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诱导式舱用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1081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诱导式舱用空调室内机,包括诱导风机、喷射排管、喷射室、换热器、电热器、主进风口、辅进风口、出风口、隔板和框架成件等组成,喷射排管分为1个静压腔、若干个喷嘴管和喷嘴组成,若干个的喷嘴管和喷嘴均布一排,静压腔出口连接各喷嘴管进口,每个喷嘴管出口连接喷嘴,每个喷嘴伸入到喷射室的混合段内。隔板将空调室内机形成负压室、常压室和喷射室。喷射排管的喷嘴管与喷嘴位于负压室内,其喷嘴管与喷嘴所形成的夹角可从0°~90°。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诱导技术和传统空调的结合,实现节能和小型化,为未来特殊车辆和舱室配套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和模块化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An integrated induction air conditioner for ca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诱导式舱用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船用空调机领域,具体是一种集成诱导式舱用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随着方舱、坦克装甲车辆和船用舱室等环境需求的增多,各类新型空调不断涌现,以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目前,方舱、坦克装甲车辆内的空气调节主要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即利用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放出热量相变成液体,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相变成气体。当室内机(侧)需要制冷时,利用吸风式或吹风式的室内风机产生的风力,流过蒸发器表面实现换热。为得到最大换热,通常室内风机的最大风量即为蒸发器的换热风量,也就是产品铭牌上标注的循环风量,如一台4kW特种空调循环风量约为600m3/h~800m3/h。同时车内还需要配套新风系统,以满足乘员的生理需求。在实际设计时,这些因素因总体的空间尺寸和重量等条件受限而很难实现。未来特殊车辆的小型化、轻量化和模块化是发展的一个重点,势必带来更多的特殊设计,例如舱用空调室内机肯定不能像家用空调一样采用挂壁式,而更多的隐藏于座位后面或舱室的某些角落,再用小型高压风机进行舱室内空气循环。还有一些舱室是利用冷、热水进行环境温度调节的,即前面所说的蒸发器,管内不在是流制冷剂,而是冷或热水,但在结构设计上同样会遇到限制。诱导式通风系统并不陌生,在一些商用空调末端、地下停车库、列车新风系统中均有运用,主要利用诱导器,吸入全新风或混合部分回风(通常称为一次空气或一次风量),并从喷口孔喷出高速气流(20m/s~30m/s)产生引射作用,诱导室内空气(通常称为二次空气或二次风量)吸入,最后将这两种空气混合后送出。目前,诱导器通常采用大静压腔,然后直接将若干喷嘴连接静压腔,造成空间利用率不高,内部负压室流场也不够均匀,效果较差。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将诱导技术与空调室内机进行集成化设计,值得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可靠、紧凑、高风压风量,且可扩展的集成诱导式舱用空调室内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诱导式舱用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腔室,封闭腔室内部被隔板隔出有常压室、负压室、喷射室,常压室、负压室、喷射室并排分布于封闭腔室内,所述常压室内设有至少一台诱导风机,常压室侧壁设有辅进风口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诱导风机的进风端与常压室内连通,诱导风机的出风端朝向负压室,且诱导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有喷射排管,所述喷射排管由静压腔、若干个喷嘴管和喷嘴构成,其中静压腔整体设置于常压室内,静压腔由直腔和逐渐缩径的变径腔构成,静压腔中的变径腔直径最大端与直腔一端同轴连通,静压腔中直腔的另一端作为整个静压腔的进口端与诱导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所述喷嘴管分别为直管,若干喷嘴管并排分布,每个喷嘴管各自一端分别与静压腔中变径腔直径最小端同轴连通,各个喷嘴管分别穿过常压室、负压室之间隔板伸入至负压室中,所述喷嘴分别为直径逐渐减小的变径管,各个喷嘴分别设置在负压室中,且各个喷嘴直径最大端一一对应与喷嘴管伸入至负压室中的一端同轴连通;所述负压室内位于喷嘴管一侧安装有换热器,换热器将负压室隔分为两部分,换热器出风侧朝向各个喷嘴管,换热器进风侧对应的负压室侧壁设有主进风口与封闭腔室外部环境连通,换热器上还安装有电热器;所述喷射室由依次同轴连通的混合段、扩张段、出口段构成,其中扩张段为直径逐渐增大的变径腔室,混合段、出口段均为直腔室,混合段的直径与扩张段的最小直径匹配,出口段的直径与扩张段的最大直径匹配,所述混合段一端作为整个喷射室的进口端同轴连通于负压室对应侧,负压室内各个喷嘴直径最小端分别伸入至喷射室进口端,且每个喷嘴的轴向分别平行于喷射室的中心轴线,混合段另一端与扩张段直径最小端连通,出口段一端与扩张段直径最大端连通,出口段另一端设置于封闭腔室对应方向侧壁上形成出风口;常压室中,诱导风机通过辅进风口从外部环境引入空气,再经诱导风机送入至喷射排管的静压腔,然后经各个喷嘴管、喷嘴送入至喷射室的混合段;同时外部环境的空气通过主进风口进入负压室中换热器进风一侧的负压室空间,经换热器后从换热器出风一侧的负压室空间进入喷射室的混合段;来自常压室和负压室的空气在喷射室混合段混合后,再依次经过喷射室扩张段、出口段后从出风口向外喷射。所述的一种集成诱导式舱用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喷嘴排管中,喷嘴轴向与喷嘴管轴向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约束在0°~90°,且喷嘴的轴向始终保持与喷射室的中心轴线平行,由此喷射室出风方向相对于喷嘴管轴向形成的夹角在0°~90°范围内。所述的一种集成诱导式舱用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管穿过常压室、负压室之间隔板伸入至负压室中,在穿过处密封处理以使常压室、负压室之间保持隔断。所述的一种集成诱导式舱用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管与对应的喷嘴两者之间存在角度时采用圆弧过度。所述的一种集成诱导式舱用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风机采用小风量高静压风机,其风量为通过主进风口风量的25%~40%,静压通常为120Pa~600Pa,具体台数依据设计选型而定。所述的一种集成诱导式舱用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常压室、负压室之间隔板与水槽整合在一体,水槽承接换热器以收集来自换热器置换出的冷凝水。所述的一种集成诱导式舱用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腔室为框架成件,其表面设置隔热材料。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如下:在
技术介绍
中,一台4kW特种空调循环风量约为600m3/h~800m3/h。传统设计时,取设计风量为800m3/h,静压为300Pa,电源DC24V,则需要一台双头风机,功率约380W,空间尺寸约351×170×140。而采用本专利所嫁接的诱导技术,产生的诱导比即为主进风口风量(二次风量)和辅进风口风量(一次风量)比值,一般设计在2.5~4之间,取诱导比为3时,意味着诱导风机的设计风量仅需要200m3/h,取静压400Pa,电源DC24V,则仅需要一台单头风机,功率约90W,空间尺寸约160×210×190。两者相对,功率节省76.3%,尺寸节省23.6%。此时,流经换热器的风量为600m3/h,更利于换热设计。在传统的诱导式设计时,通常采用大静压腔,没有所述的喷嘴管,就是说在喷嘴管位置为独立的静压腔,占据了大量所述负压室的空间,致使负压室内空气流动受到影响。而采用本专利技术,在所述负压室中为若干个喷嘴管,在喷嘴管周围留出了大量空间,空气流动更均匀,空气进入所述混合段前不会产生一边偏现象。本专利技术的可扩展性体现在:所述辅进风口,可以直接吸入舱室内空气,也可以外接风管和风阀,实现新风补充;所述出风口,可以直接吹出空气,也可以外接局部风道,实现精准送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诱导技术和传统空调的结合,实现节能和小型化。2、本专利技术改善了传统诱导器,优化空间,实现更高效出风。3、本专利技术结构简洁、可靠、紧凑,更易于模块化设计。4、本专利技术的可扩展性,提供了更多的创新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原理侧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诱导式舱用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腔室,封闭腔室内部被隔板隔出有常压室、负压室、喷射室,常压室、负压室、喷射室并排分布于封闭腔室内,所述常压室内设有至少一台诱导风机,常压室侧壁设有辅进风口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诱导风机的进风端与常压室内连通,诱导风机的出风端朝向负压室,且诱导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有喷射排管,所述喷射排管由静压腔、若干个喷嘴管和喷嘴构成,其中静压腔整体设置于常压室内,静压腔由直腔和逐渐缩径的变径腔构成,静压腔中的变径腔直径最大端与直腔一端同轴连通,静压腔中直腔的另一端作为整个静压腔的进口端与诱导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所述喷嘴管分别为直管,若干喷嘴管并排分布,每个喷嘴管各自一端分别与静压腔中变径腔直径最小端同轴连通,各个喷嘴管分别穿过常压室、负压室之间隔板伸入至负压室中,所述喷嘴分别为直径逐渐减小的变径管,各个喷嘴分别设置在负压室中,且各个喷嘴直径最大端一一对应与喷嘴管伸入至负压室中的一端同轴连通;/n所述负压室内位于喷嘴管一侧安装有换热器,换热器将负压室隔分为两部分,换热器出风侧朝向各个喷嘴管,换热器进风侧对应的负压室侧壁设有主进风口与封闭腔室外部环境连通,换热器上还安装有电热器;/n所述喷射室由依次同轴连通的混合段、扩张段、出口段构成,其中扩张段为直径逐渐增大的变径腔室,混合段、出口段均为直腔室,混合段的直径与扩张段的最小直径匹配,出口段的直径与扩张段的最大直径匹配,所述混合段一端作为整个喷射室的进口端同轴连通于负压室对应侧,负压室内各个喷嘴直径最小端分别伸入至喷射室进口端,且每个喷嘴的轴向分别平行于喷射室的中心轴线,混合段另一端与扩张段直径最小端连通,出口段一端与扩张段直径最大端连通,出口段另一端设置于封闭腔室对应方向侧壁上形成出风口;/n常压室中,诱导风机通过辅进风口从外部环境引入空气,再经诱导风机送入至喷射排管的静压腔,然后经各个喷嘴管、喷嘴送入至喷射室的混合段;同时外部环境的空气通过主进风口进入负压室中换热器进风一侧的负压室空间,经换热器后从换热器出风一侧的负压室空间进入喷射室的混合段;来自常压室和负压室的空气在喷射室混合段混合后,再依次经过喷射室扩张段、出口段后从出风口向外喷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诱导式舱用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腔室,封闭腔室内部被隔板隔出有常压室、负压室、喷射室,常压室、负压室、喷射室并排分布于封闭腔室内,所述常压室内设有至少一台诱导风机,常压室侧壁设有辅进风口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诱导风机的进风端与常压室内连通,诱导风机的出风端朝向负压室,且诱导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有喷射排管,所述喷射排管由静压腔、若干个喷嘴管和喷嘴构成,其中静压腔整体设置于常压室内,静压腔由直腔和逐渐缩径的变径腔构成,静压腔中的变径腔直径最大端与直腔一端同轴连通,静压腔中直腔的另一端作为整个静压腔的进口端与诱导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所述喷嘴管分别为直管,若干喷嘴管并排分布,每个喷嘴管各自一端分别与静压腔中变径腔直径最小端同轴连通,各个喷嘴管分别穿过常压室、负压室之间隔板伸入至负压室中,所述喷嘴分别为直径逐渐减小的变径管,各个喷嘴分别设置在负压室中,且各个喷嘴直径最大端一一对应与喷嘴管伸入至负压室中的一端同轴连通;
所述负压室内位于喷嘴管一侧安装有换热器,换热器将负压室隔分为两部分,换热器出风侧朝向各个喷嘴管,换热器进风侧对应的负压室侧壁设有主进风口与封闭腔室外部环境连通,换热器上还安装有电热器;
所述喷射室由依次同轴连通的混合段、扩张段、出口段构成,其中扩张段为直径逐渐增大的变径腔室,混合段、出口段均为直腔室,混合段的直径与扩张段的最小直径匹配,出口段的直径与扩张段的最大直径匹配,所述混合段一端作为整个喷射室的进口端同轴连通于负压室对应侧,负压室内各个喷嘴直径最小端分别伸入至喷射室进口端,且每个喷嘴的轴向分别平行于喷射室的中心轴线,混合段另一端与扩张段直径最小端连通,出口段一端与扩张段直径最大端连通,出口段另一端设置于封闭腔室对应方向侧壁上形成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宫玲黄卫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