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电极密封结构,包括外密封组件,其包括设置于其上表面的凹陷,该外密封组件由电池盒外部穿过电极装配孔且下端延伸出盒盖的底面;包括电极,其由凹陷的孔位穿入至电池盒内部,并且电极向下压紧凹陷的表面;包括内密封组件,其包括设置于其底面的槽位,内密封组件固定套入外密封组件延伸出盒盖底面的一端;包括卡接组件,其位置固定于槽位内部,并且卡接组件固定套入电极处于盒体内部的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外密封组件、内密封组件以及卡接组件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形成了具备限位功能的密封结构,提升了组件之间的位置稳定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能。
A sealed structure of battery electr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电极密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电极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电池
包含的技术分支很多,其中,电池电极密封技术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主要研究的项目之一,也是本专利技术之技术方案所涉及的主题,其关系到电极封装的密封性能以及电池使用的耐久度。虽然,不同电池型号的电池盒尺寸不同,但是大多通过电极向外导电,并且通过电池盒开设电极固定孔的方式使电极由内向外穿过电池盒进行导电,显而易见,由于电极固定孔的存在,就有较大概率出现因电池盒内部组件被腐蚀污染而导致电池损坏、或因电池盒内部液体渗漏至外部污染外部应用组件的现象。一直以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针对电极固定孔位置处的密封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技术改进与技术优化,包括与本专利技术申请相关的在先申请技术方案,其目的都是在为了稳步提升密封性能,之所以一直对密封性能进行进一步优化,一是由于这是本技术人员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的一个研究方向,二是由于电极密封性能是影响电池产品质量与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以往的同类改进方案以及与本专利技术申请相关的在先申请的技术方案,例如,可参照本专利技术说明书附图5所示,很多都是在电极装配的同时,于电池盒的电极固定孔位置处装入原外部密封组件11,用于提升电极组件于固定孔位置处的密封性能,原外部密封组件11多为弹性,电极组件压入至该原外部密封组件11内部之后,该状态下的原外部密封组件11发生一定的形变且横截面的直径较形变之前明显增大,从而使原外部密封组件11向外涨紧并且愈加地紧密接触电极固定孔的孔壁,用于避免电池盒外部的污染直接沿着缝隙进入电池盒内部、或外部的污染沿着电池盒外边缘的缝隙进入电池盒内部;再如,以往的同类改进方案以及与本专利技术申请相关的在先申请的技术方案,技术人员还可以在原外部密封组件11的基础上增加原内部密封组件12,该原内部密封组件12嵌于电极固定孔内且处于原外部密封组件11的外围,同样用于配合原外部密封组件11增强密封性能。然而,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研发人员对包括以上列举的很多电极密封结构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了容易导致产品密封结构不稳定且密封不良的因素,特别是在采用内外双密封组件时,虽然能够达到基本的密封效果,但这些密封组件对电极组件位置的固定缺少足够的控制能力,且密封组件自身的稳定性无法保证,若使用时间长久,一旦密封组件、电极组件的位置有所偏差,其与盒体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空隙,那么这个密封组件便无法真正确保电极封装之后的密封性,密封性能大幅下降,以说明书附图5所列举的在先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例:①原内部密封组件12仅是嵌入在电极孔内,其依靠原外部密封组件11的压力而紧固在孔内,很容易因使用长久或其它组件位置偏差而破坏密封性能;②实际上,原内部密封组件12与原外部密封组件11之间在位置上不存在限位关系,一旦其中一方所在位置发生偏移,则很容易破坏密封性能;③电极组件处于电池盒内部的部分,缺少有效的固定组件对其进行位置的限定。以上有关分析可知,如何在确保各个组件不发生位置变化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内外密封组件针对电池盒电极封装部位进行有效的密封,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需要着重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该技术问题也是满足在实际应用中碰到此类问题的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研发人员正是结合以上所分析的导致产品密封性能不稳定的因素,在现有公知技术的基础上,对本
内的电池电极密封结构提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能够相互限位的内外密封组件且于电池盒内部适当位置处增加卡接组件,来提升内、外密封组件以及电极组件之间的位置稳定性,同时,基于这种稳定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能,避免因电池盒外部污染进入电池盒内部或电池盒内部物质向外渗漏而影响电池应用的整体性能。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缓解、部分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电极密封结构来缓解、部分解决或解决以上提出的技术问题,其通过提升内、外密封组件以及电极组件之间的位置稳定性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能,从而避免因电池盒外部污染进入电池盒内部或电池盒内部物质向外渗漏而影响电池应用的整体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电极密封结构,用于带有电池盒的电极装配孔位置处的密封,该电池电极密封结构包括:外密封组件,其包括设置于其上表面的凹陷,该外密封组件由电池盒外部穿过电极装配孔且下端延伸出盒盖的底面;电极,其由凹陷的孔位穿入至电池盒内部,并且电极向下压紧凹陷的表面;内密封组件,其包括设置于其底面的槽位,内密封组件固定套入外密封组件延伸出盒盖底面的一端;卡接组件,其位置固定于槽位内部,并且卡接组件固定套入电极处于盒体内部的一端。对于以上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还可通过进一步实施以下技术手段形成相应的技术方案:其中,外密封组件、内密封组件、以及卡接组件构成用于对电极装配孔位置处密封的组合密封结构。其中,电极下端由卡接组件限制在内密封组件的槽位内部,形成了针对电极下端的限位结构;其中,电极上端由凹陷限制在外密封组件内部,形成了针对电极上端的限位结构;其中,外密封组件由盒体外部一直延伸至盒体内部,形成了针对电极的一体式密封。进一步地,卡接组件于盒体内部将外密封组件下端与内密封组件之间的配合处进行密封。对于以上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以下进一步拓展实施的技术手段,包括:对于内密封组件,其孔位的孔径不大于外密封组件底面的直径。对于外密封组件,其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对外密封组件,其优选采用环形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恰当合理地利用外密封组件、内密封组件以及卡接组件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形成了针对电极装配孔位置处具备限位功能的密封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内、外密封组件以及电极组件之间的位置稳定性,同时,基于这种稳定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能,避免因电池盒外部污染进入电池盒内部或电池盒内部物质向外渗漏而影响电池应用的整体性能。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实施的电池电极密封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应用本专利技术所实施电池电极密封结构的电池盒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实施的电池电极密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的3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改进之前的电池电极密封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密封组件;2、盖体;3、电极;4、内密封组件;5、卡接组件;6、注液孔盖;7、注液孔;8、盒体;9、槽位;10、凹陷;11、原外部密封组件;12、原内部密封组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之技术方案所实施的电池电极密封结构,该技术方案要达到的目的在于,如何在确保各个组件不发生位置变化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内外密封组件针对电池盒电极封装部位进行有效的密封。由于电池盒会应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电极密封结构,用于带有电池盒的电极装配孔位置处的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电极密封结构包括:/n外密封组件,其包括设置于其上表面的凹陷,所述外密封组件由所述电池盒外部穿过所述电极装配孔且下端延伸出盒盖的底面;/n电极,其由所述凹陷的孔位穿入至所述电池盒内部,并且所述电极向下压紧所述凹陷的表面;/n内密封组件,其包括设置于其底面的槽位,所述内密封组件固定套入所述外密封组件延伸出盒盖底面的一端;/n卡接组件,其位置固定于所述槽位内部,并且所述卡接组件固定套入所述电极处于盒体内部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24 CN 20191134148071.一种电池电极密封结构,用于带有电池盒的电极装配孔位置处的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电极密封结构包括:
外密封组件,其包括设置于其上表面的凹陷,所述外密封组件由所述电池盒外部穿过所述电极装配孔且下端延伸出盒盖的底面;
电极,其由所述凹陷的孔位穿入至所述电池盒内部,并且所述电极向下压紧所述凹陷的表面;
内密封组件,其包括设置于其底面的槽位,所述内密封组件固定套入所述外密封组件延伸出盒盖底面的一端;
卡接组件,其位置固定于所述槽位内部,并且所述卡接组件固定套入所述电极处于盒体内部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极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组件、内密封组件、以及卡接组件构成用于对所述电极装配孔位置处密封的组合密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极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下端由卡接组件限制在所述内密封组件的所述槽位内部,形成了针对所述电极下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科瑞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