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的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0396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的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涉及到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降温箱,所述降温箱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箱一,所述降温箱与水冷箱一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箱二,所述水冷箱一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一,所述水冷箱二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二,所述降温箱的顶端设置有水泵一。有益效果:利用风扇将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热量吸入冷却箱的内部,利用冷却水槽对风箱内部的热量进行了冷却处理,及时的将发热箱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提高了降温速度,增强了降温效果,利用S形水管内部的循环冷却液对冷却箱中的液体进行冷却处理,提高了散热箱的冷却效率,防止了电气设备内部产生过量的热量影响电气设备中的元件正常工作。

A kind of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for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lectric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环保的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的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随着许多电气设备功率等级的不断提高,内部器件的发热量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加装散热装置,现有散热装置包括带冷却液水道、冷却风机和散热翅片等,冷却风机对散热装置进行风冷的方法主要靠空气流通与风扇加速空气流通,这些设备所采用的自然对流的原理进行散热,在其外壳,特别是后壳上钻孔或开缝,电子电气在工作时,发热导致内部温度高,壳内吸收热量后会散发出各种有害的元素,对人造成不利的影响,有时甚至会由于温度过高导致电子元件的损毁,存在降温效果不佳,降温速度慢的问题,对电气设备造成过热损坏的危险性增加。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节能环保的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环保的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包括降温箱,所述降温箱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箱一,所述降温箱与水冷箱一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箱二,所述水冷箱一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一,所述水冷箱二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二,所述降温箱的顶端设置有水泵一,所述水泵一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一,所述水泵一的与所述连接管一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二,所述冷却水管一的端部穿过所述水冷箱二与所述连接管一的端部连接,所述冷却水管二的端部穿过所述水冷箱一与所述水冷箱二连接,所述水冷箱二的顶端设置有水泵二,所述水泵二的出水端穿过所述水冷箱二并延伸至所述水冷箱二的内部,所述水冷箱一的顶端设置有水泵三,所述水泵三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水冷箱一的内腔中,所述水冷箱二的一端设置有盖子一,所述水冷箱一的一端设置有盖子二,所述降温箱的端部设置有出气斗,所述出气斗的一端设置有延伸管一,所述降温箱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气斗,所述进气斗的端部设置有延伸管二。进一步,所述降温箱的顶端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部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的顶端设置有电机。进一步,所述冷却水管一与冷却水管二的端部通过连接管连接。进一步,所述降温箱的底端设置有四角分别设置有限位柱一,限位柱二,限位柱三,限位柱四。进一步,所述限位柱一,限位柱二,限位柱三,限位柱四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弹簧一,弹簧二,弹簧三,弹簧四,所述弹簧一,弹簧二,弹簧三,弹簧四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工作人员推动散热装置,将延伸管一对准电气设备,启动电机,电机带动风扇进行转动,由于风扇的转动在降温箱的内部产生负压,由于负压的影响,电气设备产生的热量进入降温箱的内部,进入降温箱内部的热量经过水冷箱一和水冷箱二的冷却作用通过出气斗排出,其中水冷箱一和水冷箱二的内部设置有S形水冷弯管,利用S形水冷弯管对水冷箱一和水冷箱二中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处理,当水冷箱一和水冷箱二中的冷却水不足时可通过水泵二和水泵三对其进行补充,水泵一通过加压促进冷却水管一和冷却水管二内部的水进行冷却,缩短了冷却水管内部的冷水循环时间,当工作人员对运输箱进行移动时设置在降温箱底端的减震处理,防止设备受到震动损害,当电器设备产生的热量很大时,将设备可以连在一起增加设备的热量处理能力。利用风扇将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热量吸入冷却箱的内部,利用冷却水槽对风箱内部的热量进行了冷却处理,及时的将发热箱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提高了降温速度,增强了降温效果。利用S形水管内部的循环冷却液对冷却箱中的液体进行冷却处理,提高了散热箱的冷却效率,防止了电气设备内部产生过量的热量影响电气设备中的元件正常工作。通过在散热设备的底部设置万向轮,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减震装置爆炸图。图中:1、降温箱;101、水泵三;102、电机;103、圆形通孔;104、水泵二;105、水冷箱二;106、连接管二;107、水泵一;108、连接管一;109、冷却水管一;110、盖子一;111、盖子二;112、冷却水管二;113、水冷箱一;114、出气斗;115、延伸管一;116、限位柱一;117、限位柱二;118、弹簧一;119、弹簧二;120、连接管;121、限位柱三;122、万向轮;123、弹簧三;124、弹簧四;125、限位柱四;126、进气斗;127、延伸管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的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节能环保的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包括降温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箱1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箱一113,所述降温箱1与水冷箱一11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箱二105,所述水冷箱一113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一109,所述水冷箱二105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二112,所述降温箱1的顶端设置有水泵一107,所述水泵一107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一108,所述水泵一107的与所述连接管一108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二106,所述冷却水管一109的端部穿过所述水冷箱二105与所述连接管一108的端部连接,所述冷却水管二112的端部穿过所述水冷箱一113与所述水冷箱二105连接,所述水冷箱二105的顶端设置有水泵二104,所述水泵二104的出水端穿过所述水冷箱二105并延伸至所述水冷箱二105的内部,所述水冷箱一113的顶端设置有水泵三101,所述水泵三101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水冷箱一113的内腔中,所述水冷箱二105的一端设置有盖子一110,所述水冷箱一113的一端设置有盖子二111,所述降温箱1的端部设置有出气斗114,所述出气斗114的一端设置有延伸管一115,所述降温箱1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气斗126,所述进气斗的端部设置有延伸管二127。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降温箱1来说,所述降温箱1的顶端设置有圆形通孔103,所述圆形通孔103的内部设置有风扇128,所述风扇128的顶端设置有电机102,利用电机102带动风扇128产生负压将电器设备产生的热量吸入冷却箱,利用冷却箱将热量进行降温。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冷却水管一109来说,所述冷却水管一109与冷却水管二112的端部通过连接管120连接,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环保的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包括:降温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箱(1)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箱一(113),所述降温箱(1)与水冷箱一(11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箱二(105),所述水冷箱一(113)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一(109),所述水冷箱二(105)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二(112),所述降温箱(1)的顶端设置有水泵一(107),所述水泵一(107)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一(108),所述水泵一(107)的与所述连接管一(108)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二(106),所述冷却水管一(109)的端部穿过所述水冷箱二(105)与所述连接管一(108)的端部连接,所述冷却水管二(112)的端部穿过所述水冷箱一(113)与所述水冷箱二(105)连接,所述水冷箱二(105)的顶端设置有水泵二(104),所述水泵二(104)的出水端穿过所述水冷箱二(105)并延伸至所述水冷箱二(105)的内部,所述水冷箱一(113)的顶端设置有水泵三(101),所述水泵三(101)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水冷箱一(113)的内腔中,所述水冷箱二(105)的一端设置有盖子一(110),所述水冷箱一(113)的一端设置有盖子二(111),所述降温箱(1)的端部设置有出气斗(114),所述出气斗(114)的一端设置有延伸管一(115),所述降温箱(1)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气斗(126),所述进气斗的端部设置有延伸管二(12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环保的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包括:降温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箱(1)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箱一(113),所述降温箱(1)与水冷箱一(11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箱二(105),所述水冷箱一(113)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一(109),所述水冷箱二(105)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二(112),所述降温箱(1)的顶端设置有水泵一(107),所述水泵一(107)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一(108),所述水泵一(107)的与所述连接管一(108)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二(106),所述冷却水管一(109)的端部穿过所述水冷箱二(105)与所述连接管一(108)的端部连接,所述冷却水管二(112)的端部穿过所述水冷箱一(113)与所述水冷箱二(105)连接,所述水冷箱二(105)的顶端设置有水泵二(104),所述水泵二(104)的出水端穿过所述水冷箱二(105)并延伸至所述水冷箱二(105)的内部,所述水冷箱一(113)的顶端设置有水泵三(101),所述水泵三(101)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水冷箱一(113)的内腔中,所述水冷箱二(105)的一端设置有盖子一(110),所述水冷箱一(113)的一端设置有盖子二(111),所述降温箱(1)的端部设置有出气斗(114),所述出气斗(114)的一端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梅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