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离心泵汽蚀余量的吸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2636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加离心泵汽蚀余量的吸入装置,包括吸入总管、集液装置,吸入总管连接离心泵的吸入口,集液装置引入流体并与吸入总管连通,集液装置中的流体相切进入吸入总管的内圆形成流体涡流,且流体涡流的旋向与离心泵的叶轮旋转方向一致。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利用流体本身的流动性,形成与离心离心泵叶轮旋转方向相同的涡流进入离心泵吸入口,通过这种方式改善离心泵的抗汽蚀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离心泵领域,具体是一种增加离心泵汽蚀余量的吸入装置


技术介绍

1、汽蚀是离心泵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不但使流体产生大量气泡,影响流体的输送效果,而且长期汽蚀会导致离心泵的叶轮发生断裂导致报废。表述离心泵的抗汽蚀能力的指标是汽蚀余量,导致汽蚀的原因是吸入流体真空度大于离心泵允许的汽蚀余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离心泵的吸入管段阻力和离心泵的吸入口的高度必须严格控制,不能使离心泵吸入口的流体实际压力小于汽蚀余量。

2、汽蚀发生的微观原因是离心泵叶轮高速旋转时产生的低压区会产生微小气泡,尤其是在离心泵吸入口处,流体尚未与离心泵叶轮同步旋转,更容易因叶轮旋转产生负压而产生微气泡,这些微小气泡流动到离心泵叶轮旋转产生的高压区后会迅速受到压缩而溃灭产生大量微小的水锤,这些微小水锤产生的力量不断冲击叶轮会导致叶轮表面逐渐疲劳剥蚀,直至断裂损坏。因此如果能采用措施提高离心泵的汽蚀余量,在离心泵的应用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离心泵汽蚀余量的吸入装置,以增加离心泵的汽蚀余量,进而解决现有技术离心泵存在的汽蚀严重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增加离心泵汽蚀余量的吸入装置,包括吸入总管、集液装置,所述吸入总管轴向一端连接离心泵的吸入口,所述集液装置引入流体并与吸入总管连通,集液装置中的流体相切进入所述吸入总管的内圆形成流体涡流,且所述流体涡流的旋向与离心泵的叶轮旋转方向一致。

4、进一步的,所述集液装置包括至少两路吸入支管,每路吸入支管分别引入流体,每路吸入支管具有流体出口,各路吸入支管的流体出口分别相切连通所述吸入总管的内圆,使每路支管中的流体分别相切进入所述吸入总管内圆形成流体涡流,各路流体涡流旋向相同,且各路流体涡流的旋向均与离心泵的叶轮旋转方向一致。

5、进一步的,各路吸入支管的流体出口连接于吸入总管外圆的同一圈不同位置,且每路吸入支管的流体出口均相切连通于吸入总管的内圆。

6、进一步的,各路吸入支管的流体出口连接于吸入总管外圆的不同圈,且每路吸入支管的流体出口均相切连通于吸入总管的内圆。

7、本技术中,由吸入总管、两路或两路以上的吸入支管组成集液装置,各路吸入支管沿着吸入总管外圆连通至吸入总管内圆,从各路吸入支管进入吸入总管的流体均相切进入吸入总管的内圆形成流体涡流,各路流体涡流的旋向相同,即以吸入总管轴向观察,均为逆时针或顺指针方向。并且各路吸入支管进入吸入总管内形成的流体涡流的旋向,均与离心泵的叶轮旋转方向一致。这种预先旋转的涡流更契合离心泵叶轮的旋转,因此提高了汽蚀性能。

8、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吸入支管与吸入总管的汇合均为相切于吸入总管内圆的流动汇合,相比常用的t型三通、十字形四通的集液器的流体汇合方式,更符合流体的流动性能,阻力损失更小;而且利用流体本身流动的动能,各路流体涡流汇合后形成了带有旋转涡流的流动流体,该流动流体具有与离心泵的叶轮旋转方向一致的旋向。

9、根据离心泵汽蚀原理,流体进入离心泵吸入口后,由于叶轮旋转在叶轮运动后方形成低压区和叶轮运动前方的高压区,在低压区内如果低于流体的饱和压力,会产生微小的水泡,这些水泡随着叶轮旋转进入高压区后,由于压力高于流体的饱和压力,微小气泡将崩溃同时产生微小水锤,剥蚀叶轮形成汽蚀。而本技术流动流体进入离心泵后,使流动流体以旋转的方式流动,且流动流体旋转方向与离心泵叶轮旋转方向相同,旋转的叶轮后部的负压将因本身已经同步旋转的流动流体而减少,因此减少了汽蚀。

10、此外,本技术的结构型式相对简单,不涉及无法实现的加工工艺,吸入总管与吸入支管可采用普遍而成熟焊接工艺来实现,不论耐压性能和可靠性能均具有充分的可靠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优点为:

12、1、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13、2、比较目前常用的集液器,更符合流体的流动性能,流动阻力更小;

14、3、利用流体本身的流动性,无需额外能量输入,形成与离心离心泵叶轮旋转方向相同的涡流进入离心泵吸入口,通过这种方式改善离心泵的抗汽蚀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加离心泵汽蚀余量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入总管、集液装置,所述吸入总管轴向一端连接离心泵的吸入口,所述集液装置引入流体并与吸入总管连通,集液装置中的流体相切进入所述吸入总管的内圆形成流体涡流,且所述流体涡流的旋向与离心泵的叶轮旋转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离心泵汽蚀余量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装置包括至少两路吸入支管,每路吸入支管分别引入流体,每路吸入支管具有流体出口,各路吸入支管的流体出口分别相切连通所述吸入总管的内圆,使每路支管中的流体分别相切进入所述吸入总管内圆形成流体涡流,各路流体涡流旋向相同,且各路流体涡流的旋向均与离心泵的叶轮旋转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加离心泵汽蚀余量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路吸入支管的流体出口连接于吸入总管外圆的同一圈不同位置,且每路吸入支管的流体出口均相切连通于吸入总管的内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加离心泵汽蚀余量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路吸入支管的流体出口连接于吸入总管外圆的不同圈,且每路吸入支管的流体出口均相切连通于吸入总管的内圆。</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加离心泵汽蚀余量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入总管、集液装置,所述吸入总管轴向一端连接离心泵的吸入口,所述集液装置引入流体并与吸入总管连通,集液装置中的流体相切进入所述吸入总管的内圆形成流体涡流,且所述流体涡流的旋向与离心泵的叶轮旋转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离心泵汽蚀余量的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装置包括至少两路吸入支管,每路吸入支管分别引入流体,每路吸入支管具有流体出口,各路吸入支管的流体出口分别相切连通所述吸入总管的内圆,使每路支管中的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群英施祖全姚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