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57327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及装置,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具有贯穿设置的注液孔,顶盖板还设置有与注液孔连通的连通部;阀门钉,用于设置于注液孔,阀门钉包括底部和连接于底部的侧部,侧部上开设有让位孔,阀门钉被配置为能够在注液孔内转动,以使让位孔与连通部连通以形成注液通道,或者,让位孔和连通部错位以实现注液孔的密封。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顶盖组件应用于电池单体时,通过旋转阀门钉,能够形成注液通道,便于对电池单体进行二次注液;同时通过旋转阀门钉,还能够关闭注液孔,保证电池单体的密封性。

Cover assembly, battery unit, battery module 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及装置
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完善,电动汽车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同时电动汽车对其提供能量的电池组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锂离子电池单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充放电循环,电池单体内部电解液不可避免会有部分不可逆的反应消耗,电池单体的电容量随之降低。如果可以在电池单体的使用过程中,对电池单体内部电解液做二次补液,将能有效减缓电池单体容量降低的缺陷,并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单体对结构的封闭性要求极高。在使用过程中不允许电解液外渗,否则污染周围空气和环境。同时也不允许水汽等杂质进入电池组内部,降低电池单体寿命。因此,现有电池单体的电解液灌注,通常在生产阶段进行,完成电解液灌注后,为保证电池单体的密封性,通常采用激光焊接方式,对注液口完全封闭。导致在电池单体的使用过程中,很难对电池单体进行二次注液。因此,亟需一种新的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及装置,旨在能够实现电池单体的二次注液。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具有贯穿设置的注液孔,顶盖板还设置有与注液孔连通的连通部;阀门钉,用于设置于注液孔,阀门钉包括底部和连接于底部的侧部,侧部上开设有让位孔,阀门钉被配置为能够在注液孔内转动,以使让位孔与连通部连通以形成注液通道,或者,让位孔和连通部错位以实现注液孔的密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顶盖板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连通部连通注液孔的内壁和底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连通部为在顶盖板内延伸成型的管道,管道在其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开设于注液孔的内壁,第二开口开设于底面;或者,连通部为由底面凹陷形成的凹槽,且凹槽和注液孔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阀门钉具有和底部相对的顶部,让位孔连通顶部和侧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阀门钉具有和底部相对的顶部,让位孔连通于顶部和侧部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阀门钉呈柱状,让位孔在顶部和侧部之间沿弯折路径延伸成型;或者,底部和侧部围合形成中空腔体,顶部开设有和中空腔体连通的开口,让位孔和中空腔体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顶盖组件还包括密封圈,用于设置于注液孔和阀门钉之间,密封圈包括环状壁部,环状壁部上开设有避空部,且避空部和连通部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密封圈的外轮廓在顶盖板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呈非圆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侧部呈圆柱状,环状壁部围合形成用于容纳侧部的容纳空间,且容纳空间与侧部的形状相适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避空部沿密封圈的径向贯穿环状壁部设置;避空部为由环状壁部在其轴向上的其中一个表面凹陷形成的避空槽,或者避空部为沿径向贯穿环状壁部设置的避空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阀门钉与顶盖板卡接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顶盖组件还包括可溶胶,用于连接顶盖板和阀门钉。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和盖设于壳体开口处的顶盖组件,顶盖组件为上述的顶盖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底部位于顶盖板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再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包括上述的电池单体。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上述电池模块,电池模块用于提供电能。在本技术实施例的顶盖组件中,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和阀门钉,阀门钉设置于顶盖板的注液孔内。顶盖板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注液孔和连通部。阀门钉的侧部开设有让位孔,当阀门钉在注液孔内旋转时,由于注液孔和连通部连通,可以使得让位孔和连通部连通并形成注液通道,通过注液通道可以向电池单体内进行二次注液。当阀门钉在注液孔内旋转时,还可以使得让位孔和连通部错位,阀门钉的侧部会止挡于连通部处,实现注液孔的密封。因此当本技术实施例的顶盖组件应用于电池单体时,通过旋转阀门钉,能够形成注液通道,便于对电池单体进行二次注液;同时通过旋转阀门钉,还能够关闭注液孔,保证电池单体的密封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A处的剖视图;图8是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的阀门钉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池组;11、电池模块;12、箱体;2、车辆主体;10、电池单体;20、容纳部100、顶盖组件;110、顶盖板;111、注液孔;112、连通部;112a、管道;112b、凹槽;113、顶面;114、底面;115、第一开口;116、第二开口;117、第一极柱孔;118、第二极柱孔;119、防爆孔;120、阀门钉;121、底部;121a、凸缘;122、侧部;123、让位孔;124、卡扣部;125、顶部;126、中空腔体;127、开口;130、密封圈;131、环状壁部;132、避空部;133、容纳空间;140、第一极柱;150、第二极柱;160、防爆阀;170、可溶胶;200、壳体;300、电极组件;310、第一极耳;320、第二极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池单体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顶盖板,具有贯穿设置的注液孔,所述顶盖板还设置有与所述注液孔连通的连通部;/n阀门钉,用于设置于所述注液孔,所述阀门钉包括底部和连接于所述底部的侧部,所述侧部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阀门钉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注液孔内转动,以使所述让位孔与所述连通部连通以形成注液通道,或者,所述让位孔和所述连通部错位以实现所述注液孔的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单体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板,具有贯穿设置的注液孔,所述顶盖板还设置有与所述注液孔连通的连通部;
阀门钉,用于设置于所述注液孔,所述阀门钉包括底部和连接于所述底部的侧部,所述侧部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阀门钉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注液孔内转动,以使所述让位孔与所述连通部连通以形成注液通道,或者,所述让位孔和所述连通部错位以实现所述注液孔的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连通部连通所述注液孔的内壁和所述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为在所述顶盖板内延伸成型的管道,所述管道在其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注液孔的内壁,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所述底面;
或者,所述连通部为由所述底面凹陷形成的凹槽,且所述凹槽和所述注液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钉具有和所述底部相对的顶部,所述让位孔连通所述顶部和所述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门钉呈柱状,所述让位孔在所述顶部和所述侧部之间沿弯折路径延伸成型;
或者,所述底部和所述侧部围合形成中空腔体,所述顶部开设有和所述中空腔体连通的开口,所述让位孔和所述中空腔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密封圈,用于设置于所述注液孔和所述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育永王鹏邢承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