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字化铝酸盐混凝土配制方法及数字化铝酸盐混凝土配合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石油、核反应堆等高温炉窑的不定型耐火材料及富含硫酸盐地区使用的铝酸盐混凝土——数字化铝酸盐混凝土的配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配制的数字化混凝土配合比。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之前配制耐火混凝土的方法为经验法。经验法基本配合比为:粗骨料∶细骨料∶超细粉(结合剂及与结合剂细度相当的磨细料,如AI2O3粉)=(30±6)∶(40±5)∶(30±5),水,外加剂为外掺。问题提出1,耐火混凝土中,作为混凝土体积一部分液体材料和外加剂在设计配制过程中都是外掺,应用广泛的刚玉类耐火骨料混凝土外掺用水量9%——12%,达到270——360kg/m3外掺用水,混凝土拌合物体积如何计算?不可避免会造成铝酸盐混凝土及不定性耐火材料的浪费。2,作为经验配比,耐火混凝土配合比基本上为:粗骨料∶细骨料∶粉料(结合剂及与结合剂细度相当或者更细的磨细材料,如粉状AI2O3)=3∶4∶3,或者为:集料∶粉料=3∶1。由于耐火混凝土骨料表 ...
【技术保护点】
1.数字化混凝土模型具有以下特征:/n数字化混凝土模型特征是建立在集料同排列等空隙定则、集料单一粒径定则、集料最大最小空隙率基础特征之上的,最少符合以下A、B、C、D、E、F、J、H八个特征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特征的、多组合数字化铝酸盐混凝土结构模型:/nA.数字化混凝土填充定则;/nB.最大堆积密度原理;/nC.混凝土口袋理论;/nD.混凝土王氏流变特征;/nE.预拌混凝土和易性规律;/nF.Cement铰接规律;/nJ.混凝土强度规律;/nH.混凝土耐久性规律;/n该数字化模型是一个多维度(三维空间加时间轴)、普适性的数字化混凝土结构组合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数字化混凝土模型具有以下特征:
数字化混凝土模型特征是建立在集料同排列等空隙定则、集料单一粒径定则、集料最大最小空隙率基础特征之上的,最少符合以下A、B、C、D、E、F、J、H八个特征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特征的、多组合数字化铝酸盐混凝土结构模型:
A.数字化混凝土填充定则;
B.最大堆积密度原理;
C.混凝土口袋理论;
D.混凝土王氏流变特征;
E.预拌混凝土和易性规律;
F.Cement铰接规律;
J.混凝土强度规律;
H.混凝土耐久性规律;
该数字化模型是一个多维度(三维空间加时间轴)、普适性的数字化混凝土结构组合模型。
2.数字化铝酸盐混凝土配合比特征:
数字化铝酸盐混凝土配合比特征由颗粒尺寸比例特征、集料间结构特征、空隙填充特征、表观体积比例特征四部分特征组成;
材料颗粒尺寸比例特征:大一级集料颗粒尺寸至少是小一级集料颗粒尺寸的1.366倍及以上;
集料间结构特征:由于填充系数A取值范围不同,小一级集料对大一级集料形成的空隙填充后,形成A、B、C、D四种结构特征之一并且是唯一的结构特征:
A.多孔骨架密实结构;
B.有孔骨架密实结构;
C.骨架密实结构;
D.悬浮密实结构;
空隙填充特征:同一排列秩序形成的同一连通空隙,可以由一级或者两级颗粒尺寸较小集料,根据设定的集料间结构特征,按照特定体积比例进行填充;
表观体积比例特征(单位:m3/m3):第一级集料D1为其表观密度ρ1的0-0.8倍,第二级集料D2为其表观密度ρ2的0-0.8倍,第三级集料D3为其表观密度ρ3的0-0.8倍,第四级集料D4为其表观密度ρ4的0-0.8倍,……,第m级集料Dm为其表观密度ρm的0-0.8倍,水泥C为其表观密度ρC的0-0.8倍,与水泥颗粒尺寸相当的粉料S为其表观密度ρS的0-0.8倍,比水泥颗粒尺寸细一级粉料S1为其表观密度ρS1的0-0.8倍,比水泥颗粒尺寸细两级粉料S2为其表观密度ρS2的0-0.7倍,比水泥颗粒尺寸细三级粉料S3为其表观密度ρS3的0-0.6倍,比水泥颗粒尺寸细四级粉料S4为其表观密度ρS4的0-0.6倍,……,比水泥颗粒尺寸细n级粉料Sn为其表观密度ρSn的0-0.5倍;m、n均为自然数1,2,3,4,5,6,7,……。
3.一种数字化筛--王宋氏筛,王宋氏筛的最大特征是筛孔之间的比例特征为:筛孔间尺寸比例大于等于1.366并且尽可能接近1.366倍比例。
4.数字化铝酸盐混凝土配制方法特征:
数字化铝酸盐混凝土配制方法特征是按照三定一检测共四步骤特征进行配制:
步骤1.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配制目标,简称定目标;
步骤2.根据当地原材料供应情况,确定混凝土各组分原材料,简称定原材;
步骤3.根据混凝土配制目标及原材料供应情况,确定混凝土每一种原材的使用数量,简称定配比;
步骤4.做试验验证确定的配合比,简称目标检测;
以上三定一检测共四步骤特征,构成数字化铝酸盐混凝土配制方法。
5.根据数字化铝酸盐混凝土配制方法配制的悬浮密实结构的铝酸盐混凝土配合比特征,由颗粒尺寸比例特征、材料组成特征、表观体积比例特征三部分特征组成:
颗粒尺寸比例特征:大一级集料颗粒尺寸至少是小一级集料颗粒尺寸的1.366倍及以上;
材料组成特征:最大一级集料D1与颗粒尺寸较小的D2-Dm级集料、水泥C、粉料S、S1-Sn级细粉料中的最少一种均匀混合,组成悬浮密实结构;
表观体积比例特征(单位:m3/m3):第一级集料D1为其表观密度ρ1的0-0.8倍,第二级集料D2为其表观密度ρ2的0-0.7倍,第三级集料D3为其表观密度ρ3的0-0.7倍,第四级集料D4为其表观密度ρ4的0-0.8倍,……,第m级集料Dm为其表观密度ρm的0-0.7倍,水泥C为其表观密度ρC的0-0.8倍,与水泥颗粒尺寸相当的粉料S为其表观密度ρS的0-0.8倍,比水泥颗粒尺寸细一级粉料S1为其表观密度ρS1的0-0.7倍,比水泥颗粒尺寸细两级粉料S2为其表观密度ρS2的0-0.7倍,比水泥颗粒尺寸细三级粉料S3为其表观密度ρS3的0-0.6倍,比水泥颗粒尺寸细四级粉料S4为其表观密度ρS4的0-0.6倍,……,比水泥颗粒尺寸细n级粉料Sn为其表观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