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电缆以及复合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193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复合电缆以及复合线束,即使在第一双绞线的扭绞间距与第二双绞线的扭绞间距不同或者扭绞的相位在第一双绞线及第二双绞线之间不同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绞合体的外形沿复合电缆的长边方向变化。复合电缆具备:一对第一单芯电线;一对第一多芯电线,其配置于隔着通过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中心轴的中心面而相互对置的区域的一侧和另一侧,且是第一内部护套进入一对第二单芯电线之间且覆盖在将截面积比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截面积小的一对第二单芯电线绞合而成的第一双绞线的外周的实心构造电线,外径为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外径的70%以上且160%以下。

Composite cable and composite har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电缆以及复合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电缆以及复合线束,尤其涉及从车身布线至车轮的复合电缆以及复合线束。
技术介绍
近年来,例如提供一种用于从车身至车轮的布线的复合电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复合电缆具备绞合体和覆盖该绞合体的外周的护套,绞合体通过绞合第一双绞线、第二双绞线以及一对第一电线来形成。并且,在复合电缆的横剖视中,第一双绞线配置于连接一对第一电线的中心的中心线的一侧,第二双绞线配置于上述中心线的另一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765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复合电缆,构成第一双绞线的任意电线在第一双绞线的周向上成为相同位置的沿长边方向的间隔(以下也称作“扭绞间距”。)与第二双绞线的扭绞间距彼此不同的情况、扭绞的相位在第一双绞线及第二双绞线之间不同的情况下,有绞合体的外形、即绞合体的横截面形状沿复合电缆的长边方向变化的担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复合电缆以及复合线束,该复合电缆以及复合线束即使在第一双绞线的扭绞间距与第二双绞线的扭绞间距不同或者扭绞的相位在第一双绞线及第二双绞线之间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绞合体的外形沿复合电缆的长边方向变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课题作为目的,提供下述的[1]~[7]的复合电缆以及[8]~[9]的复合线束。[1]一种复合电缆1,具备:一对第一单芯电线10;第一多芯电线20,其配置于隔着通过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10的中心轴O的中心面而相互对置的区域的一侧,是第一内部护套220进入一对第二单芯电线210之间且覆盖在将截面积比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10的截面积小的上述一对第二单芯电线210绞合而成的第一双绞线210A的外周的实心构造电线,并且外径为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外径的70%以上且160%以下;以及第二多芯电线30,其配置于隔着通过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10的中心轴О的中心面而相互对置的区域的另一侧,是第二内部护套320进入一对第三单芯电线310之间且覆盖在将截面积比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10的截面积小的一对第三单芯电线310绞合而成的第二双绞线310A的外周的实心构造电线,并且外径为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10的外径的70%以上且160%以下,将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和上述第一多芯电线以及上述第二多芯电线绞合来形成绞合体。[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复合电缆,上述一对第二单芯电线210及上述一对第三单芯电线310是检测转速的转速传感器用的信号线,在上述一对第二单芯电线210及上述一对第三单芯电线310的端部分别安装有上述转速传感器104a。[3]根据上述[1]或[2]所记载的复合电缆1,在上述绞合体1A的周围设有按压卷绕带40。[4]根据上述[1]至[3]任一项中所记载的复合电缆1,在上述按压卷绕带40的外周设有外部护套50。[5]根据上述[1]至[4]任一项中所记载的复合电缆1,上述第一单芯电线10具备将具有同一直径的多个线材绞合而成的导体11。[6]根据上述[1]至[5]任一项中所记载的复合电缆1,上述第一多芯电线20的外径及上述第二多芯电线30的外径为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10的外径的85%以上且145%以下。[7]根据上述[1]至[6]任一项中所记载的复合电缆1,上述第一多芯电线20及上述第二多芯电线30是同一电线。[8]一种复合线束6,具备上述[1]至[7]任一项中所记载的复合电缆和安装于上述一对第一电线10的端部的连接器61。[9]根据上述[8]所记载的复合线束1,上述第一多芯电线20与上述第二多芯电线30相互分离地配置。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复合电缆以及复合线束,该复合电缆以及复合线束即使在第一双绞线的扭绞间距与第二双绞线的扭绞间距不同或者扭绞的相位在第一双绞线及第二双绞线之间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绞合体的外形沿复合电缆的长边方向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电缆的车辆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电缆的结构的一例的横剖视图。图3是从图2所示的复合电缆中抽出绞合体来示出的横剖视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线束的结构的一例的简要结构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变形例的复合线束的结构的一例的简要结构图。符号的说明1—复合电缆,1A—绞合体,10—第一电线,11—第一导体,12—第一绝缘体,20—第一多芯电线,210—第二电线,210A—第一双绞线,210a—外周面,211—第二导体,212—第二绝缘体,220—第一内部护套,220a—外周面,30—第二多芯电线,310—第三电线,310A—第二双绞线,310a—外周面,311—第三导体,312—第三绝缘体,320—第二内部护套,320a—外周面,40—带部件,50—外部护套,6—复合线束,61—连接器,62—模制件,621—突出部,100—车辆,101a—EPB用电动马达,101b—EPB控制部,101c—驻车制动器动作开关,102—车轮,104—ABS装置,104a、104aA、104aB—ABS传感器,104b—ABS控制部,105—车身,106—中继盒,107—电线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作为在实施本专利技术时适宜的具体例来示出,也有具体地示出在技术上优选的各种技术事项的例子的部分,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该具体的方式。并且,各附图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不一定与实际的复合电缆以及复合线束的尺寸比一致。(应用复合电缆的车辆的说明)图1是示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电缆的车辆的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车辆100具备电动驻车制动器(以下也称作“EPB”。)101作为电动式制动装置。EPB101具备EPB用电动马达101a和EPB控制部101b。EPB用电动马达101a搭载于车辆100的车轮102。EPB控制部101b搭载于车辆100的ECU(电子控制单元)103。此外,EPB控制部101b可以搭载于ECU103以外的控制单元,也可以搭载于专用的硬件单元。虽未图示,但在EPB用电动马达101a设有安装有制动块的活塞,构成为:通过利用EPB用电动马达101a的旋转驱动使该活塞移动,来将制动块推压至车轮102的车轮的盘式转子,产生制动力。在EPB用电动马达101a连接有一对第一电线10(参照图2)作为用于向EPB用电动马达101a供给驱动电流的电源线。EPB控制部101b构成为:在车辆100的停止时,在驻车制动器动作开关101c从断开状态被操作至接通状态后,通过在预定时间(例如1秒)内向EPB用电动马达101a输出驱动电流,成为将制动块推压至车轮102的圆盘转子的状态,在车轮102产生制动力。并且,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具备:/n一对第一单芯电线;/n第一多芯电线,其配置于隔着通过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中心轴的中心面而相互对置的区域的一侧,是第一内部护套进入一对第二单芯电线之间且覆盖在将截面积比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截面积小的上述一对第二单芯电线绞合而成的第一双绞线的外周的实心构造电线,并且外径为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外径的70%以上且160%以下;以及/n第二多芯电线,其配置于隔着通过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中心轴的中心面而相互对置的区域的另一侧,是第二内部护套进入一对第三单芯电线之间且覆盖在将截面积比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截面积小的上述一对第三单芯电线绞合而成的第二双绞线的外周的实心构造电线,并且外径为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外径的70%以上且160%以下,/n将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和上述第一多芯电线以及上述第二多芯电线绞合来形成绞合体。/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07 JP 2018-2296471.一种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第一单芯电线;
第一多芯电线,其配置于隔着通过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中心轴的中心面而相互对置的区域的一侧,是第一内部护套进入一对第二单芯电线之间且覆盖在将截面积比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截面积小的上述一对第二单芯电线绞合而成的第一双绞线的外周的实心构造电线,并且外径为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外径的70%以上且160%以下;以及
第二多芯电线,其配置于隔着通过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中心轴的中心面而相互对置的区域的另一侧,是第二内部护套进入一对第三单芯电线之间且覆盖在将截面积比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截面积小的上述一对第三单芯电线绞合而成的第二双绞线的外周的实心构造电线,并且外径为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的外径的70%以上且160%以下,
将上述一对第一单芯电线和上述第一多芯电线以及上述第二多芯电线绞合来形成绞合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第二单芯电线及上述一对第三单芯电线是检测转速的转速传感器用的信号线,
在上述一对第二单芯电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早川良和村山知之江岛弘高二森敬浩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