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爪形胆管及胰腺支架取出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813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爪形胆管及胰腺支架取出器械,包括外鞘管,外鞘管左端部设置有活塞腔体,活塞腔体下端连通有导管,导管另外一端穿出外鞘管右端且导管另外一端设置有气囊组件,活塞腔体上端设置有腔体顶件,腔体顶件下侧通过弹簧连接有与活塞腔体配合的活塞件,活塞件上侧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上端穿过并穿出腔体顶件,且连接杆上端一体设置有移动盘,移动盘上侧均匀倾斜转动连接有若干组取出件,取出件顶端均倾斜设置有爪钩,爪钩的凹口均向朝向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爪钩从胆道支架的内侧,将胆道支架钩住并取出,避免将置入部位的管道扩大,从而不仅降低爪钩钩取胆道支架的难度,而且避免对管道病灶处造成损伤。

A device for removing claw shaped bile duct and pancreatic s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爪形胆管及胰腺支架取出器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爪形胆管及胰腺支架取出器械。
技术介绍
胆道梗阻指胆汁排出道的任何一段因胆管腔内病变、管壁自身疾病、管壁外浸润压迫等疾病,造成胆汁排泄不畅,甚至完全堵塞的胆管机械性梗阻。表现为黄疸,伴上腹隐痛,发冷发热,腹痛性质一般为胀痛绞痛为主,有时绞痛为显著症状,既往有反复发作的病史,一般都呈急性和亚急性的症状出现。目前,治疗胆道梗阻较好方法是采取将胆道支架植入到狭窄或阻塞部位,从而可以起到减压引流、支撑、利于胆道的愈合的作用。当胆管梗阻消失或胆道恢复后,需要将胆道支架从置入部位取出,而置入的支架通常存在游移现象,导致胆道支架取出困难。因而,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是利用圈套器或活检钳取出,但发力位置多是平行于支架纵深方向,存在发力困难,进而取出困难的问题。现有的技术,如专利号为CN201811541466.7的一种爪形胆管及胰腺支架取出器械,通过多爪结构的设计,并通过软管材质的外鞘管,可便于取出弯曲纵深方向的胆道支架。但是实现应用过程中上述专利技术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爪形胆管及胰腺支架取出器械,包括外鞘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1)左端部设置有活塞腔体(2),活塞腔体(2)下端连通有导管(3),导管(3)另外一端穿出外鞘管(1)右端且导管(3)另外一端设置有气囊组件,活塞腔体(2)上端设置有腔体顶件(4),腔体顶件(4)下侧通过弹簧(5)连接有与活塞腔体(2)配合的活塞件(6),活塞件(6)上侧设置有连接杆(7),连接杆(7)上端穿过并穿出腔体顶件(4),且连接杆(7)上端一体设置有移动盘(8),移动盘(8)上侧均匀倾斜转动连接有若干组取出件(9),取出件(9)顶端均倾斜设置有爪钩(10),爪钩(10)的凹口均向朝向外侧,且爪钩(10)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爪形胆管及胰腺支架取出器械,包括外鞘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1)左端部设置有活塞腔体(2),活塞腔体(2)下端连通有导管(3),导管(3)另外一端穿出外鞘管(1)右端且导管(3)另外一端设置有气囊组件,活塞腔体(2)上端设置有腔体顶件(4),腔体顶件(4)下侧通过弹簧(5)连接有与活塞腔体(2)配合的活塞件(6),活塞件(6)上侧设置有连接杆(7),连接杆(7)上端穿过并穿出腔体顶件(4),且连接杆(7)上端一体设置有移动盘(8),移动盘(8)上侧均匀倾斜转动连接有若干组取出件(9),取出件(9)顶端均倾斜设置有爪钩(10),爪钩(10)的凹口均向朝向外侧,且爪钩(10)下端延伸线与外鞘管(1)轴线平行,所述外鞘管(1)左端设置有限制板(11),限制板(11)远离轴心处均匀设置有与取出件(9)间隙配合的倾斜孔(12),取出件(9)均通过与其同侧的倾斜孔(12)穿过并穿出限制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坚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