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及电池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003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及电池组件,其中,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包括:传感器,贴合设置在蓄电池的表面:反馈组件,与传感器相连接,用于检测传感器的状态;其中,传感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中的至少一个弹片固定于蓄电池,且在蓄电池鼓包时,蓄电池挤压传感器以使得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可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安全,同时保证用户可及时发现蓄电池内部安全隐患,且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结构形式简单,使得传感器整体结构简单,工艺简单,成本低,便于加工制造及后期推广。

Battery drum detection sensor and battery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及电池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及一种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蓄电池应用非常广泛,随着其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将继续扩展,市场空间越来越大,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变形、凸出现象会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严重情况下导致蓄电池漏液、破裂炸开、烧焦,甚至导致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蓄电池鼓包现象进行及时检测,目前主要采取的人工巡查方式,不能实现实时在线监测,难以发现早期细微的鼓包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201510503476.1”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器,包括贴在蓄电池表面的传感器主体、位于传感器一端的接插件、插在该接插件中的接线柱、连接该接线柱的PCB板以及连接该PCB板的通信模块。上述专利技术中的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器存在如下缺点:1)利用传感器紧贴电池本体来检测电池组件鼓包,当被检测蓄电池有鼓包现象发生时,紧贴在被检测蓄电池表面的传感器主体会受到压力作用,并通过接线柱和接插件向板输出电信号,PCB板对电信号处理后发送到无线通信模块和有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和有线通信模块向外发送信号,信号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就可以检测出蓄电池的鼓包现象,上述实施手段成本高,电路复杂,且采集的是传感器的压力信号,需要复杂的电路来处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不利于推广。2)传统电池的输出回路没有保护开关,当蓄电池鼓包异常情况发生时,无法及时切断输出,易造成电池及用电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包括:传感器,贴合设置在蓄电池的表面:反馈组件,与传感器相连接,用于检测传感器的状态;其中,传感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中的至少一个弹片固定于蓄电池,且在蓄电池鼓包时,蓄电池挤压传感器以使得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接触。本技术提出的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包括传感器及反馈组件。其中,传感器贴合设置在蓄电池的表面,且传感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及第二弹片,并保证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中至少一个弹片固定于蓄电池的表面;反馈组件与传感器相连接,可检测传感器的状态。其中,在蓄电池内部没有鼓包的情况下,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间隔设置,传感器处于断开状态;当蓄电池内部出现鼓包的情况下,与蓄电池固定连接的那一个弹片会受到蓄电池的挤压,进而与另外一个弹片相接触,此时传感器处于闭合状态。也即,蓄电池内部的鼓包情况会直接改变传感器的断开或闭合状态,而与传感器相连接的反馈组件可检测到传感器的断开或闭合状态,以判断蓄电池内部是否出现鼓包情况。本技术提出的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可用于检测蓄电池内部是否出现鼓包情况,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安全,同时保证用户可及时发现蓄电池内部安全隐患。此外,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结构形式简单,使得传感器整体结构简单,工艺简单,成本低,便于加工制造及后期推广。此外,可根据蓄电池的形态调整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形状,并将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安装在不同位置,以满足多种形态的蓄电池,有利于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的推广。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传感器靠近蓄电池的一侧绝缘处理。在该技术方案中,将传感器靠近蓄电池的一侧绝缘处理,使传感器靠近蓄电池的一侧绝缘,可有效避免蓄电池内部出现短路情况,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安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为金属弹片,反馈组件包括电阻和电压检测装置;其中,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中的一个弹片与蓄电池一端连接,另外一个弹片连接电阻,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蓄电池的另一端,电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或,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中的一个弹片连接电阻,电阻的另一端与蓄电池一端连接,另外一个弹片连接蓄电池的另一端,电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均采用金属弹片,金属弹片具有足够的弹性及导电性,可保证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的接触和分离,并保证电流通过。反馈组件包括电阻和电压检测装置,电阻可起到分压的作用,电压检测装置可通过检测电阻两侧的电压,以判断传感器的通断情况,进而判断蓄电池内部是否出现鼓包情况。具体地,传感器设置蓄电池的正极与负极之间,可将电阻设置在传感器与蓄电池的正极之间,也可将电阻设置在传感器与蓄电池的负极之间;电压检测装置检测电阻两侧电压,以判断判断传感器的通断情况,进而判断蓄电池内部是否出现鼓包情况。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反馈组件包括三极管、场效应管;三极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中的一个弹片连接,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中的另外一个弹片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三极管的第二端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三极管的第三端连接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且三极管的第三端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蓄电池正极连接,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对外输出电极负连接,三极管的第三端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的连接电路以及三极管的第一端通过传感器与蓄电池正极的连接电路上设有电阻;其中,若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断开,三极管的第二端与三极管的第三端处于断开状态,使得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处于接通状态,蓄电池的负极与对外输出电极负连通;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接触闭合,三极管的第二端与三极管的第三端处于导通状态,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处于断开状态,蓄电池的负极与对外输出电极负断开。在该技术方案中,反馈组件包括三极管、场效应管。其中,三极管的第一端与传感器的一端相连接,也即,三极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中的一个弹片相连接;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蓄电池的正极,也即,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中的另一个弹片连接蓄电池的正极;三极管的第二端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三极管的第三端连接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且三极管的第三端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均与蓄电池正极连接;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对外输出电极负连接;此外,三极管的第三端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的连接电路上设有电阻,三极管的第一端通过传感器与蓄电池正极的连接电路上设有电阻。其中,当传感器处于断开状态时,也即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断开时,三极管的第二端与三极管的第三端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处于接通状态,蓄电池的负极与对外输出电极负连通,蓄电池为外部供电;当传感器处于闭合状态时,也即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接触时,述三极管的第二端与三极管的第三端处于导通状态,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处于断开状态,此时,蓄电池的负极与对外输出电极负断开,蓄电池停止为外部供电。也即,通过三极管与场效应管的配合,可保证蓄电池正常工作情况下为外部供电,蓄电池内部出现鼓包情况下停止为外部供电,一方面保证了蓄电池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保证可及时检测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传感器,贴合设置在所述蓄电池的表面:/n反馈组件,与所述传感器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传感器的状态;/n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中的至少一个弹片固定于所述蓄电池,且在所述蓄电池鼓包时,所述蓄电池挤压所述传感器以使得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器,贴合设置在所述蓄电池的表面:
反馈组件,与所述传感器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传感器的状态;
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中的至少一个弹片固定于所述蓄电池,且在所述蓄电池鼓包时,所述蓄电池挤压所述传感器以使得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靠近所述蓄电池的一侧绝缘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为金属弹片,所述反馈组件包括电阻和电压检测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中的一个弹片与所述蓄电池一端连接,另外一个弹片连接电阻,所述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另一端,所述电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阻两端的电压;或,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中的一个弹片连接所述电阻,所述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电池一端连接,另外一个弹片连接所述蓄电池的另一端,所述电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阻两端的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鼓包检测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组件包括三极管、场效应管;
所述三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中的一个弹片连接,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中的另外一个弹片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且所述三极管的第三端和所述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蓄电池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对外输出电极负连接,所述三极管的第三端和所述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的连接电路以及所述三极管的第一端通过传感器与蓄电池正极的连接电路上设有电阻;
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小林马洪秋韦晶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一智能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