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602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8:08
提出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配置用以充电和放电;壳体,在其中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盖板,配置用以密封壳体的开口;电极端子,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并穿过所述盖板在外部引出;第一阀组件,安装在所述盖板的电解质注入开口中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电解质注入开口;除气开口,形成在所述盖板中以移除气体;以及第二阀组件,安装在所述除气开口中以打开和关闭所述除气开口。

Rechargeabl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再充电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盖板中具有电解质注入开口的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与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可以反复充电和放电。小容量可再充电电池用在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计算机和可携式摄像机之类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大容量和高密度的可再充电电池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马达驱动的电源,或用于能量存储。用于车辆和能量存储的可再充电电池需要具有长寿命特性,但是它们不满足长寿命条件。也就是说,因为在可再充电电池的使用期间发生单电池劣化,所以单电池特性劣化。单电池劣化伴随着电解质溶液的分解反应。电解质溶液应该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容易补充,以便应对电解质溶液的分解反应。电解质溶液的这种补充可以延缓单电池恶化。也就是说,可再充电电池的长寿命可以实现。随着可再充电电池容量和密度的增加,单电池安全性劣化。在镍基正极材料的情况下,在化学转化操作后所产生的气体的量增加。然而,由于盖板被配置用以仅执行一次排气操作,所以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n电极组件,配置用以充电和放电;/n壳体,在其中容纳所述电极组件;/n盖板,配置用以密封所述壳体的开口;/n电极端子,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并穿过所述盖板在外部引出;/n第一阀组件,安装在所述盖板的电解质注入开口中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电解质注入开口;/n除气开口,形成在所述盖板中以移除气体;以及/n第二阀组件,安装在所述除气开口中以打开和关闭所述除气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01 KR 10-2017-0144715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配置用以充电和放电;
壳体,在其中容纳所述电极组件;
盖板,配置用以密封所述壳体的开口;
电极端子,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并穿过所述盖板在外部引出;
第一阀组件,安装在所述盖板的电解质注入开口中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电解质注入开口;
除气开口,形成在所述盖板中以移除气体;以及
第二阀组件,安装在所述除气开口中以打开和关闭所述除气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盖板中或所述壳体的通气孔中的通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阀组件包括:
第一固定突起,在所述电解质注入开口的外周处形成在所述盖板的外表面上;
第一盖构件,联接到所述第一固定突起并具有开闭孔;
第一弹性构件,在所述第一固定突起的内侧设置所述盖板的外表面上;和
第一开闭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一盖构件之间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开闭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盖构件在其内表面上具有内螺纹,并且在所述第一固定突起的外表面上形成的外螺纹被拧到所述内螺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阀组件包括:
外壳,配置为具有在所述除气开口处固定到所述盖板的外侧并连接到所述除气开口的入口和出口;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溶均金贤熙孙主姬申东铉李承勋李柾玟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