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215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包括有与母线电连接的故障检测装置,还包括重合闸装置,所述重合闸装置包括有单片机以及控制重合闸开闭的重合闸驱动装置,所述故障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检测引脚电连接;所述的重合闸驱动装置包括电源、触头J1、绕线管以及线圈,所述线圈均匀绕制在线管的周面上,所述触头J1拥有四个电脚,所述电脚分别为电脚J1‑1、电脚J1‑2、电脚J1‑3以及电脚J1‑4,电源正极端与电脚J1‑2电连接,电源负极端与电脚J1‑1电连接,电脚J1‑3与线圈的一端电连接,电脚J1‑4与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本技术方案可以获取主变近区故障的故障电流,进而制定重合闸动作策略,该装置响应速度快,线路故障判定准确,极大地保障线路安全运行。

An intelligent reclos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
本技术涉及重合闸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自动重合闸装置,可以使发生瞬时性故障的架空线路迅速投入运行。而对故障类型不具备判别能力,一旦再次自动重合于永久性故障,尤其是主变近区故障,则会对系统造成二次伤害,加重电力设备的损伤程度。因此传统重合闸装置对在发生主变近区故障时,存在“盲目”合闸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重合闸对于电路故障判定不准确而误动作导致的线路安全运行隐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该系统可以获取主变近区故障的故障电流,将此故障电流与设备中进行监测的阈值进行比对,大于阈值则将重合闸放电,使其闭锁而不动作;小于阈值则将重合闸开启,同时设计的重合闸驱动装置,驱动重合闸的开启和闭锁动作,更加安全可靠。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包括有与母线电连接的故障检测装置,还包括重合闸装置,所述重合闸装置包括有单片机以及控制重合闸开闭的重合闸驱动装置,所述故障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检测引脚电连接。本方案中,故障检测装置通过电流互感器与母线电连接,测量母线的故障电流值,将故障电流值传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到单片机,通过与单片机内预设的电流值进行比较,若故障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值,则重合闸驱动装置不动作,进而使重合闸保持开启;若故障电流值大于预设电流值,重合闸驱动装置动作,进而控制重合闸闭锁,该装置响应速度快,线路故障判定准确,保障线路安全运行。作为优选,所述的重合闸驱动装置包括电源、继电器K1、延时继电器K2,绕线管以及线圈,所述线圈均匀绕制在线管的周面上,所述继电器K1拥有触点开关J1,所述触点开关J1拥有四个触点,分别为触点J1-1、触点J1-2、触点J1-3以及触点J1-4,电源正极端与触点J1-2电连接,电源负极端与触点J1-1电连接,触点J1-3与线圈的一端电连接,触点J1-4与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本方案中,当重合闸开启状态时,触点J1-3和触点J1-1连通,触点J1-2和触点J1-4连通,触点开关J1为常开触点,当收到控制命令使得重合闸闭锁时,继电器K1的线圈导通,此时触点J1-1和触点J1-4连通,触点J1-2和触点J1-3连通,使得线圈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反,进而驱动永磁体转向,使得永磁体两端的金属接线端子与正接线柱和负接线柱接触,电机正转,与电机传动连接的联动板下行,使得与绝缘凸块铰接的闸刀下行,重合闸完成合闸,本设计原理简单,可以准确的完成重合闸的闭合和开启的动作。所述的重合闸驱动装置还包括有永磁体、电机、托板、联动板以及重合闸,所述永磁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金属接线端子,所述永磁体通过支杆活动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源输入正端通过导线与一个金属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源输入负端通过导线与另一个金属接线端子电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联动板传动连接,所述联动板通过弹簧支撑在托板上,所述重合闸与联动板铰接。本方案中,永磁体的中心与支杆活动连接,可以水平方向绕支杆转动角度,电机采用伺服电机,运行更加可靠,托板设置有供联动板上下穿插的空隙,并且通过弹簧支撑联动板,可以更好的平衡联动板的上、下行动作,同时由于弹簧弹性力的作用,可以使得重合闸开启的动作更快。所述的重合闸驱动装置还包括有正极柱、负极柱以及继电器K2,所述正极柱通过继电器K2的触点开关J2与电源正极端电连接,所述负极柱与电源负极端电连接,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分别通过金属接线端子给电机供电。本方案中,正极柱、负极柱以及触点开关J2组成的电路是给电机提供电能的主电路,当永磁体两端的金属接线端子与正极柱和负极柱分别接通时,然后通过触点开关J2的触头开闭,主线路将会导通和关闭,电机实现正转或者反转。还包括限流电阻R1以及限流电阻R2,继电器K1的线圈一端与单片机一引脚电连接,继电器K1的线圈另一端与限流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限流电阻R1的第二端与单片机一回路引脚电连接,延时继电器K2线圈的一端与单片机一引脚电连接,延时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端与限流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限流电阻R2的第二端与单片机一回路引脚电连接。本方案中,通过继电器K1和延时继电器K2分别控制重合闸驱动装置中触点开关J1和触点开关J2的触点连通,方便可靠,实现了不同电压电路之间的联动控制。所述的联动板包括有上臂、U型架和绝缘凸块,所述U型架与上臂固定连接,所述上臂与电机的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绝缘凸块设置有U型架的底端,所述绝缘凸块与重合闸的闸刀铰接。本方案中,由于闸刀带有母线电压,与闸刀铰接的凸块采用绝缘材质制成,避免了对重合闸驱动装置内的元器件造成损坏。所述的金属接线端子与永磁体的连接部设置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与永磁体套接,所述金属接线端子与绝缘套固定连接。本方案中,由于永磁体是具有导电特性,会对整个电机控制电路造成干扰,在金属接线端子与永磁体端部接触处设置有绝缘套,可以避免此现象的发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可以获取主变近区故障的故障电流,将此故障电流与设备中进行监测的阈值进行比对,大于阈值则将重合闸放电,使其闭锁而不动作;小于阈值则将重合闸开启,同时设计的重合闸驱动装置,驱动重合闸的开启和闭锁动作,该装置响应速度快,线路故障判定准确,极大地保障线路安全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的重合闸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的重合闸闭锁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故障检测装置,2-重合闸装置,3-重合闸,21-绕线管,22-金属接线端子,23-永磁体,24-电机,25-联动板,251-上臂、252-U型架、253-绝缘凸块、254-托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一种最佳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由故障检测装置1和重合闸装置2组成,重合闸装置2由单片机以及重合闸驱动装置组成,单片机外接有继电器K1、延时继电器K、限流电阻R1以及限流电阻R2,继电器K1的一端与单片机一引脚电连接,继电器K1的另一端与限流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限流电阻R1的第二端与单片机一回路引脚电连接,延时继电器K2的一端与单片机一引脚电连接,延时继电器K2的另一端与限流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限流电阻R2的第二端与单片机一回路引脚电连接;故障检测装置1通过电流互感器与母线电连接,测量母线的故障电流值,将故障电流值传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到单片机,通过与单片机内预设的电流值进行比较,若故障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值,则单片机控制继电器K1和延时继电器K2不动作,进而使重合闸保持开启;若故障电流值大于预设电流值,则单片机控制继电器K1和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包括有与母线电连接的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合闸装置,所述重合闸装置包括有单片机以及控制重合闸开闭的重合闸驱动装置,所述故障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检测引脚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包括有与母线电连接的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合闸装置,所述重合闸装置包括有单片机以及控制重合闸开闭的重合闸驱动装置,所述故障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检测引脚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合闸驱动装置包括电源、继电器K1、绕线管以及线圈,所述线圈均匀绕制在线管的周面上,所述继电器K1拥有触点开关J1,所述触点开关J1拥有四个触点,分别为触点J1-1、触点J1-2、触点J1-3以及触点J1-4,电源正极端与触点J1-2电连接,电源负极端与触点J1-1电连接,触点J1-3与线圈的一端电连接,触点J1-4与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合闸驱动装置还包括有永磁体、电机、托板、联动板以及重合闸,所述永磁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金属接线端子,所述永磁体通过支杆活动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源输入正端通过导线与一个金属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源输入负端通过导线与另一个金属接线端子电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联动板传动连接,所述联动板通过弹簧支撑在托板上,所述重合闸与联动板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涛刘文伟杜向前孙永斌仲跻极高孙来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丽水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