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耳引线用膜、以及采用该极耳引线用膜的极耳引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602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8: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极耳引线用膜、以及采用了该极耳引线用膜的极耳引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防止由于氟化氢的影响而导致金属端子与极耳引线用膜之间的粘接力降低的极耳引线用膜,该极耳引线用膜不会污染极耳引线的制造生产线、锂电池等的制造生产线。该极耳引线用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具备:将酸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表面层(A);包含与氟化氢反应的无机填充剂和聚烯烃系树脂,所述与氟化氢反应的无机填充剂及/或所述聚烯烃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芯层(B);以及将酸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及/或聚烯烃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表面层(C),其中,所述表面层(A)中的无机填充剂的含量和所述表面层(C)中的无机填充剂的含量分别为0~10重量%,所述极耳引线用膜含有9.0重量%以上的与氟化氢反应的无机填充剂。

Film for polar ear lead and polar ear lead adopting film for polar ear l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极耳引线用膜、以及采用该极耳引线用膜的极耳引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将层压膜作为外包装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容器等中,热熔接于极耳引线(tablead)的极耳引线用膜,该极耳引线用于从内部引出电力。此外,涉及采用了该极耳引线用膜的极耳引线。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话机等电子设备的电源、或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等的电池等,采用了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容器(下面,仅简称为“锂电池等”)。这些锂电池等中的很多是如下所述地形成的:将聚烯烃等构成的密封层等层叠于铝箔等的金属箔而成的层压膜作为外包装材料,在该外包装材料的内部封入正极、负极、隔板以及非水电解质等,进而安装用于电连接锂电池等的内部与外部的极耳引线。专利文献1提出了如下所述的方案:为了防止由于水的渗透而产生的氟化氢(氢氟酸)导致金属端子(引线)腐蚀、极耳引线用膜(引线的绝缘材料)剥落,对该极耳引线用膜附加捕获酸的功能。具体而言,提出了将树脂组合物用作极耳引线用膜的方案,该树脂组合物将热塑性树脂100重量份、以及从羧酸金属盐、金属氧化物、水滑石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合计20重量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耳引线用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具备:将酸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表面层A;包含与氟化氢反应的无机填充剂和聚烯烃系树脂,所述与氟化氢反应的无机填充剂及/或所述聚烯烃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芯层B;以及将酸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及/或聚烯烃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表面层C,/n所述表面层A中的无机填充剂的含量和所述表面层C中的无机填充剂的含量分别为0~10重量%,/n所述极耳引线用膜含有9.0重量%以上的与氟化氢反应的无机填充剂。/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17 JP 2017-2011781.一种极耳引线用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具备:将酸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表面层A;包含与氟化氢反应的无机填充剂和聚烯烃系树脂,所述与氟化氢反应的无机填充剂及/或所述聚烯烃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芯层B;以及将酸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及/或聚烯烃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表面层C,
所述表面层A中的无机填充剂的含量和所述表面层C中的无机填充剂的含量分别为0~10重量%,
所述极耳引线用膜含有9.0重量%以上的与氟化氢反应的无机填充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引线用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耳引线用膜含有9.6重量%以上的与氟化氢反应的无机填充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耳引线用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耳引线用膜中的与氟化氢反应的无机填充剂的中值粒径为1.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极耳引线用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层A的厚度为23μm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极耳引线用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层A的厚度为极耳引线膜整体的厚度的23%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山正道大泽龙太郎丸冈由明
申请(专利权)人:大仓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