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低压缸零出力冷源损失的蒸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2867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除低压缸零出力冷源损失的蒸汽系统,包括高压缸、中压缸、汽轮机以及压缩式热泵;中压缸的排汽分为四条支路,第一支路与热网加热器的入口相连,第二支路与低压缸的入口相连,第三支路与压缩式热泵的热侧入口相连,第四支路与汽轮机的入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供热季热电联产机组处于低压缸零出力工况运行时,停止低压缸进汽,将绝大多数中压缸排汽输送至热网加热器用于供热;另外一小部分中压缸排汽与汽轮机排汽混合后进入压缩式热泵,利用压缩式热泵回收其余热,加热热网循环水,降温降压后的蒸汽进入低压缸带走低压转子旋转产生的鼓风热量,达到降低冷却蒸汽冷源损失的同时提高供热能力,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的目的。

A steam system to eliminate the loss of zero output cold source of low pressure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低压缸零出力冷源损失的蒸汽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除低压缸零出力冷源损失的蒸汽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冬季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北方城市供热必不可少。目前,城镇供热以集中供热为主,主要由热电联产机组承担供热任务。传统的供热方式主要是中低压连通管抽汽供热,供热能力受汽轮机组发电负荷影响,就是所谓的“热电耦合”。机组负荷越高,供热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小,在低负荷时可能导致抽汽供热能力不足,影响供热质量。与此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保问题日益得到全球重视。为了实现清洁发电,减少碳排放,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诸如太阳能、风电、水电等新能源。近年来,风电、光伏、水电等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持续快速增长。为提高清洁能源的上网电量,火电机组不得不降低发电功率,导致抽汽供热能力不足,对供热安全提出了挑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结果显然是无法接受的。另一方面,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提供了大量清洁电力,其发电出力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也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电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除低压缸零出力冷源损失的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高压缸(1),高压缸(1)与中压缸(2)相连;/n中压缸(2),中压缸(2)的排汽分为四条支路,第一支路与热网加热器(14)的入口相连,第二支路与低压缸(4)的入口相连,第三支路与压缩式热泵(3)的热侧入口相连,第四支路与给水泵驱动汽轮机(10)的入口相连;低压缸(4)的排汽与凝汽器(12)的入口相连;/n给水泵驱动汽轮机(10),给水泵驱动汽轮机(10)的排汽分为两支路,第一支路与中压缸(2)排汽的第三支路汇合后连接至压缩式热泵(3)的热侧入口,第二支路与低压缸(4)的排汽汇合后连接至凝汽器(12)的入口;/n压缩式热泵(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低压缸零出力冷源损失的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压缸(1),高压缸(1)与中压缸(2)相连;
中压缸(2),中压缸(2)的排汽分为四条支路,第一支路与热网加热器(14)的入口相连,第二支路与低压缸(4)的入口相连,第三支路与压缩式热泵(3)的热侧入口相连,第四支路与给水泵驱动汽轮机(10)的入口相连;低压缸(4)的排汽与凝汽器(12)的入口相连;
给水泵驱动汽轮机(10),给水泵驱动汽轮机(10)的排汽分为两支路,第一支路与中压缸(2)排汽的第三支路汇合后连接至压缩式热泵(3)的热侧入口,第二支路与低压缸(4)的排汽汇合后连接至凝汽器(12)的入口;
压缩式热泵(3),压缩式热泵(3)的热侧出口与中压缸(2)的第二支路排汽汇合后连接至低压缸(4)的入口;一部分热网循环水通过管道连接至压缩式热泵(3)的冷侧,与经过压缩式热泵(3)热侧的排汽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低压缸零出力冷源损失的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给水泵驱动汽轮机(10)上还连接有用于驱动机组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亮刘涛孙少强王红宇林轶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华能杨柳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