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802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包括刀头、连接部件和套筒;刀头包括切削部和传动部,传动部外壁为光滑结构;切削部的一端与传动部的一端连接;连接部件为中空结构,连接部件的外壁为螺纹结构;连接部件的一端与传动部的另一端相连接;传动部的另一端和连接部件容置于套筒内;当连接部件在第一外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旋转时,通过刀头的传动部带动切削部向靠近套筒方向运动,直至加压螺钉组到达锁定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具有不同长度螺旋刀片和不同长度中央锁定结构,以实现骨折端之间更好的复位及更有效的固定,手术固定更为可靠、合理,最大限度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A group of matched compression screws for proximal femu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
技术介绍
股骨近端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转子下骨折,发生率约占成人全身骨折的7.3%,而在老年骨折患者中比例可达23.8%。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股骨近端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据报道,全球每年新发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约450万例,在今后40年内全球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数量预计将增加至2100万人,其中亚洲人的发病率约占全球发病率的50%。股骨近端骨折日益增高的治疗需求及患者对生活质量高要求已成为骨科医师面临的一项挑战。随着内固定器械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深入,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被认为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金标准。在内固定装置的选择上,有锁定钢板、髓内钉及桥接组合式内固定装置等。对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系统,其结构包括髓内钉主钉、近端锁钉、远端锁钉、尾帽。目前,已有近端锁钉的螺旋刀片及锁定部长度单一,未考虑不同类型骨折或是同种骨折不同分型之间的差异,难以实现最佳复位及固定效果,由此无法保证内固定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为设计出一种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对大样本的中国人群股骨近端骨折病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方法学上采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化股骨近端形态学三维测量模式,可对生成的股骨近端骨折三维CT图像进行自由旋转、分割,应用点、线、面三元素结合的三维测量技术,对相关指标进行了高精度的测量,最终归纳、总结出一整套拥有诸多指标的中国人群股骨近端骨折三维形态学参数体系,并基于此参数体系设计了本专利技术的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的形态和相关参数。为进一步验证设计的近端锁钉与真实股骨的匹配性,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内固定匹虚拟配技术,将近端锁钉与大样本中国人群股骨近端进行匹配并反复调整细节参数。采用虚拟匹配技术可用更少耗时、更低耗费,对内固定与真实骨骼模型进行反复调整和重复验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包括刀头、连接部件和套筒;所述刀头包括切削部和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外壁为光滑结构;所述切削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部件的外壁为螺纹结构;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套筒的内壁为光滑结构,所述传动部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接部件容置于所述套筒内;当所述连接部件在第一外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旋转时,通过所述刀头的传动部带动所述切削部向靠近所述套筒方向运动,直至所述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到达锁定状态。优选的,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一体化连接;所述第一部件的前端与所述切削部连接,所述第一部件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部件的前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部件的后端与所述连接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筒的内径,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径小于所述套筒的内径;所述第二部件的长度为16mm~70mm。进一步优选的,当所述连接部件在第一外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带动所述切削部向靠近所述套筒方向运动,所述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到达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部件的后端面与所述套筒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12mm~0.35mm。优选的,所述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还包括抗旋螺母;所述抗旋螺母的一端套接于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并容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抗旋螺母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并设置于所述套筒外。优选的,所述传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卡接。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切面为纺锤形。优选的,在锁定状态时,所述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的长度为70mm~130mm。优选的,所述刀头为中空结构,所述切削部和传动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切削部为螺旋刀片;所述刀头的长度为58mm~118mm;所述切削部的长度为20mm~50mm。优选的,所述刀头的中心轴线、连接部件的中心轴线和套筒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优选的,在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连接部件在第二外力作用下沿第二方向旋转时,通过所述刀头的传动部带动所述切削部向远离所述套筒方向运动,所述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到达解锁状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通过前述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化三维测量模式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内固定匹虚拟配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可满足不同类型骨折或是同种类型不同分型骨折的骨折端复位和固定需求。其拥有多种长度规格的螺旋刀片,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进行个性化选择,以实现更稳定的固定;此外,还可根据骨折分离程度选择不同长度中央锁定结构的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通过近端锁钉解锁状态至锁定状态的转换,能够更加个性化和更为精准地实现骨折端之间的复位,且受力适宜,保证内固定的有效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的锁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的锁定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的解锁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刀头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削部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刀头的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部件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筒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筒的截面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旋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旋螺母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应用于股骨骨折手术中骨折部位的固定。图1、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的锁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和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的解锁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包括刀头1、连接部件2和套筒3;优选的,刀头1的中心轴线、连接部件2的中心轴线和套筒3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的刀头1、连接部件2和套筒3同轴。下面分别对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各部件结构进行介绍。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刀头1的剖面示意图,刀头1包括切削部11和传动部12,传动部12外壁为光滑结构;切削部11的一端与传动部12的一端连接;优选的,刀头1为中空结构,切削部11和传动部12为一体化结构。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包括刀头、连接部件和套筒;/n所述刀头包括切削部和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外壁为光滑结构;所述切削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部的一端连接;/n所述连接部件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部件的外壁为螺纹结构;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部的另一端相连接;/n所述套筒的内壁为光滑结构,所述传动部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接部件容置于所述套筒内;/n当所述连接部件在第一外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旋转时,通过所述刀头的传动部带动所述切削部向靠近所述套筒方向运动,直至所述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到达锁定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包括刀头、连接部件和套筒;
所述刀头包括切削部和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外壁为光滑结构;所述切削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部的一端连接;
所述连接部件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部件的外壁为螺纹结构;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部的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套筒的内壁为光滑结构,所述传动部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接部件容置于所述套筒内;
当所述连接部件在第一外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旋转时,通过所述刀头的传动部带动所述切削部向靠近所述套筒方向运动,直至所述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到达锁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一体化连接;所述第一部件的前端与所述切削部连接,所述第一部件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部件的前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部件的后端与所述连接部件相连接;
所述第一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筒的内径,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径小于所述套筒的内径;
所述第二部件的长度为16mm~7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接部件在第一外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带动所述切削部向靠近所述套筒方向运动,所述组配式股骨近端加压螺钉组到达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部件的后端面与所述套筒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12mm~0.3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雁西强敏菲张坤赵国军吴欣然张庆杰谢宏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威曼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