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自动提升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8420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自动提升系统,包括: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为多组,并相互对称的设置在车体上,所述提升组件的提升端贯穿所述车体,并位于所述车体的下表面;所述提升组件的提升端用于将模具进行卡设并提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自动提升系统及方法,用以能够对模具进行吊起,以及实现模具能够自动进行微调的目的,降低了人工调整模具的情况,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自动提升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自动提升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模具进行吊装,主流的吊装主要以吊机对模具进行吊起,然后人工指挥吊机进行拼装;虽然模具尺寸较大,安装精度不需要太精细,但是在吊机吊装过程中,两个模具之间的拼接总会存在缝隙,导致在吊装到预定位置后,仍然需要借助人工进行调整,而模具较大,人工调整的难度也较高;
[0003]因此,缺少一种能够方便对模具进行自动提升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自动提升系统及方法,用以能够对模具进行吊起,以及实现模具能够自动进行微调的目的,降低了人工调整模具的情况,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自动提升系统,包括: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为多组,并相互对称的设置在车体上,所述提升组件的提升端贯穿所述车体,并位于所述车体的下表面;
[0006]所述提升组件的提升端用于将模具进行卡设并提升。<br/>[00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自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为多组,并相互对称的设置在车体上,所述提升组件的提升端贯穿所述车体,并位于所述车体的下表面;所述提升组件的提升端用于将模具进行卡设并提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包括行走轮和驱动轮,所述行走轮和所述驱动轮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下表面,并用于所述车体在施工段进行往复运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包括: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用于固定在所述车体的内侧壁,所述连接框内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用于L结构的提升杆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提升杆的L端位于下方,并用于卡设并提升模具;所述提升杆的上方贯穿所述固定框的调节孔,并用于连接盘状结构的手轮;所述手轮的上表面设置有指示杆,所述指示杆用于指示所述手轮的旋转角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提升杆的周向外壁,所述提升杆的周向外壁还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固定框的上顶面,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固定框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固定框的内顶部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下方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和所述第四限位块相对并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提升杆的周向外壁;所述第三限位块用于卡设在所述固定框的内底面,所述第四限位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的调节孔往复运动的卡设在所述固定框的内底面或外底面。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提升杆进行卡设或提升;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固定框的内壁,所述第一轨道的其中一面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上用于往复运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远离第一滑槽的一面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靠近提升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板;所述提升杆上滑动设置有蜗杆,所述第二连板靠近第一轨道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第二连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板靠近提升杆的一面;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提升杆的一端周向外壁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周向外壁与所述蜗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家陆青戛
申请(专利权)人:海门市帕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