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苗木压条繁殖固定架,属于苗木移栽领域,包括中心轴连接杆和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前枝条固定板和后枝条固定板,前枝条固定板的一端铰接在中心轴连接杆上且相对中心轴连接杆的角度可调式定位设置,前枝条固定板的下部两侧设有前枝条固定槽板,与前枝条固定板形成开口向下的槽状结构,后枝条固定板的一端铰接在中心轴连接杆上且相对中心轴连接杆的角度可调式定位设置,后枝条固定板的下部两侧设有后枝条固定槽板,与后枝条固定板形成开口向下的槽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确保枝条地上及地下部分的稳定性,有效保障枝条新生根系不受外界扰动导致的损伤,适用于多种植株及不同高度枝条的压条繁殖,适用范围广,成活率高。
Fixed stand for seedling propag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苗木压条繁殖固定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苗木移栽领域,涉及苗木的繁殖,尤其涉及苗木压条繁殖固定架。
技术介绍
压条繁殖方法广泛应用于苗木繁育领域,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无性繁殖方法,有利于保留植株原有优质品相。当前,单枝压条繁殖主要是将母株下部的枝条按倒后埋入土内,促使其节部或节间的不定芽萌发而长出新根,再把它们剪离母体单另栽种,从而形成一棵新的植株,多用于丛生性强的花灌木或枝条柔软的藤本植物。但由于枝条生长高度不同,单枝压条繁殖方法受到较大的限制,适用性不足。部分植物枝条韧性强、不易弯折,在土壤中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过重的土壤或物体覆盖不利于枝条新生根系的萌发。同时,外界对土壤及枝条地上部分的扰动很容易使新生根系遭受损伤,延长了压条繁殖的周期,常规的压条繁殖无法保障枝条地上部分的生长姿态,只能在新生根系萌发并脱离母株后重新栽植调整,不仅对新生根系造成损伤,同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尚缺乏高效快速的单枝压条繁殖装置与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苗木压条繁殖固定架,确保枝条地上及地下部分的稳定性,有效保障枝条新生根系不受外界扰动导致的损伤,适用于多种植株及不同高度枝条的压条繁殖,适用范围广,成活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苗木压条繁殖固定架,包括中心轴连接杆和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前枝条固定板和后枝条固定板,所述前枝条固定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中心轴连接杆上且相对中心轴连接杆的角度可调式定位设置,所述前枝条固定板的下部两侧设有前枝条固定槽板,与前枝条固定板形成开口向下的槽状结构,所述后枝条固定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中心轴连接杆上且相对中心轴连接杆的角度可调式定位设置,所述后枝条固定板的下部两侧设有后枝条固定槽板,与后枝条固定板形成开口向下的槽状结构。进一步的,两侧的所述前枝条固定槽板宽度从靠近所述中心轴连接杆的一端向另一端宽度逐渐增加,两侧的所述后枝条固定槽板宽度从靠近所述中心轴连接杆的一端向另一端宽度逐渐增加,所述前枝条固定板槽板和后枝条固定槽板的为相对设置的半圆弧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前枝条固定板的下端面设有枝条保护垫,所述后枝条固定板的下端面也设有枝条保护点,所述枝条保护垫由弹性软材质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后枝条固定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中心轴连接杆上且通过阻尼结构相对中心轴连接杆的角度可调式定位设置;所述前枝条固定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中心轴连接杆上且通过阻尼结构相对中心轴连接杆的角度可调式定位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前枝条固定板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所述前枝条固定板远离所述中心轴连接杆的一端向上弯曲设置,所述后枝条固定板为向下弯曲的弧形,所述后枝条固定板远离所述中心轴连接杆的一端低于最高点向下弯曲设置,所述后枝条固定板靠近所述中心轴连接杆的一端高于所述前枝条固定板靠近所述中心轴连接杆的一端且二者形成S形。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连接杆上设有同轴的卡扣中心轴,所述卡扣中心轴的外圈设有多个角度调节卡扣,所述角度调节卡扣远离所述卡扣中心轴的一端设有保护凸起,所述保护凸起与所述角度调节卡扣的夹角小于90度设置且向所述卡扣中心轴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前枝条固定板端部的两侧通过前连接杆与所述中心轴连接杆铰接,两个前连接杆之间设有前角度调节杆,所述前角度调节杆与保护凸起配合设置实现所述前枝条固定板的定位,所述后枝条固定板端部的两侧通过后连接杆与所述中心轴连接杆铰接,两个后连接杆之间设有后角度调节杆,所述后角度调节杆与保护凸起配合设置实现所述前枝条固定板的定位。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角度调节卡扣相对卡扣中心轴周向均布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角度调节卡扣之间的角度为20-40度。进一步的,所述前连接杆为U形,所述前连接杆靠近中心轴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前套环,所述前套环与所述中心轴连接杆铰接设置,所述前角度调节杆的两端设有前堵头,所述前堵头设在所述前连接杆的外侧,所述前堵头的外径大于所述前连接杆的宽度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后连接杆为U形,所述后连接杆靠近中心轴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后套环,所述后套环与所述中心轴连接杆铰接设置,所述后角度调节杆的两端设有后堵头,所述后堵头设在所述后连接杆的外侧,所述后堵头的外径大于所述后连接杆的宽度设置。进一步的,两个前连接杆相对所述前枝条固定板的宽度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后连接杆相对所述后枝条固定板的宽度对称设置,所述中心轴连接杆、前枝条固定板和后枝条固定板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确保枝条地上及地下部分的稳定性,有效保障枝条新生根系不受外界扰动导致的损伤,适用于多种植株及不同高度枝条的压条繁殖,适用范围广,成活率高达99%;2、设置的前枝条固定板和后枝条固定板形成S形的结构,此形状的设置,有利于苗木枝条的过渡,柔顺性更高,有效防止枝条折损,进一步的,前枝条固定板和后枝条固定板的下方均设置枝条保护垫,避免外枝条的外部造成损伤,大大提升了苗木繁殖的成活率;3、卡扣中心轴和角度调节卡扣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作,而且角度调节卡扣的端部设置保护凸起,与前角度调节杆和后角度调节杆配合,实现了前枝条固定板和后枝条固定板的角度调节和固定,结构简单,成本低;4、前枝条固定板槽板和后枝条固定槽板的为相对设置的半圆弧形结构,此结构用于保障埋于土壤中的前部枝条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苗木压条繁殖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A部详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B部详图。附图标记:1、前枝条固定板;2、前枝条固定槽;3、枝条保护垫;4、前连接杆;5、前角度调节杆;6、前堵头;7、前套环;8、角度调节卡扣;9、卡扣中心轴;10、中心轴连接杆;11、定位连接杆;12、后枝条固定板;13、后枝条固定槽;14、后连接杆;15、后堵头;16、后角度调节杆;17、后套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苗木压条繁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连接杆和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前枝条固定板和后枝条固定板,所述前枝条固定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中心轴连接杆上且相对中心轴连接杆的角度可调式定位设置,所述前枝条固定板的下部两侧设有前枝条固定槽板,与前枝条固定板形成开口向下的槽状结构,所述后枝条固定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中心轴连接杆上且相对中心轴连接杆的角度可调式定位设置,所述后枝条固定板的下部两侧设有后枝条固定槽板,与后枝条固定板形成开口向下的槽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苗木压条繁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连接杆和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前枝条固定板和后枝条固定板,所述前枝条固定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中心轴连接杆上且相对中心轴连接杆的角度可调式定位设置,所述前枝条固定板的下部两侧设有前枝条固定槽板,与前枝条固定板形成开口向下的槽状结构,所述后枝条固定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中心轴连接杆上且相对中心轴连接杆的角度可调式定位设置,所述后枝条固定板的下部两侧设有后枝条固定槽板,与后枝条固定板形成开口向下的槽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木压条繁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前枝条固定槽板宽度从靠近所述中心轴连接杆的一端向另一端宽度逐渐增加,两侧的所述后枝条固定槽板宽度从靠近所述中心轴连接杆的一端向另一端宽度逐渐增加,所述前枝条固定板槽板和后枝条固定槽板的为相对设置的半圆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苗木压条繁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枝条固定板的下端面设有枝条保护垫,所述后枝条固定板的下端面也设有枝条保护点,所述枝条保护垫由弹性软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木压条繁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枝条固定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中心轴连接杆上且通过阻尼结构相对中心轴连接杆的角度可调式定位设置;所述前枝条固定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中心轴连接杆上且通过阻尼结构相对中心轴连接杆的角度可调式定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木压条繁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枝条固定板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所述前枝条固定板远离所述中心轴连接杆的一端向上弯曲设置,所述后枝条固定板为向下弯曲的弧形,所述后枝条固定板远离所述中心轴连接杆的一端低于最高点向下弯曲设置,所述后枝条固定板靠近所述中心轴连接杆的一端高于所述前枝条固定板靠近所述中心轴连接杆的一端且二者形成S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彬,谢志远,赵秀芳,王永旭,郭光光,夏仁蓉,
申请(专利权)人: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