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模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83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模台车,包括台车本体、设于台车本体的两侧用于支撑台车本体并使台车本体行走的行走机构、至少一组设于台车本体的下表面用于顶升台车本体的顶升机构,行走机构包括支撑部和滑轨,支撑部沿台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于台车本体的下表面上并用于随台车本体上升以提升滑轨,滑轨的一侧设于支撑部内,滑轨沿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支撑部上,顶升机构包括顶升件,提升的滑轨通过在滑轨与支撑部之间留有的竖向滑动间隙的范围内运动进而形成沿前进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滑轨,从而减小滑轨沿前进方向滑动进行滑轨换步时的阻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钢模台车,解决了现有的钢模台车施工过程繁琐、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Steel formwork trol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模台车
本技术涉及钢模台车
,特别地,涉及一种钢模台车。
技术介绍
钢模台车是一种为提高隧道衬砌表面光洁度和衬砌速度,并降低劳动强度而设计、制造的专用设备。钢模台车由于适用性强、操作简便,可用于交通隧道、市政隧道、海底隧道、矿山隧道施工等多个领域。在隧道衬砌施工中,当完成一次混凝土浇筑之后,钢模台车需要移动至下一工位进行下一工位的混凝土浇筑;而在钢模砌台车移动至下一个工位之前,需要将钢模台车前一工位上的滑轨移动至钢模砌台车下一工位上,然后再将钢模台车移至下一个工位上进行施工。如图1所示,目前,由于钢模台车与滑轨分离地设置,通常需要人工将钢模台车和滑轨分离后,采用人工移动并铺设滑轨,然后再拖动钢模台车沿滑轨前进至下一个工位,轨道铺设复杂,整个施工过程繁琐、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效率低、精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低压控制钢模台车,以解决现有的钢模台车施工过程繁琐、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模台车用滑轨行走装置,包括台车本体、设于台车本体的两侧用于支撑台车本体并使台车本体行走的行走机构、至少一组设于台车本体的下表面用于顶升台车本体的顶升机构,行走机构包括支撑部和滑轨,支撑部沿台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于台车本体的下表面上并用于随台车本体上升以提升滑轨,滑轨的一侧设于支撑部内,滑轨的另一侧凸出于支撑部设置以从地面支撑支撑部,滑轨与支撑部之间留有竖向滑动间隙,滑轨沿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支撑部上,顶升机构包括顶升件,多个顶升件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排布,以使顶升件顶升台车本体时台车本体通过支撑部提升滑轨,提升的滑轨通过在滑轨与支撑部之间留有的竖向滑动间隙的范围内运动进而形成沿前进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滑轨,从而减小滑轨沿前进方向滑动进行滑轨换步时的阻力。进一步地,台车本体包括框架机构、模板机构以及连接件,模板机构通过连接件支撑在框架机构的外侧以便于在模板机构的外表面进行混凝土浇筑,支撑部和顶升件分别设于框架机构的下侧。进一步地,滑轨包括支撑块和滑动块,支撑块的两侧向中间内陷并与滑动块组合形成的夹持槽,支撑部包括设于框架机构下表面上的第一支撑架、纵向车轮组件以及驱动单元,两个第一支撑架相对地设于滑轨的两侧并形成有内腔,两个第一支撑架分别朝向支撑块的方向弯曲并悬设于夹持槽内,滑轨沿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于内腔内,纵向车轮组件可转动地设于内腔内,纵向车轮组件的转动轴伸出至第一支撑架并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纵向车轮组件与滑动块之间留有竖向滑动间隙以使滑轨可竖向滑动地设置。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架包括夹块和挡板,夹块的楔形端设于夹持槽内,夹块的固定端与挡板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挡板的第二侧固定设于框架机构的下表面上,纵向车轮组件包括支承在两个夹块之间的车轮轴和固定设于车轮轴上的纵向车轮,车轮轴穿过一侧的夹块向外伸出,纵向车轮与滑动块之间留有竖向滑动间隙,驱动单元固定设于挡板的侧壁上并与车轮轴的伸出端连接以驱动车轮轴转动。进一步地,行走机构还包括设于挡板的侧壁上的用于测量支撑部向前移动的距离的纵向定位激光测距装置。进一步地,框架机构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横梁以及分别设于支撑框架两侧的左右行走微调机构,支撑框架通过左右行走微调机构可横向滑动地设于支撑横梁上,左右行走微调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固定架、液压伸缩杆以及横向车轮组件,第二支撑架的第一侧固定设于支撑框架上,第二支撑架的第二侧设有横向车轮组件并使横向车轮组件与支撑横梁的上表面滚动接触,固定架固定设于支撑横梁的上表面上,液压伸缩杆的一端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液压伸缩杆的第二端与支撑框架连接以带动支撑框架沿横向运动,支撑横梁的下表面上设有行走机构。进一步地,支撑框架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两侧用于支撑本体的竖梁,第二支撑架的第一侧固定设于竖梁上,第二支撑架的第二侧设有横向车轮组件并使横向车轮组件与支撑横梁的上表面滚动接触。进一步地,模板机构包括侧模板、拱顶模板和底模板,两个侧模板分别设于支撑横梁的两侧,拱顶模板设于本体的上侧,拱顶模板的两侧分别插设于对应侧的侧模板内,侧模板的下侧与底模板可拆卸地连接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地面渗入钢模台车内,连接件包括侧向连接梁、侧向连接油缸以及竖向连接单元,侧模板与对应的竖梁通过侧向连接梁铰接,侧模板与对应的第二支撑架通过侧向连接油缸连接,顶模板与本体通过竖向连接梁铰接。进一步地,底模板包括活动挡块、竖向支撑件以及设于竖向支撑件一侧的横向抱紧件,活动挡块为L形块,包括竖板和设于竖板下侧的横板,所示竖板设于侧模板的外侧,横板设于侧模板的下方,竖向支撑件可拆卸地设于横板和横板和侧模板的下表面之间,竖向支撑件用于竖向顶抵横板以使横板沿竖向运动紧密支撑在地面上并对竖板进行预定位使竖板与侧模板的一侧贴合设置,横向抱紧件分别与竖板和侧模板连接用于横向抱紧竖板以使竖板和侧模板贴合固定。进一步地,竖向支撑件包括固定设于侧模板的下表面上的螺母筒和支撑螺杆,支撑螺杆的平头端设于横板的上表面,支撑螺杆的螺纹端与螺母筒螺纹连接,支撑螺杆的螺纹端上设有第一插销孔和/或第一方形转动块以方便施力转动支撑螺杆,从而调整侧模板与横板之间的垂直距离;顶升件为举升液压油缸和/或机械千斤顶。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钢模台车,通过包括台车本体、设于台车本体的两侧并用于支撑台车本体使台车本体行走的行走机构、至少一组设于台车本体的下表面用于顶升台车本体的顶升机构,可以使台车本体在换步时沿行走机构前进,提高了钢模台车的操作的灵活性;在钢模台车完成当前工位的施工进入下一个工位的施工时,首先需要进行轨道的铺设,行走机构包括支撑部和滑轨,支撑部沿台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于台车本体的下表面上并用于随台车本体上升以提升滑轨,滑轨的一侧设于支撑部内,滑轨的另一侧凸出于支撑部设置以从地面支撑支撑部,滑轨与支撑部之间留有竖向滑动间隙,顶升机构包括顶升件,多个顶升件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排布,以使顶升件顶升台车本体时所台车本体通过支撑部提升滑轨,提升的滑轨通过在滑轨与支撑部之间留有的竖向滑动间隙的范围内运动进而形成沿前进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滑轨,从而减小滑轨沿前进方向滑动进行滑轨换步时的阻力,在举升钢模台车时,可以使钢模台车沿前进方向向下倾斜,从而使提升的滑轨沿前进方向倾斜并不被卡住,由于重力作用,减小了铺设滑轨时移动滑轨的劳动强度;通过滑轨沿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支撑部上,由于支撑部的限制作用,避免了滑轨前进时左右摆动导致滑轨在下一个工位的位置相对上一个工位的位置的中心线偏差大,保证了滑轨的铺设精度;通过行走机构和顶升组件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滑轨倾斜前进的换步。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箭头表示空气的气流走向,在附图中: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模台车,其特征在于,/n包括台车本体、设于所述台车本体的两侧用于支撑所述台车本体并使所述台车本体行走的行走机构(40)、至少一组设于所述台车本体的下表面用于顶升所述台车本体的顶升机构,/n所述行走机构(40)包括支撑部(41)和滑轨(42),所述支撑部(41)沿所述台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台车本体的下表面上并用于随所述台车本体上升以提升所述滑轨(42),所述滑轨(42)的一侧设于所述支撑部(41)内,所述滑轨(42)的另一侧凸出于所述支撑部(41)设置以从地面支撑所述支撑部(41),所述滑轨(42)与所述支撑部(41)之间留有竖向滑动间隙,所述滑轨(42)沿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部(41)上,/n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件(50),多个所述顶升件(50)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排布,以使所述顶升件(50)顶升所述台车本体时所述台车本体通过所述支撑部(41)提升所述滑轨(42),提升的所述滑轨(42)通过在所述滑轨(42)与所述支撑部(41)之间留有的竖向滑动间隙的范围内运动进而形成沿前进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所述滑轨(42),从而减小所述滑轨(42)沿前进方向滑动进行滑轨(42)换步时的阻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模台车,其特征在于,
包括台车本体、设于所述台车本体的两侧用于支撑所述台车本体并使所述台车本体行走的行走机构(40)、至少一组设于所述台车本体的下表面用于顶升所述台车本体的顶升机构,
所述行走机构(40)包括支撑部(41)和滑轨(42),所述支撑部(41)沿所述台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台车本体的下表面上并用于随所述台车本体上升以提升所述滑轨(42),所述滑轨(42)的一侧设于所述支撑部(41)内,所述滑轨(42)的另一侧凸出于所述支撑部(41)设置以从地面支撑所述支撑部(41),所述滑轨(42)与所述支撑部(41)之间留有竖向滑动间隙,所述滑轨(42)沿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部(41)上,
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件(50),多个所述顶升件(50)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排布,以使所述顶升件(50)顶升所述台车本体时所述台车本体通过所述支撑部(41)提升所述滑轨(42),提升的所述滑轨(42)通过在所述滑轨(42)与所述支撑部(41)之间留有的竖向滑动间隙的范围内运动进而形成沿前进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所述滑轨(42),从而减小所述滑轨(42)沿前进方向滑动进行滑轨(42)换步时的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模台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车本体包括框架机构(10)、模板机构(20)以及连接件(30),所述模板机构(20)通过所述连接件(30)支撑在所述框架机构(10)的外侧以便于在所述模板机构(20)的外表面进行混凝土浇筑,
所述支撑部(41)和所述顶升件(50)分别设于所述框架机构(10)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模台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轨(42)包括支撑块(421)和滑动块(422),所述支撑块(421)的两侧向中间内陷并与所述滑动块(422)组合形成的夹持槽(423),
所述支撑部(41)包括设于所述框架机构(10)下表面上的第一支撑架(411)、纵向车轮组件(412)以及驱动单元(413),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411)相对地设于所述滑轨(42)的两侧并形成有内腔,
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411)分别朝向所述支撑块(421)的方向弯曲并悬设于所述夹持槽(423)内,所述滑轨(42)沿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内腔内,
所述纵向车轮组件(412)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内腔内,所述纵向车轮组件(412)的转动轴伸出至所述第一支撑架(411)并与所述驱动单元(413)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纵向车轮组件(412)与所述滑动块(422)之间留有竖向滑动间隙以使所述滑轨(42)可竖向滑动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模台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架(411)包括夹块(4111)和挡板(4112),所述夹块(4111)的楔形端设于所述夹持槽(423)内,所述夹块(4111)的固定端与所述挡板(4112)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挡板(4112)的第二侧固定设于所述框架机构(10)的下表面上,
所述纵向车轮组件(412)包括支承在两个所述夹块(4111)之间的车轮轴(4121)和固定设于所述车轮轴(4121)上的纵向车轮(4122),所述车轮轴(4121)穿过一侧的所述夹块(4111)向外伸出,所述纵向车轮(4122)与所述滑动块(422)之间留有竖向滑动间隙,
所述驱动单元(413)固定设于所述挡板(4112)的侧壁上并与所述车轮轴(4121)的伸出端连接以驱动所述车轮轴(412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模台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机构(40)还包括设于所述挡板(4112)的侧壁上的用于测量所述支撑部(41)向前移动的距离的纵向定位激光测距装置(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威德廖湘平付之光张童
申请(专利权)人:涟源市湛宇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