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模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244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内模支撑装置,包括:底座,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螺杆另一端竖直向上,并与套管一端内壁螺纹连接;固定架,设置在套管另一端上。本实用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调节高度、固定更牢靠的内模支撑装置。

Internal mold suppor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模支撑装置
本技术属于管廊施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内模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通过内模和外模相配合的模具化施工,能快速完成管廊的修建,然而内模在施工时,常需要安装在一定的高度,由于传统的内模支撑装置高度固定,无法适应各种管廊的施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手动操作系统的问题。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一种内模支撑装置,包括:底座,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螺杆另一端竖直向上,并与套管一端内壁螺纹连接;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套管另一端上。优选的,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定位螺母。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底板的底端与所述套管远离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侧板一端与所述底板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侧板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优选的,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调节紧固装置,所述调节紧固装置包括:压板,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压板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压板能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底壁中央处贯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上下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导向孔;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一端穿过螺纹孔延伸至所述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二螺杆另一端固定在轴承的内圈上,轴承的外圈固定在压板靠近所述凹槽一端内;导向杆,设置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导向杆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侧板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杆远离所述轴承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把手。优选的,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压板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为圆形,所述限位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孔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压板远离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面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弹性凸块。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螺纹孔。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一种内模支撑装置,包括:底座,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螺杆另一端竖直向上,并与套管一端内壁螺纹连接;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套管另一端上。通过第一螺杆和套管的螺纹配合就能方便的进行支撑装置的高度调节,从而满足不同管廊尺寸的安装需求,而且拆卸安装方便,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调节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1-底座,2-第一螺杆,3-套管,4-固定架,41-底板,42-侧板,5-定位螺母,6-压板,7-凹槽,8-螺纹孔,9-第二螺杆,10-导向孔,11-导向杆,12-转动把手,13-限位板,14-弹性凸块,15-混凝土底板,16-内模,17-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模支撑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底座1,第一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2一端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螺杆2另一端竖直向上,并与套管3一端内壁螺纹连接;固定架4,设置在所述套管3另一端上。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将底座1放置在混凝土底板15上,然后手动旋转套管3,通过第一螺杆2和套管3的螺纹配合,使得套管3上下移动,从而调节至所需该高度后,将内模14底部的支撑杆安装在固定架4上,就能进行下一步的管廊施工。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螺杆2和套管3的螺纹配合就能方便的进行支撑装置的高度调节,从而满足不同管廊尺寸的安装需求,而且拆卸安装方便,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2上设置有定位螺母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先将定位螺母拧到所需位置,然后再进行套管3的旋转调节,当套管3底端移动到定位螺母5时,就无法继续移动,从而起到高度的定位作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能防止振动导致套管3下移,使得套管3调好后,固定的更加牢靠,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架4包括:底板41,所述底板41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底板41的底端与所述套管3远离所述第一螺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侧板42,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41的两端,所述侧板42一端与所述底板4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侧板42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将内模16底部的支撑杆放在底板41上,通过两个侧板42的卡位,使得内模16固定的更牢靠。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侧板42上设置有调节紧固装置,所述调节紧固装置包括:压板6,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42之间,所述侧板42靠近所述压板6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凹槽7,所述压板6能放置在所述凹槽7内,所述凹槽7底壁中央处贯穿设置有螺纹孔8,所述螺纹孔8的上下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导向孔10;第二螺杆9,所述第二螺杆9一端穿过螺纹孔8延伸至所述侧板42的外侧,所述第二螺杆9另一端固定在轴承17的内圈上,轴承17的外圈固定在压板6靠近所述凹槽7一端内;导向杆11,设置在所述导向孔10内,所述导向杆11一端与所述压板6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11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侧板42的外侧。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将内模16底部的支撑杆放置在两个侧板42之间,然后手动旋转第二螺杆9,通过第二螺杆9和螺纹孔8的螺纹传动,带动轴承17和压板6向内模16底部的支撑杆靠近,使得压板6压在支撑杆上,将内模16固定牢靠。导向杆11沿着导向孔10左右移动,使得压板6只能左右移动,防止压板6发生转动,使得压板6左右移动更加平稳。压板6能在两个侧板42之间来回移动,因而能实现不同尺寸的支撑杆的固定。另外,压板6能回缩至凹槽7内,增大了调节范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杆9远离所述轴承10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把手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转动把手12方便人员手握进行转动调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杆11远离所述压板6一端设置有限位板13,所述限位板13为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n第一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2)一端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螺杆(2)另一端竖直向上,并与套管(3)一端内壁螺纹连接;/n固定架(4),设置在所述套管(3)另一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
第一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2)一端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螺杆(2)另一端竖直向上,并与套管(3)一端内壁螺纹连接;
固定架(4),设置在所述套管(3)另一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2)上设置有定位螺母(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包括:
底板(41),所述底板(41)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底板(41)的底端与所述套管(3)远离所述第一螺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
两个侧板(42),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41)的两端,所述侧板(42)一端与所述底板(4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侧板(42)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42)上设置有调节紧固装置,所述调节紧固装置包括:
压板(6),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42)之间,所述侧板(42)靠近所述压板(6)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凹槽(7),所述压板(6)能放置在所述凹槽(7)内,所述凹槽(7)底壁中央处贯穿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家
申请(专利权)人:海门市帕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