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适用于磨损检测的钢帘线的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527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7:30
提出了一种包括钢帘线的带,其中钢帘线包括由钢单丝制成的股,其中最大直径的单丝至少间歇地定位于钢帘线的径向外侧处。可以通过使用钢帘线构造来获得这种配置,其中最粗的单丝定位于钢帘线的外部,这与当前实践相反。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最大直径的单丝在钢帘线的径向外侧处填充了股的一些谷或全部谷。因此,这些单体丝具有与钢帘线中的股相同的捻距和捻向。将最大单丝放在外部的优点是这些单丝会首先断裂,并且因此将容易通过电构件、磁构件或视觉构件进行检测。以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带,可以比现有技术的带更容易且更方便地进行监测。

Strip including steel cord for wear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括适用于磨损检测的钢帘线的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钢帘线的带,由于诸如在电梯和起重机中,钢帘线用于起重应用。然而,本专利技术同样可很好地用于平带、同步带或齿形带或传送带中。
技术介绍
自本世纪初以来,钢帘线增强带越来越多地用作起重应用的承载构件,例如在电梯中。在这个领域中,带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中低高度的电梯段,与宽度相比,这些带薄得多。实际上,通过使用由经过绞捻的高抗拉性单丝制成的细钢帘线,可以使带的断裂载荷超过常规电梯钢丝绳的断裂载荷,这是常规电梯钢丝绳的重量的一部分。与现有技术的钢丝绳相比,较细钢单丝使带能够限制于小得多的弯曲半径上。因此,驱动槽轮可以具有较小直径,从而使得能够使用被连接至直接驱动电动机的较小驱动滑轮。因为在电动机与驱动槽轮之间不需要齿轮装置,所以可以使整个驱动安装紧凑化,并且因此使得能够消除上方电梯竖井机房。电梯使用者的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对承载构件的状况的监视。虽然在现有技术的电梯上,通过视觉检查诸如丝断裂或丝扭结的钢丝绳缺陷并且列出了这些缺陷,但这种方法不再适用于电梯带。实际上,在带中,钢帘线在通常呈不透明的弹性体护套中保持为彼此平行。此外,由于存在大量钢帘线,因此列出几乎不可见的精细单丝断裂不再作为一种选项。因此,电梯制造商已经提出了不同策略来监测负载构件的状况。监测带的状况的第一种普遍想法是结合弹性体护套的非电导率来利用钢帘线的电导率。在US8686747中,建议添加与单独钢帘线串联的标识电阻器,以便能够辨别多少钢帘线实际上已经断裂。这可以与接地的接触组合,以便检测到断裂单丝被护套刺穿。例如在同一申请人的EP2172410、EP1275608中更具体地描述的,还可以感测并列出钢帘线之间的附加的短路。在该申请人的另一篇公开专利EP2367747中,建议仅检测每单位时间的电阻变化并对该电阻变化进行计数。备选地,考虑了磁特性,以便能够标识单丝断裂。为此,使带中的钢帘线局部地磁化。单丝的中断将产生杂散磁场,该杂散磁场可通过感测线圈、霍尔传感器或磁阻传感器进行检测。在电梯领域中的这种方法的示例在EP1173740中得到了描述。长期以来,已经知晓,将基于检测磁场变化的系统用于分析钢丝绳(参见例如EP0845672)。已经提出的其他建议是:·为带提供规则标记,标记间距的变化给出关于负载状况和/或带磨损的信息:参见US7,117,981;·为带提供平行于表面涂层但埋入于表面涂层下方的彩色指示层。随着带的持续磨损,指示层变得可见:EP1275608。然而,所有以上公开专利均未公开结合监测带的方法而用于那些带的钢帘线构造。在US2012/021130中公开了视为用于带中的一系列可能的钢帘线组件。此外,US6295799公开了一种通常在7×7构造的电梯带中使用的钢帘线构造。这些钢帘线设计都没有被优化用于通过所描述的技术来检测单丝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这种带的钢帘线已经得以优化,以便允许对带中的单丝断裂的早期检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带。该带包括通过弹性体护套被保持成彼此平行排列的钢帘线。弹性体护套在恰当的位置包裹、包围、保持钢帘线。该带具有局部地彼此正交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维度,其中该长度远大于该宽度,该宽度又大于该厚度。钢帘线都平行于长度维度,并且在宽度维度上并排排列成垂直于厚度维度的单层。钢帘线包括以帘线捻向和帘线捻距被绞捻在一起的股。股依次包括被绞捻在一起的钢单丝,钢单丝中的每根钢单丝具有单丝直径。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垂直于钢单丝的局部轴线切割时,钢单丝具有圆形横截面。钢单丝的直径与圆形横截面的平均直径对应。平均直径是如用具有平坦砧座的测微计测量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和的一半。钢帘线中的所有钢单丝都可以根据钢单丝的单丝直径来定序。出于本申请的目的,在相距小于8微米的限度内的多组单丝直径被视为是相等的,并且具有等于限度的平均值的标称值。目前,钢帘线的特征是可以标识最大直径的单丝的组,这组单丝具有严格大于其余单丝的单丝直径。这必然意味着存在非空的余数,即,并非所有单丝都具有相同的最大直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是所述最大直径的单丝中的每根单丝至少间歇地存在于钢帘线的径向外侧处。出于本申请的目的,‘钢帘线的径向外侧’是指钢帘线的这样的一侧:在不存在弹性体护套的情况下,该侧从外部是可见的。因此,最大直径的单丝中的每根单丝将从外部至少间歇地可见。换言之,最大直径的钢单丝中的每根钢单丝将在钢帘线外侧处成平面,并且其后可以将钢帘线翻转,此后钢帘线可以再次出现在外部等。换另一种说法,最大直径的单丝不在钢帘线的内部,并且至少间歇地出现在钢帘线的表面处。因此,最大直径的单丝存在于形成钢帘线的外层的股的外部。因此,这种特征的备选且等效的措词是‘其中所述最大直径的单丝被包括在所述股的外部钢单丝的组中、属于所述股的外部钢单丝的组’。在备选的优选实施例中,钢股由钢单丝的组成,和/或钢帘线由股形成。股的示例性构造为:·带有空芯的股(诸如2根、3根、4根或5根单丝),股以单捻距和捻向被绞捻在一起;·类型为‘C+n×F’的单层股,其中芯单丝‘C’被特定直径的‘n’根外部单丝‘F’所包围。‘n’可以是3、4、5、6或7,但最优选的是3、4或5,这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单丝直径大于芯单丝直径,从而将较粗单丝放在外部;·类型为‘l×d0+n×d1+m×d2’的分层帘线构造,前提是直径从芯向外径向增加。示例性排列1×d0+5×d1+10×d2,其中d0<d1<d2。·在一个操作中以单捻距和捻向制成的单层结构,同样前提是单丝直径从芯径向向外增加。示例为3×d0|3×d1|3×d2,其中d0<d1<d2或1×d0|5×d1|5×d2|5×d3,其中d0<d1<d2<d3的Warrington或Seale类型。在用于增强电梯带以及通常用于带的钢帘线的已知实施例中,具有最大单丝的单丝始终位于钢帘线的内部。参见例如US2012/0211310的图7、图8a、图8b、图9、图10、图11以及图12或US6295799的图5。这似乎是基于希望在钢帘线的不同股之间具有足够的弹性体入口。此外,通常接受的是,最大单丝将在使用期间收到大部分弯曲应力,并且因此预计会首先断裂。由于期望将断裂保持在帘线内部以便防止单丝端部从钢帘线和带中露出,因此较粗单丝被定位于钢帘线的内部。与此相比,如权利要求1所述,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一种与该带完全不同的方法:与电梯带的标准方法相反,电梯带任意地且有意地将最大单丝放在钢帘线的外部。由于以下原因,这种偏离的方法是有效的:·最大直径的单丝将首先断裂,并且由于其位于钢帘线的外部,而将会被容易地检测到。在下文中将描述用以检测断裂的最大直径的单丝的各种系统;·由于现在将在外部找到最大直径的单丝,因此较细单丝位于钢帘线的芯或股的芯处。由于这些单丝具有较小直径,因此在这些单丝上产生的弯曲应力将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包括通过弹性体护套被保持成彼此平行排列的钢帘线,所述钢帘线包括以帘线捻向和帘线捻距被绞捻在一起的股,其中所述股包括被绞捻在一起的钢单丝,所述钢单丝中的每根钢单丝具有单丝直径,/n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钢帘线中,最大直径的单丝的组具有严格大于所述单丝中的其余单丝的单丝直径,并且其中所述最大直径的单丝中的每根单丝至少间歇地存在于所述钢帘线的径向外侧处。/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27 EP 17198950.21.一种带,包括通过弹性体护套被保持成彼此平行排列的钢帘线,所述钢帘线包括以帘线捻向和帘线捻距被绞捻在一起的股,其中所述股包括被绞捻在一起的钢单丝,所述钢单丝中的每根钢单丝具有单丝直径,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钢帘线中,最大直径的单丝的组具有严格大于所述单丝中的其余单丝的单丝直径,并且其中所述最大直径的单丝中的每根单丝至少间歇地存在于所述钢帘线的径向外侧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中最大直径的单丝的所述组由具有大于50的相对磁导率的钢制成,并且其中至少所述最大直径的单丝具有剩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其中所述最大直径的单丝的直径相对于次小直径的钢单丝至少相差1%、且至多相差4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其中在最大直径的钢单丝的所述组中的所述单丝中的每根单丝的横截面积在所述钢帘线的总横截面积的2%与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其中所述钢帘线还包括由金属制成的单体丝,所述单体丝属于最大直径的单丝的所述组,所述单体丝以所述帘线捻距和捻向被绞捻,所述单体丝填充所述钢帘线的所述径向外侧上的相邻股之间的一些谷或全部谷,其中所述单体丝的所述直径大于所述相邻股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其中所述单丝保留在所述钢帘线的所述股的外接圆内。


7.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莫伦W·范雷滕
申请(专利权)人:贝卡尔特先进帘线阿尔特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比利时;B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