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447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铁车站结构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站厅层、站台层和支撑柱,站厅层和站台层通过支撑柱相连,还包括灭火器输送装置,所述灭火器输送装置包括导向板、用于盛装灭火器的移动箱和用于驱动移动箱移动的驱动装置,站厅层设有连通站台层的通口,所述导向板设置在站台层内并贯穿通口,导向板的两端均设有拿取口,所述移动箱与导向板滑动配合,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站台层内,且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移动箱,相邻两组灭火器输送装置的移动箱分别处于站厅层内和站台层内;这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其中一层发生火灾时,工作人员或者乘客能够及时取到另一层的灭火器,能够及时灭火。

Layout structure of public area of metro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铁车站结构的
,特别涉及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地铁车站的乘客流量通常较多,因此,地铁车站的消防布置尤其重要,传统的地铁车站通常分为两层,分别为站厅层和站台层,站厅层与站台层之间连通有楼梯,为了保证站厅层和站台层的安全,通常会在站厅层和站台层放置多个灭火器,但是当站厅层和站台层中的其中一层有物体燃烧时,为了尽快灭火,除了使用发生火灾那层的灭火器外,工作人员或者乘客通常还会通过楼梯跑到另一层取灭火器,以帮助发生火灾的那层灭火,这种通过人工取灭火器的方式虽然能够成功搬运灭火器,但是搬运灭火器往返需要花费时间,搬运灭火器的速度较慢,难以及时灭火。公告号为CN20698745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包括站厅层以及站台层,所述站厅层设置有付费区,于所述站厅层的中心里程处设置有无障碍电梯,所述无障碍电梯位于所述付费区内且靠近所述付费区的两个进闸口,且于所述付费区内还设置有连接所述站厅层与所述站台层的第一楼梯组以及第二楼梯组,所述第一楼梯组包括第一楼梯与第二楼梯,且所述第一楼梯与所述第二楼梯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楼梯组为两组且分别位于所述无障碍电梯的两侧,且每一所述进闸口与所述第一楼梯组之间的距离大于与所述第二楼梯组的距离。这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虽然带有无障碍电梯,但是当工作人员或者乘客需要从自身所在层去另一层取灭火器时,虽然可以乘坐无障碍电梯往返,但是仍然需要花费往返的时间,且仍需要人工搬运灭火器,难以及时取到灭火器,难以及时灭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当其中一层发生火灾时,工作人员或者乘客能够及时取到另一层的灭火器,能够及时灭火。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包括站厅层、站台层和支撑柱,站厅层和站台层通过支撑柱相连,还包括至少两组灭火器输送装置,所述灭火器输送装置包括导向板、用于盛装灭火器的移动箱和用于驱动移动箱移动的驱动装置,站厅层设有连通站台层的通口,所述导向板设置在站台层内并贯穿通口,导向板的两端均设有拿取口,所述移动箱与导向板滑动配合,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站台层内,且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移动箱,相邻两组灭火器输送装置的移动箱分别处于站厅层内和站台层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站厅层发生火灾时,除了使用处于使用站厅层内的灭火器外,在需要取站台层内的灭火器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移动箱移动,移动箱沿着导向板移动并贯穿通口移动至站厅层内,当移动箱移动至导向板的拿取口处时,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工作人员或者乘客通过拿取口将移动箱内的灭火器立刻拿出使用,当站台层发生火灾时,除了使用处于使用站台层内的灭火器外,在需要取站厅层内的灭火器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移动箱移动,移动箱沿着导向板移动并贯穿通口移动至站台层内,当移动箱移动至导向板的拿取口处时,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工作人员或者乘客通过拿取口将移动箱内的灭火器立刻拿出使用,不管是哪层需要灭火,在取另一层的灭火器时,都无需花费往返的时间,且不需要人工搬运,从而实现当其中一层发生火灾时,工作人员或者乘客能够及时取到另一层的灭火器,能够及时灭火。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丝杠、螺母块和导向杆,所述电机设置在站台层内,所述站厅层内设有稳定架,所述丝杠的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贯穿通口并转动连接于稳定架,所述螺母块螺接在丝杠上,所述导向杆设置在稳定架上并贯穿通口和螺母块,所述移动箱与螺母块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拿取处于另一层的灭火器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螺母块移动,螺母块在移动过程中带动移动箱移动,从而改变移动箱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将移动箱移动至适当位置,为拿取灭火器带来方便。进一步设置:所述移动箱设置为四个,四个移动箱分别连接在螺母块的四个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将移动箱设置为一个相比,将移动箱设置为四个,在需要取另一层的灭火器使用时,可以一次性拿取到多个灭火器,以便及时灭火。进一步设置:所述电机设置在站台层地面上,所述站台层地面上还设有防护壳,所述电机处于防护壳内,且所述丝杠贯穿防护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防护壳的设置能够对电机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能够防护壳能够供乘客暂时休息,为乘客带来方便。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护壳上设有散热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孔的设置便于电机的散热,避免电机散热不及时对电机造成损坏。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板上设有导向槽,所述移动箱上设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与导向槽滑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移动箱移动过程中,导向条沿着导向槽滑动,从而对移动箱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提高了移动箱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条上设有滚珠,所述滚珠抵触导向槽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向条移动过程中,滚珠发生滚动,从而使导向条与导向槽之间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导向条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使导向条的移动过程更加顺畅。进一步设置:所述移动箱内设有橡胶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具有缓冲作用,橡胶层能够对盛装在移动箱内的灭火器进行保护,避免灭火器直接与移动箱抵触发生碰撞,导致灭火器被撞变形。进一步设置:所述移动箱内设有分隔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板的设置能够将移动箱分隔成不同的空间,从而能够将放置在移动箱内的灭火器分隔开,避免相邻灭火器之间发生碰撞。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站厅层发生火灾时,除了使用处于使用站厅层内的灭火器外,在需要取站台层内的灭火器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移动箱移动,移动箱沿着导向板移动并贯穿通口移动至站厅层内,当移动箱移动至导向板的拿取口处时,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工作人员或者乘客通过拿取口将移动箱内的灭火器立刻拿出使用,当站台层发生火灾时,除了使用处于使用站台层内的灭火器外,在需要取站厅层内的灭火器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移动箱移动,移动箱沿着导向板移动并贯穿通口移动至站台层内,当移动箱移动至导向板的拿取口处时,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工作人员或者乘客通过拿取口将移动箱内的灭火器立刻拿出使用,不管是哪层需要灭火,在取另一层的灭火器时,都无需花费往返的时间,且不需要人工搬运,从而实现当其中一层发生火灾时,工作人员或者乘客能够及时取到另一层的灭火器,能够及时灭火;2、与将移动箱设置为一个相比,将移动箱设置为四个,在需要取另一层的灭火器使用时,可以一次性拿取到多个灭火器,以便及时灭火;3、导向条移动过程中,滚珠发生滚动,从而使导向条与导向槽之间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导向条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使导向条的移动过程更加顺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站厅层与站台层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上下行楼梯组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包括站厅层(1)、站台层(2)和支撑柱(3),站厅层(1)和站台层(2)通过支撑柱(3)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组灭火器输送装置,所述灭火器输送装置包括导向板(10)、用于盛装灭火器的移动箱(11)和用于驱动移动箱(11)移动的驱动装置(12),站厅层(1)设有连通站台层(2)的通口(13),所述导向板(10)设置在站台层(2)内并贯穿通口(13),导向板(10)的两端均设有拿取口(29),所述移动箱(11)与导向板(10)滑动配合,所述驱动装置(12)设置在站台层(2)内,且驱动装置(12)的输出端连接移动箱(11),相邻两组灭火器输送装置的移动箱(11)分别处于站厅层(1)内和站台层(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包括站厅层(1)、站台层(2)和支撑柱(3),站厅层(1)和站台层(2)通过支撑柱(3)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组灭火器输送装置,所述灭火器输送装置包括导向板(10)、用于盛装灭火器的移动箱(11)和用于驱动移动箱(11)移动的驱动装置(12),站厅层(1)设有连通站台层(2)的通口(13),所述导向板(10)设置在站台层(2)内并贯穿通口(13),导向板(10)的两端均设有拿取口(29),所述移动箱(11)与导向板(10)滑动配合,所述驱动装置(12)设置在站台层(2)内,且驱动装置(12)的输出端连接移动箱(11),相邻两组灭火器输送装置的移动箱(11)分别处于站厅层(1)内和站台层(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2)包括电机(14)、丝杠(15)、螺母块(16)和导向杆(17),所述电机(14)设置在站台层(2)内,所述站厅层(1)内设有稳定架(20),所述丝杠(15)的一端连接电机(14),另一端贯穿通口(13)并转动连接于稳定架(20),所述螺母块(16)螺接在丝杠(15)上,所述导向杆(17)设置在稳定架(20)上并贯穿通口(13)和螺母块(16),所述移动箱(11)与螺母块(16)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翔朱槐柏姚新春张颖君许俊超李文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轨道建设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