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012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5:14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改善像素驱动电路中用于控制发光器件发光的薄膜晶体管阈值电压漂移问题,从而改善显示屏在显示黑画面时出现的显示不稳定的问题。该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每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与一个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不同发光控制子电路与不同的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串接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与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之间。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应用于显示装置中,以驱动显示装置的子像素发光。

Pixel driving circuit,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本公开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作为显示装置核心的半导体元件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作为一种电流型发光器件,因其所具有的自发光、快速响应、宽视角和可制作在柔性衬底上等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高性能显示装置当中。目前,随着柔性OLED显示装置的技术不断提升,出现了可折叠的OLED显示装置。示例性的,可折叠的OLED显示装置的屏幕包括两个子屏,两个子屏之间利用弯折区域过渡,弯折区域也能够进行显示,弯折区域设置铰链等装置,实现屏幕的弯折或展平。例如,在屏幕展平时,整个屏幕均能够进行显示,从而实现大屏幕显示。又如,在屏幕弯折时,可利用其中一个子屏进行显示,另一个子屏用做键盘或者用于其他功能的实现。再如,在某些场景下,例如看电影,可利用其中一个子屏进行显示,另一个子屏显示黑画面。在可折叠的显示装置中的一个子屏进行显示,另一个子屏显示黑画面的情况下,会出现显示黑画面的子屏显示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能够改善像素驱动电路中用于控制发光器件发光的薄膜晶体管阈值电压漂移问题,从而改善显示屏在显示黑画面时出现的显示不稳定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每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与一个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不同发光控制子电路与不同的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发光控制子电路被配置为在来自该发光控制子电路所耦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端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打开或关闭。所述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串接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与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之间,该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中的一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该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中的另外一个发光控制子电路通过发光器件与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在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所述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串接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与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之间,且不同的发光控制子电路与不同的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能够在不同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打开或关闭。由此,通过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中至少一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不与其它发光控制子电路同时关闭,能够使得至少一个发光控制子电路在其它发光控制子电路关闭时处于打开的状态。这样,通过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轮流打开,可在保证像素驱动电路所控制的发光器件一直不发光的基础上,避免了各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的薄膜晶体管因长时间受控于发光控制信号的非工作电平,而长时间处于关断状态,也就减轻了由此引起的薄膜晶体管阈值电压漂移的问题,从而减小了薄膜晶体管的漏电几率和漏电量,改善了显示屏在显示黑画面时显示不稳定性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发光控制晶体管。每个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一个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在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多个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情况下,同一发光控制子电路所包括的各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同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各发光控制晶体管串接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与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和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耦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耦接。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发光器件与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或者,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发光器件与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耦接。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耦接。或者,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耦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耦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发光器件与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或者,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耦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通过发光器件与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耦接。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为位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与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之间且经过发光器件的支路上的等效电路节点。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子电路。数据写入子电路与扫描信号端、数据信号端、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和每个发光控制子电路耦接。数据写入子电路被配置为在来自扫描信号端的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写入来自数据信号端的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写入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其中,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扫描信号端耦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端耦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耦接。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存储电容的第一端耦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节点耦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耦接。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扫描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n每个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与一个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不同发光控制子电路与不同的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n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被配置为,在来自该发光控制子电路所耦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端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打开或关闭;/n所述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串接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与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之间,所述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中的一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中的另外一个发光控制子电路通过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
每个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与一个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不同发光控制子电路与不同的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
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被配置为,在来自该发光控制子电路所耦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端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打开或关闭;
所述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串接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与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之间,所述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中的一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至少两个发光控制子电路中的另外一个发光控制子电路通过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发光控制晶体管;每个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一个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
在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多个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情况下,同一发光控制子电路所包括的各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同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各发光控制晶体管串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和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耦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耦接;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或者,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耦接;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耦接;或者,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耦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耦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或者,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耦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通过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四发光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宾史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