接在装配隔板上端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上还连接有第二接管。作为优选:所述循环扇体内设有与限定插孔配合连接的调节架板。作为优选:所述底盘底端分设有至少三个滑轮。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加湿箱产生水雾,经过出雾管后与进风壳对应,能够避免出现雾气集中,保持空气湿度均匀,也能够快速降低室内温度,而且利用循环风扇的循环风带动水雾的挥发,再利用循环风将挥发的水汽散布到空气中,避免了单独使用空气循环扇导致的空气中水份流失导致的空气干燥情况,提高了循环扇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转接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固定盘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固定盘结构示意图。图7也是本技术的第二固定盘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盘;2、加湿箱;3、安装支管;4、转接部;5、控制部;6、转动组件;7、循环扇体;8、调节架板;9、进风壳;10、出雾管;11、滑轮;40、漏斗壳体;41、装配隔板;42、第一接管;43、容纳部;44、第二接管;50、控制外壳;51、控制板;52、摇头电机;53、转动轴;54、调节主动齿;55、调节从动齿;60、第一固定盘;61、第二固定盘;62、弧形开槽;63、插接管;64、限定插孔;65、装配孔;66、安装柱;67、限定圈;68、内接管;100、上通管;101、下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具有加湿效果的循环扇,包括底盘1、连接在底盘1上的加湿箱2、固定或可拆卸连接在加湿箱2上的安装支管3、连接在安装支管3上的转接部4、与转接部4配合连接的控制部5、连接在控制部5上端的转动组件6、与转动组件6配合连接的循环扇体7、设置在循环扇体7底部的进风壳9以及与安装支管3内壁配合连接的出雾管10,所述出雾管10上端穿过转接部4并与进风壳9对应设置,所述出雾管10下端插入加湿箱2内;优选的将所述安装支管3可拆卸连接在加湿箱2上,能够在不需要安装支管3的时候取下,同时出雾管10配合安装支管3的部分取下,缩短循环扇体7与加湿箱2的安装距离,适应两种不同的使用状态,提高循环扇的使用性能,因此也可以将出雾管10分段设置适应循环扇体7的使用情况,在出雾管10进行分体设置时,所述出雾管10包括上通管100以及与上通管100配合分体设置的下通管101,所述上通管100连接在漏斗壳体40上端,同时上端与与弧形开槽62配合设置,所述下通管101上端连接在漏斗主体上端,下通管101下端与加湿箱2连接,方便将雾气依次经过下通管101、漏斗主体以及上通管100,进而对应进风壳9的位置出雾;所述控制部5通过控制摇头电机52启闭,方便对循环扇体7进行角度调节使用,在调节时转动组件6会同步配合循环扇体7动作,保证循环扇体7调节的合理性;所述出雾管10上端口配合进风壳9的位置设置,能够在水雾经过出雾口时直接利用循环扇体7的风力将水雾挥散至空气中,由于出雾管10对应循环扇体7的中心位置,因此在循环扇体7进行调节时,可以保持进风壳9一直与出雾口的位置对应,提高循环扇的加湿效果;主要是通过加湿箱2产生水雾,经过出雾管10后与进风壳9对应,能够避免出现雾气集中,保持空气湿度均匀,也能够快速降低室内温度,而且利用循环风扇的循环风带动水雾的挥发,再利用循环风将挥发的水汽散布到空气中,避免了单独使用空气循环扇导致的空气中水份流失导致的空气干燥情况,提高了循环扇的使用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5包括控制外壳50、设置在控制外壳50内的控制板51、与控制板51配合电性连接的摇头电机52、设置在摇头电机52上的转动轴53、与转动轴53配合连接的调节主动齿54以及与调节主动齿54配合啮接的调节从动齿55,所述调节从动齿55与转动组件6配合连接,所述控制板51控制摇头电机52的启闭,在摇动电机启动时转动轴53转动,同时调节主动齿54配合调节从动齿55转动,使得转动组件6带动循环扇体7转动,所述循环扇体7转动的角度以弧形开槽62的角度为基准,方便对循环扇的角度来回循环调整;所述控制板51上还连接有与循环扇体7内部设置的交流电机电性连接,方便将控制板51上的调控集中至控制外壳50上,方便对循环扇以及加湿箱2内的加湿器的启闭或调整角度进行控制,提高循环扇的实用性。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6包括第一固定盘60以及与第一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加湿效果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连接在底盘上的加湿箱、固定或可拆卸连接在加湿箱上的安装支管、连接在安装支管上的转接部、与转接部配合连接的控制部、连接在控制部上端的转动组件、与转动组件配合连接的循环扇体、设置在循环扇体底部的进风壳以及与安装支管内壁配合连接的出雾管,所述出雾管上端穿过转接部并与进风壳对应设置,所述出雾管下端插入加湿箱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加湿效果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连接在底盘上的加湿箱、固定或可拆卸连接在加湿箱上的安装支管、连接在安装支管上的转接部、与转接部配合连接的控制部、连接在控制部上端的转动组件、与转动组件配合连接的循环扇体、设置在循环扇体底部的进风壳以及与安装支管内壁配合连接的出雾管,所述出雾管上端穿过转接部并与进风壳对应设置,所述出雾管下端插入加湿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湿效果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控制外壳、设置在控制外壳内的控制板、与控制板配合电性连接的摇头电机、设置在摇头电机上的转动轴、与转动轴配合连接的调节主动齿以及与调节主动齿配合啮接的调节从动齿,所述调节从动齿与转动组件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加湿效果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盘以及与第一固定盘配合连接的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青杰
申请(专利权)人:蔡青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