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高强防冻型组合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63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木高强防冻型组合建筑模板,具体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包括建筑模板主体,所述建筑模板主体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组件,所述建筑模板主体的另一端固定设有驱动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建筑模板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活动槽和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活动杆带动第一活塞向右移动,使得第二活塞推动锁紧杆进入锁紧孔内部,完成连接组件和驱动组件之间的稳定拼接,通过驱动杆脱离靠近第二连接块一端的限位槽,在阻尼弹簧复位拉伸的作用下配合两个第二活塞,使得第一活塞将活动杆顶出第一活塞腔内,此时连接组件与驱动组件完成拆卸。

A kind of bamboo wood high strength freeze proof composite building form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木高强防冻型组合建筑模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竹木高强防冻型组合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建筑模板是一种建筑施工时的临时性支护结构,可以使混凝土结构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竹木质模板施工便利,成本低廉,使用比较广泛。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在对建筑模板进行组装时,通常工厂使用用钉子固定,拆装不方便,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竹木高强防冻型组合建筑模板,通过推动驱动杆使得活动杆带动第一活塞向右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活塞在第二活塞腔内远离第一活塞腔的一端移动,并使得第二活塞推动锁紧杆进入锁紧孔内部,完成连接组件和驱动组件之间的稳定拼接,通过转动驱动杆,并使得驱动杆脱离靠近第二连接块一端的限位槽,在阻尼弹簧复位拉伸的作用下,两个第二活塞分别向第一活塞腔的一端移动,并压缩第二活塞腔内部的压缩油,从而使得第一活塞将活动杆顶出第一活塞腔内,此时连接组件与驱动组件以完成拆卸,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木高强防冻型组合建筑模板,包括建筑模板主体,所述建筑模板主体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组件,所述建筑模板主体的另一端固定设有驱动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建筑模板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活动槽和限位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建筑模板主体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锁紧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建筑模板主体的另一端,且第二连接块活动连接在连接槽的内壁,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活塞腔、连通腔和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一活塞腔的内部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表面与第一活塞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靠近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与活动杆的表面活动插接,且活动杆贯穿并延伸至第一活塞腔的内部,所述第二活塞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远离第一活塞腔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和锁紧杆,所述阻尼弹簧远离第二活塞的一端与第二活塞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杆贯穿并延伸至第二连接块的外端,且锁紧杆的表面与锁紧孔的内壁活动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槽和限位槽均贯穿并延伸至第一连接块的正端,且活动槽的内部与限位槽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为两个。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孔的内部与连接槽的内部相连通,且活动槽的内部与连接槽的内部相连通。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杆远离第二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杆,且驱动杆贯穿并延伸至第一连接块的正端,所述驱动杆的表面与第一连接块的正端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大小与限位槽的大小相等。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活塞腔的内部通过连通腔与第二活塞腔的内部相连通,且第二活塞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活塞腔关于第二连接块中点的水平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活塞腔的直径是第一活塞腔直径的二分之一,且第二活塞腔的长度小于第一活塞腔的长度,所述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的内部均设置有压缩油。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筑模板主体包括竹制薄板,所述竹制薄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木质薄板,所述木质薄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内部贯穿嵌入有加热陶瓷板。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竹制薄板、木质薄板和隔热层的数量均为两个,且隔热层、木质薄板和竹制薄板依次从内到外设置在建筑模板主体的内部,两个所述隔热层与加强筋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空隙的内部填充有保温棉。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推动驱动杆使得活动杆带动第一活塞向右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活塞在第二活塞腔内远离第一活塞腔的一端移动,并使得第二活塞推动锁紧杆进入锁紧孔内部,完成连接组件和驱动组件之间的稳定拼接,通过转动驱动杆,并使得驱动杆脱离靠近第二连接块一端的限位槽,在阻尼弹簧复位拉伸的作用下,两个第二活塞分别向第一活塞腔的一端移动,并压缩第二活塞腔内部的压缩油,从而使得第一活塞将活动杆顶出第一活塞腔内,此时连接组件与驱动组件以完成拆卸,与现有技术相比,便于拆装;2、通过加热陶瓷板在建筑模板主体的内部加热,且通过设置保温棉,使得可以保存加热陶瓷板产生的温度,避免温度散失过快造成热量浪费的情况,从而达到具有防冻功能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防冻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剖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连接块结构正剖图。图4为本技术的活动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建筑模板主体结构正剖图。附图标记为:1、建筑模板主体;11、竹制薄板;12、木质薄板;13、隔热层;14、加强筋;15、加热陶瓷板;16、保温棉;2、连接组件;21、第一连接块;22、活动槽;23、限位槽;24、活动杆;25、轴承;26、驱动杆;27、连接槽;28、锁紧孔;3、驱动组件;31、第二连接块;32、第一活塞腔;33、连通腔;34、第二活塞腔;35、第一活塞;36、导向管;37、第二活塞;38、阻尼弹簧;39、锁紧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竹木高强防冻型组合建筑模板,包括建筑模板主体1,所述建筑模板主体1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组件2,所述建筑模板主体1的另一端固定设有驱动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块21,所述第一连接块21固定连接在建筑模板主体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块2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活动槽22和限位槽23,所述活动槽22的内部设有活动杆24,所述活动杆24与限位槽2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21远离建筑模板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27,所述第一连接块21的内部开设有锁紧孔28;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第二连接块31,所述第二连接块31固定连接在建筑模板主体1的另一端,且第二连接块31活动连接在连接槽27的内壁,所述第二连接块3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活塞腔32、连通腔33和第二活塞腔34,所述第一活塞腔32的内部设有第一活塞35,所述第一活塞35的表面与第一活塞腔3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35靠近第一连接块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管36,所述导向管36的内壁与活动杆24的表面活动插接,且活动杆24贯穿并延伸至第一活塞腔32的内部,所述第二活塞腔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木高强防冻型组合建筑模板,包括建筑模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板主体(1)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组件(2),所述建筑模板主体(1)的另一端固定设有驱动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块(21),所述第一连接块(21)固定连接在建筑模板主体(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块(2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活动槽(22)和限位槽(23),所述活动槽(22)的内部设有活动杆(24),所述活动杆(24)与限位槽(2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21)远离建筑模板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27),所述第一连接块(21)的内部开设有锁紧孔(28);/n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第二连接块(31),所述第二连接块(31)固定连接在建筑模板主体(1)的另一端,且第二连接块(31)活动连接在连接槽(27)的内壁,所述第二连接块(3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活塞腔(32)、连通腔(33)和第二活塞腔(34),所述第一活塞腔(32)的内部设有第一活塞(35),所述第一活塞(35)的表面与第一活塞腔(3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35)靠近第一连接块(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管(36),所述导向管(36)的内壁与活动杆(24)的表面活动插接,且活动杆(24)贯穿并延伸至第一活塞腔(32)的内部,所述第二活塞腔(3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37),所述第二活塞(37)远离第一活塞腔(3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38)和锁紧杆(39),所述阻尼弹簧(38)远离第二活塞(37)的一端与第二活塞腔(3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杆(39)贯穿并延伸至第二连接块(31)的外端,且锁紧杆(39)的表面与锁紧孔(28)的内壁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木高强防冻型组合建筑模板,包括建筑模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板主体(1)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组件(2),所述建筑模板主体(1)的另一端固定设有驱动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块(21),所述第一连接块(21)固定连接在建筑模板主体(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块(2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活动槽(22)和限位槽(23),所述活动槽(22)的内部设有活动杆(24),所述活动杆(24)与限位槽(2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21)远离建筑模板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27),所述第一连接块(21)的内部开设有锁紧孔(28);
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第二连接块(31),所述第二连接块(31)固定连接在建筑模板主体(1)的另一端,且第二连接块(31)活动连接在连接槽(27)的内壁,所述第二连接块(3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活塞腔(32)、连通腔(33)和第二活塞腔(34),所述第一活塞腔(32)的内部设有第一活塞(35),所述第一活塞(35)的表面与第一活塞腔(3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35)靠近第一连接块(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管(36),所述导向管(36)的内壁与活动杆(24)的表面活动插接,且活动杆(24)贯穿并延伸至第一活塞腔(32)的内部,所述第二活塞腔(3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37),所述第二活塞(37)远离第一活塞腔(3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38)和锁紧杆(39),所述阻尼弹簧(38)远离第二活塞(37)的一端与第二活塞腔(3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杆(39)贯穿并延伸至第二连接块(31)的外端,且锁紧杆(39)的表面与锁紧孔(28)的内壁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高强防冻型组合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22)和限位槽(23)均贯穿并延伸至第一连接块(21)的正端,且活动槽(22)的内部与限位槽(23)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限位槽(23)的数量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市万山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