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智能研磨分筛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9200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智能研磨分筛仪,外箱、研磨装置、分筛装置、气孔、循环净化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研磨装置、分筛装置和气孔分别设置在外箱中,所述循环净化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设置在外箱下方的控制舱中,通过设置上述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全面地收集工作空间内的环境数据信息,并通过相应的控制系统智能对其进行调节,从而降低外界因素对研磨分筛过程的影响并且确保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对控制离心研磨和超声波机械复合震荡分筛的使用,可有效提高研磨效率、提升分筛精度。

An integrated intelligent grinding and sieving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智能研磨分筛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颗粒材料的研磨筛分领域,特别是一种一体化智能研磨分筛仪。
技术介绍
黏土的吸水膨胀情况在钻井液对井壁稳定性研究以及钻井液体系的构建与改良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不同尺寸的黏土颗粒在一定条件下的吸附水类型和吸附水含量不同,需要通过研磨及筛分操作选择出合适于研究的黏土颗粒。在黏土粉末研磨和分筛过程中,黏土样品较多的情况下,研磨和分筛周期很长,并且受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处理过程繁琐,中途的不可控因素经常导致吸水实验失败或实验结果误差过大,影响研究进程。现有的研磨装置在样品较多时研磨不均匀、不充分,研磨效率低;敞放式条件下操作易造成粉尘泄露,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对实验人员的健康有危害,在室内封闭环境下还有引起粉尘爆炸可能;分筛装置多局限于单一的超声波震荡或单一的机械震荡方式,筛网附着吸附环境中的水、氧、有机物形成的团簇颗粒或黏土颗粒团聚体,造成分筛效率低;黏土粒径一般可小至纳米级,研磨产生粒径范围20nm~50μm,震筛时易悬浮不落筛,难以满足实际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条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智能研磨分筛仪,包括外箱(1)、研磨装置(A)、分筛装置(B)、气孔(C)、循环净化系统(D)、环境控制系统(E)、安全控制系统(F)和数据处理系统(G),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内部设有工作室,所述工作室下方设有控制舱(2),并与外箱(1)经过后壁上的气体流道连通,所述外箱(1)包括透明玻璃面(3)、手套窗(4)、置物门(5)、置物搁板(6)、控制面板(7)、移动底架(8)、导热板(9)、半导体制冷器(10),所述外箱(1)正面设有透明玻璃面(3),外箱(1)侧面分别设有置物门(5)和控制面板(7),所述透明玻璃面(3)中部设有两组手套窗(4),所述工作室后方内壁上设有置物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智能研磨分筛仪,包括外箱(1)、研磨装置(A)、分筛装置(B)、气孔(C)、循环净化系统(D)、环境控制系统(E)、安全控制系统(F)和数据处理系统(G),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内部设有工作室,所述工作室下方设有控制舱(2),并与外箱(1)经过后壁上的气体流道连通,所述外箱(1)包括透明玻璃面(3)、手套窗(4)、置物门(5)、置物搁板(6)、控制面板(7)、移动底架(8)、导热板(9)、半导体制冷器(10),所述外箱(1)正面设有透明玻璃面(3),外箱(1)侧面分别设有置物门(5)和控制面板(7),所述透明玻璃面(3)中部设有两组手套窗(4),所述工作室后方内壁上设有置物搁板(6),所述移动底架(8)共四组分别设置于箱体底部四角,包括移动轮和移动轮上方的可调节式垫脚,所述导热板(9)设置在工作室一侧内壁上,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0)设置在工作室后方内壁上部;所述数据处理系统(G)设置在控制舱(2)中,并与控制面板(7)电连接;所述气孔(C)包括进气口(C1)和出气口(C2),其中所述进气口(C1)和所述出气口(C2)并排设置在所述工作室后方内壁上;所述环境控制系统(E)设置在控制舱中,与所述导热板(9)、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0)和所述数据处理系统(G)电连接;所述安全控制系统(F)设置在控制舱(2)内,经管路连通外箱(1)工作室内和外箱(1)外部,并与数据处理系统(G)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研磨分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净化系统(D)设置在控制舱(2)中,与进气口(C1)和出气口(C2)构成循环管路,并与数据处理系统(G)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研磨分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装置(A)设置在工作室中,包括研磨盘(A1)、研磨罐(A2)、研磨球(A3)、凹槽(A4)、固定盖(A5)、拉环(A6),研磨控制器(A7)、拉伸弹簧(A8)、升降臂(A9)、旋转电机(A10);所述旋转电机(A10)设置在控制舱(2)中,上方设置有升降臂(A9);所述研磨盘(A1)设置在工作室内一侧底部,所述升降臂(A9)分别穿过研磨盘(A1)和固定盖(A5)中心,所述拉伸弹簧(A8)外套在升降臂(A9)上,并连接研磨盘(A1)和固定盖(A5);所述研磨盘(A1)上设置有4个均匀分布的凹槽(A4),所述凹槽(A4)底部分别设置有不同直径的阶梯状环形内凸边,环形内凸边上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刚李涛安雯余红梅王陆海邓明毅罗平亚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