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0014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设置于顶盖板并且覆盖电极引出孔;集流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凸起部,凸起部至少部分设置于电极引出孔内并且与电极端子焊接连接以形成朝向容纳腔的焊接部,集流件具有连接孔,连接孔具有设置于集流件远离电极端子的表面上的第一开口;绝缘防护件,设置于集流件远离电极端子的一侧,绝缘防护件包括遮挡部和与遮挡部相连接的连接部,遮挡部遮挡焊接部,至少部分连接部通过第一开口伸入连接孔并与集流件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顶盖组件能够通过绝缘防护件阻挡集流件与电极端子焊接连接形成的焊接部上的金属屑掉落,提高二次电池安全性。

Cover assembly,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次电池在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并且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交通工具及储能设施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二次电池包括壳体、收纳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与电极组件相连接的转接片以及用于实现电极组件充放电的电极端子。转接片具有与电极端子相连接的凸包。在加工制造凸包时,会同时形成于凸包相对应的凹陷。在凸包与电极端子焊接连接时会产生金属屑。在二次电池使用过程中,金属屑会掉落至电极组件,从而存在金属屑刺破隔离膜导致阴极片和阳极片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顶盖组件能够通过绝缘防护件阻挡集流件与电极端子焊接连接形成的焊接部上的金属屑掉落至电极组件,有利于提高二次电池使用安全性。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顶盖组件,用于二次电池,包括: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设置于顶盖板并且覆盖电极引出孔;集流件,集流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凸起部,凸起部至少部分设置于电极引出孔内并且与电极端子焊接连接以形成朝向容纳腔的焊接部,集流件具有连接孔,连接孔具有设置于集流件远离电极端子的表面上的第一开口;绝缘防护件,绝缘防护件设置于集流件远离电极端子的一侧,绝缘防护件包括遮挡部和与遮挡部相连接的连接部,遮挡部遮挡焊接部,至少部分连接部通过第一开口伸入连接孔并与集流件连接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凸起部具有顶壁和侧壁,顶壁与电极端子焊接连接并形成焊接部,连接孔设置于顶壁,遮挡部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腔内,连接部设置于遮挡部朝向顶壁的表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焊接部为环形结构,连接孔设置于焊接部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顶壁包括平坦部以及从平坦部朝容纳腔凸出的凸台,平坦部与电极端子焊接连接,第一开口设置于凸台的顶表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凸起部具有顶壁和侧壁,顶壁与电极端子焊接连接,连接孔设置于侧壁,遮挡部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腔内,连接部设置于遮挡部朝向侧壁的表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集流件还包括主体部,凸起部与主体部相连接,连接孔设置于主体部,遮挡部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腔内,连接部位于容纳腔的开口的外侧并伸入连接孔与主体部连接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与遮挡部相连接,连接孔为贯通孔,第一连接段位于连接孔,第二连接段位于连接孔的外部,并且第二连接段完全覆盖连接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连接孔为锥形孔,连接部为锥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连接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二孔段位于第一孔段远离绝缘防护件的一侧并且第二孔段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孔段径向尺寸,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与遮挡部相连接,第一连接段位于第一孔段,第二连接段位于第二孔段并覆盖第一孔段。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连接孔为贯通孔,连接孔具有设置于集流件靠近电极端子的表面上的第二开口,第二连接段不超出第二开口的边缘。根据本技术的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连接固定于顶盖板的电极端子、与电极端子电气连接的集流件以及绝缘防护件。将电极端子和顶盖板连接固定后,采用焊接方式将集流件的凸起部与电极端子焊接连接。将绝缘防护件通过连接部连接固定于集流件,并且绝缘防护件的遮挡部遮挡焊接部。由于遮挡部遮挡覆盖焊接部,因此遮挡部能够对附着于焊接部的金属屑起到阻挡作用,从而在顶盖组件应用于二次电池后,降低金属屑从焊接部掉落至电极组件的可能性,进而降低金属屑刺破电极组件的隔膜而导致极性相反的两个极片之间发生内部短路的可能性,有效提升二次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另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壳体;电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如上述的顶盖组件,顶盖板与壳体密封连接,集流件与电极组件相连接。又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的二次电池。再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包括上述的二次电池。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公开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二次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沿B-B向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公开的一种集流件和绝缘保护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公开的一种集流件和绝缘保护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公开的一种集流件和绝缘保护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公开的一种集流件和绝缘保护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公开的一种集流件和绝缘保护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公开的一种集流件和绝缘保护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公开的一种集流件和绝缘保护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公开的一种集流件和绝缘保护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标记说明:1、车辆;10、电池组;20、电池模块;30、二次电池;31、壳体;32、电极组件;40、顶盖组件;50、顶盖板;50a、电极引出孔;60、电极端子;70、集流件;71、凸起部;71a、容纳腔;711、顶壁;711a、平坦部;711b、凸台;712、侧壁;72、主体部;73、连接孔;73a、第一开口;73b、第二开口;731、第一孔段;732、第二孔段;80、绝缘防护件;81、遮挡部;82、连接部;821、第一连接段;822、第二连接段;90、焊接部;X、厚度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技术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即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盖组件,用于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包括:/n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n电极端子,设置于所述顶盖板并且覆盖所述电极引出孔;/n集流件,所述集流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电极引出孔内并且与所述电极端子焊接连接以形成朝向所述容纳腔的焊接部,所述集流件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具有设置于所述集流件远离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上的第一开口;/n绝缘防护件,所述绝缘防护件设置于所述集流件远离所述电极端子的一侧,所述绝缘防护件包括遮挡部和与所述遮挡部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遮挡部遮挡所述焊接部,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集流件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组件,用于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包括:
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
电极端子,设置于所述顶盖板并且覆盖所述电极引出孔;
集流件,所述集流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电极引出孔内并且与所述电极端子焊接连接以形成朝向所述容纳腔的焊接部,所述集流件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具有设置于所述集流件远离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上的第一开口;
绝缘防护件,所述绝缘防护件设置于所述集流件远离所述电极端子的一侧,所述绝缘防护件包括遮挡部和与所述遮挡部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遮挡部遮挡所述焊接部,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集流件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具有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电极端子焊接连接并形成所述焊接部,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顶壁,所述遮挡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遮挡部朝向所述顶壁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为环形结构,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焊接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包括平坦部以及从所述平坦部朝所述容纳腔凸出的凸台,所述平坦部与所述电极端子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凸台的顶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具有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电极端子焊接连接,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侧壁,所述遮挡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遮挡部朝向所述侧壁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还包括主体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主体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育永邢承友王鹏杨剑雄康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