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保护压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2888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保护压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监测保护压板投入是否到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第一压紧螺丝对连片的第一端压紧、第二压紧螺丝对连片的连接部压紧、第三压紧螺丝对第一线耳压紧、第四压紧螺丝对第二线耳压紧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受到连片的压力,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往下压,使第一动触头与第一静触头导通,第二动触头与第二静触头导通,第三连杆受到第一线耳的压力,第三连杆往上移动,使第三动触头与第三静触头导通,第四连杆受到第二线耳的压力,第四连杆往上移动,使第四动触头与第四静触头导通,从而使得检测装置判定保护压板处于“投入”状态。

An intelligent protection press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保护压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护压板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保护压板。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中的保护压板也叫保护连片,串联在继电保护装置的控制回路中,形成一个可断开点,用来接通或断开继电保护装置的控制回路,是保护装置联系外部接线的桥梁和纽带,属于电力系统二次保护中的重要设备,关系到继电保护装置的分合闸命令能否正确传导到分合闸线圈,另其执行相应分合闸命令的关键设备。在自动控制和电力电子领域中,保护压板被广泛的应用于继电保护屏及控制柜中,发挥切断或转换电路的功能,在电路中起保护作用,配合完成保护屏或控制柜内电路的测试和检修等工作。保护压板的投入和退出由人工操作,是否投入或退出,投入是否到位,退出是否彻底都对继电保护系统安全运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开闭站、配电室的保护压板没有工作状态监视裝置,当电力设备投入工作后,需要工作人员巡检来确定电力设备出口的保护压板是否正常投入工作。一般地,工作人员是通过目视的方式直接观察压板是否投入,该方式很难发现保护压板实际未接通或者保护压板背面二次接线脱落、松胯等导致保护压板两端的控制回路实际未导通的异常情况,可能在发生故障时由于保护压板的实际未导通,导致越级跳闸,从而扩大事故的影响范围。因此,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寻找一种可以监测保护压板投入是否到位的智能保护压板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保护压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监测保护压板投入是否到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保护压板,包括底座、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连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第一线耳、第二线耳以及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相隔预设距离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接线柱的顶端外露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一接线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金属螺杆,所述第一接线柱的底端外露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一接线柱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金属螺杆;所述第二接线柱的顶端外露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二接线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三金属螺杆,所述第二接线柱的底端外露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二接线柱的底端设置有第四金属螺杆;所述连片的第一端套装于所述第一金属螺杆上,所述连片可绕所述第一金属螺杆旋转,所述连片的第二端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三金属螺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连片的第一端压紧的第一压紧螺丝,所述第三金属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连片的连接部压紧的第二压紧螺丝;所述第一连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且所述第一连杆可受驱在所述底座内部竖直运动,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与所述连片的第一端相抵触,所述第一连杆上套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动触头,所述第一动触头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二连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杆可受驱在所述底座的内部竖直运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三金属螺杆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杆的顶部与所述连片的连接部相抵触,所述第二连杆上套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动触头,所述第二动触头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一线耳套装于所述第二金属螺杆上,所述第二金属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一线耳压紧的第三压紧螺丝;所述第二线耳套装于所述第四金属螺杆上,所述第四金属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二线耳压紧的第四压紧螺丝;所述第三连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且所述第三连杆可受驱在所述底座的内部竖直运动,所述第一线耳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底部相抵触,所述第三连杆上套装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顶部安装有第三动触头,所述第三动触头的上方设置有第三静触头;所述第四连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且所述第四连杆可受驱在所述底座的内部竖直运动,所述第二线耳与所述第四连杆的底部相抵触,所述第四连杆上套装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顶部安装有第四动触头,所述第四动触头的上方设置有第四静触头;所述第一静触头与所述第四静触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三静触头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动触头通过所述第三导线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压紧螺丝对所述连片的第一端压紧、所述第二压紧螺丝对所述连片的连接部压紧、所述第三压紧螺丝对第一线耳压紧、所述第四压紧螺丝对第二线耳压紧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受到所述连片的压力,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往下压,使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导通,所述第二动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导通,所述第三连杆受到所述第一线耳的压力,所述第三连杆往上移动,使所述第三动触头与所述第三静触头导通,所述第四连杆受到所述第二线耳的压力,所述第四连杆往上移动,使所述第四动触头与所述第四静触头导通,从而使得所述检测装置运行。可选地,所述连片的顶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操作把手。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上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杆活动连接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第三连杆活动连接有第三滑座,所述第三滑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第四连杆活动连接有第四滑座,所述第四滑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可选地,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限位座;所述第一限位座套装于所述第一接线柱的底端且所述第二金属螺杆穿出所述第一限位座,所述第一限位座的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三连杆的底部位于所述缺口内。可选地,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二限位座;所述第二限位座套装于所述第二接线柱的底端且所述第四金属螺杆穿出所述第二限位座,所述第二限位座的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第四连杆的底座位于所述缺口内。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处于同一直线上。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处于同一直线上。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压紧螺丝对连片的第一端压紧、第二压紧螺丝对连片的连接部压紧、第三压紧螺丝对第一线耳压紧、第四压紧螺丝对第二线耳压紧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受到连片的压力,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往下压,使第一动触头与第一静触头导通,第二动触头与第二静触头导通,第三连杆受到第一线耳的压力,第三连杆往上移动,使第三动触头与第三静触头导通,第四连杆受到第二线耳的压力,第四连杆往上移动,使第四动触头与第四静触头导通,从而使得检测装置运行,通过上述设计,第一动触头与第一静触头导通、第二动触头与第二静触头导通、第三动触头与第三静触头导通、第四动触头与第四静触头导通时,检测装置才会判定保护压板处于“投入”状态。工作人员只需根据检测装置的运行情况,即可判断保护压板是否投入到位,避免了工作人员肉眼观察所产生的判断错误,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保护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连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第一线耳、第二线耳以及检测装置;/n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相隔预设距离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n所述第一接线柱的顶端外露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一接线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金属螺杆,所述第一接线柱的底端外露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一接线柱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金属螺杆;/n所述第二接线柱的顶端外露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二接线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三金属螺杆,所述第二接线柱的底端外露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二接线柱的底端设置有第四金属螺杆;/n所述连片的第一端套装于所述第一金属螺杆上,所述连片可绕所述第一金属螺杆旋转,所述连片的第二端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三金属螺杆可拆卸连接;/n所述第一金属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连片的第一端压紧的第一压紧螺丝,所述第三金属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连片的连接部压紧的第二压紧螺丝;/n所述第一连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且所述第一连杆可受驱在所述底座内部竖直运动,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与所述连片的第一端相抵触,所述第一连杆上套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动触头,所述第一动触头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静触头;/n所述第二连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杆可受驱在所述底座的内部竖直运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三金属螺杆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杆的顶部与所述连片的连接部相抵触,所述第二连杆上套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动触头,所述第二动触头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静触头;/n所述第一线耳套装于所述第二金属螺杆上,所述第二金属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一线耳压紧的第三压紧螺丝;/n所述第二线耳套装于所述第四金属螺杆上,所述第四金属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二线耳压紧的第四压紧螺丝;/n所述第三连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且所述第三连杆可受驱在所述底座的内部竖直运动,所述第一线耳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底部相抵触,所述第三连杆上套装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顶部安装有第三动触头,所述第三动触头的上方设置有第三静触头;/n所述第四连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且所述第四连杆可受驱在所述底座的内部竖直运动,所述第二线耳与所述第四连杆的底部相抵触,所述第四连杆上套装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顶部安装有第四动触头,所述第四动触头的上方设置有第四静触头;/n所述第一静触头与所述第四静触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三静触头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动触头通过所述第三导线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n所述第一压紧螺丝对所述连片的第一端压紧、所述第二压紧螺丝对所述连片的连接部压紧、所述第三压紧螺丝对第一线耳压紧、所述第四压紧螺丝对第二线耳压紧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受到所述连片的压力,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往下压,使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导通,所述第二动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导通,所述第三连杆受到所述第一线耳的压力,所述第三连杆往上移动,使所述第三动触头与所述第三静触头导通,所述第四连杆受到所述第二线耳的压力,所述第四连杆往上移动,使所述第四动触头与所述第四静触头导通,从而使得所述检测装置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保护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连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第一线耳、第二线耳以及检测装置;
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相隔预设距离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第一接线柱的顶端外露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一接线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金属螺杆,所述第一接线柱的底端外露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一接线柱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金属螺杆;
所述第二接线柱的顶端外露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二接线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三金属螺杆,所述第二接线柱的底端外露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二接线柱的底端设置有第四金属螺杆;
所述连片的第一端套装于所述第一金属螺杆上,所述连片可绕所述第一金属螺杆旋转,所述连片的第二端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三金属螺杆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金属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连片的第一端压紧的第一压紧螺丝,所述第三金属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连片的连接部压紧的第二压紧螺丝;
所述第一连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且所述第一连杆可受驱在所述底座内部竖直运动,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与所述连片的第一端相抵触,所述第一连杆上套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动触头,所述第一动触头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静触头;
所述第二连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杆可受驱在所述底座的内部竖直运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三金属螺杆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杆的顶部与所述连片的连接部相抵触,所述第二连杆上套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动触头,所述第二动触头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静触头;
所述第一线耳套装于所述第二金属螺杆上,所述第二金属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一线耳压紧的第三压紧螺丝;
所述第二线耳套装于所述第四金属螺杆上,所述第四金属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二线耳压紧的第四压紧螺丝;
所述第三连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且所述第三连杆可受驱在所述底座的内部竖直运动,所述第一线耳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底部相抵触,所述第三连杆上套装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顶部安装有第三动触头,所述第三动触头的上方设置有第三静触头;
所述第四连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且所述第四连杆可受驱在所述底座的内部竖直运动,所述第二线耳与所述第四连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彬倪苗升黎高程陈贤彬黄鸿陈锦雄李暖群吴永峰孙玉彤邓海兵陈泽星王锃邢文忠张勇杰杨协伟郑其彦孙旭刘耿彬陈伟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揭阳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