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红外相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29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5:59
可见光/红外相机结构,包括行走装置和拍摄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车体、转向机构、阻尼减震器和驱动轮,所述车体分别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设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垂直于所述固定杆,并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机构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阻尼减震器,所述驱动轮固定在所述阻尼减震器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所述拍摄装置包括有减震层、云台机构和拍摄相机,所述减震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车厢远离所述驱动轮一侧,所述云台机构固定在所述减震层上,所述拍摄相机固定在所述云台上。可见光/红外相机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实现,还避免了在不平整地面使用中相机因移动产生的振动而损坏的问题。

Visible / infrared camera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见光/红外相机结构
本技术涉及相机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特别涉及可见光/红外相机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利用移动机器人来进行拍摄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工程探险、航天探险等领域。但现有利用移动机器人来进行拍摄,在移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由于环境不同,地面平整调节也不相同,使移动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或大或小产生振动,使移动机器人上拍摄相机因振动造成拍摄相机损坏,影响拍摄计划。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少振动的可见光/红外相机结构。(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见光/红外相机结构,包括行走装置和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固定在所述行走装置上;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车体、转向机构、阻尼减震器和驱动轮,所述车体包括有第一车厢、第二车厢,所述第一车厢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二车厢,所述第二车厢分别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一车厢、所述第二车厢相互平行,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第二车厢的一端设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垂直于所述固定杆,并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机构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阻尼减震器,所述驱动轮固定在所述阻尼减震器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所述拍摄装置包括有减震层、云台机构和拍摄相机,所述减震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车厢远离所述驱动轮一侧,所述云台机构固定在所述减震层远离所述第一车厢的一侧,所述拍摄相机与所述云台机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车厢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车厢的长度。优选的,所述驱动轮内分别设有驱动马达。优选的,所述阻尼减震器为弹簧阻尼器。优选的,所述第二车厢远离所述第一车厢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固定杆、所述转向机构、所述阻尼减震器和所述驱动轮。优选的,所述减震层可以是砂砾垫层、海绵垫层、泡沫垫层。优选的,所述云台机构为电动云台。(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可见光/红外相机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实现,还避免了在不平整地面使用中相机因移动产生的振动而损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见光/红外相机结构结构图;101-第一车厢;102-第二车厢;103-转向机构;104-阻尼减震器;105-驱动轮;106-固定杆;107-控制杆;201-减震层;202-云台机构;203-拍摄相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附图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此附图仅作为示例,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技术的实际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下面结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见光/红外相机结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可见光/红外相机结构,包括行走装置和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固定在所述行走装置上,如图1所示。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车体、转向机构103、阻尼减震器104和驱动轮105。其中,所述车体包括有第一车厢101、第二车厢102,所述第一车厢101、所述第二车厢102为长方体,所述第二车厢10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车厢101的长度。所述第一车厢101包括有一个,所述第二车厢102包括有两个,所述的两个第二车厢102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车厢101的两侧。所述第二车厢102与所述第一车厢相邻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杆106,所述固定杆106与所述第一车厢101、所述第二车厢102均相互平行。所述固定杆106远离所述第二车厢102的一端设有转向机构103,所述转向机构103垂直于所述固定杆106,并且所述转向机构103与所述固定杆106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机构103可以是由转动轴和转动电机组成,也可以是其他结构,这里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转向机构103通过自身的转动控制所述驱动轮105改变其行进方向。所述转向机构103远离所述固定杆106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阻尼减震器104,所述阻尼减震器104远离所述固定杆1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杆107,所述控制杆远离所述阻尼减震器104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轮105中心轴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控制杆107为弧形,且所述控制杆107弧形的直径大于所述驱动轮105的直径。所述阻尼减震器104优选的为弹簧阻尼器,用于减小所述车体受到的震动。其中,所述第二车厢102远离所述第一车厢101一侧的两端可以分别设有所述固定杆106、所述转向机构103、所述阻尼减震器104和所述驱动轮105。也可以是所述第二车厢102远离所述第一车厢101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所述固定杆106、所述转向机构103、所述阻尼减震器104和所述驱动轮105,这里不做具体限制。所述驱动轮105内部可以分别设置驱动马达,也可以是所述驱动轮105分别与一个驱动马达连接,驱动马达驱动全部驱动轮105转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所述拍摄装置包括有减震层201、云台机构202和拍摄相机203。所述减震层201设置在所述第一车厢101远离所述驱动轮105的一侧,所述云台机构202固定在所述减震层201远离所述第一车厢101的一侧,所述拍摄相机203与所述云台机构202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层201可以是砂砾垫层、海绵垫层、泡沫垫层,也可以是其中两种、三种垫层交替组成,这里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减震层201用于减小所述机体101传递给所述云台机构202的震动。优选的,所述云台机构202为电动云台,以方便所述拍摄相机203拍摄方向、角度的调整,也可以是固定云台,这里不做具体限制。所述拍摄相机203可以根据拍摄目的选择可见光相机、红外相机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结合,这里不做具体限制。可见光/红外相机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实现,避免了在不平整地面使用中相机因移动产生的振动而损坏的问题,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拍摄要求,减少了拍摄成本,提高了拍摄效率。以上内容是对本技术创造的优选的实施例的说明,可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充分地理解本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举例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创造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这些实施例的说明。对本技术创造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和变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可见光/红外相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和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固定在所述行走装置上;/n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车体、转向机构、阻尼减震器和驱动轮,所述车体包括有第一车厢、第二车厢,所述第一车厢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二车厢,所述第二车厢分别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一车厢、所述第二车厢相互平行,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第二车厢的一端设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垂直于所述固定杆,并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机构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阻尼减震器,所述驱动轮固定在所述阻尼减震器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n所述拍摄装置包括有减震层、云台机构和拍摄相机,所述减震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车厢远离所述驱动轮一侧,所述云台机构固定在所述减震层远离所述第一车厢的一侧,所述拍摄相机与所述云台机构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见光/红外相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和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固定在所述行走装置上;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车体、转向机构、阻尼减震器和驱动轮,所述车体包括有第一车厢、第二车厢,所述第一车厢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二车厢,所述第二车厢分别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一车厢、所述第二车厢相互平行,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第二车厢的一端设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垂直于所述固定杆,并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机构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阻尼减震器,所述驱动轮固定在所述阻尼减震器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
所述拍摄装置包括有减震层、云台机构和拍摄相机,所述减震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车厢远离所述驱动轮一侧,所述云台机构固定在所述减震层远离所述第一车厢的一侧,所述拍摄相机与所述云台机构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刚张利飞孙智慧李博韬张瑞勇
申请(专利权)人:国科天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