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热源互补地暖管网取暖与热水两用装置,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储水箱内加装电热器和探杆,储水箱的出水口接进水管,太阳能热水器的排气口用三通接出回水管,保留储水箱排气功能;进水管、回水管经过室内的分、集水器与地暖管网相联,进水管上装有进水阀,回水管上装有回水阀和循环泵,循环泵通过导线与时控仪相联;控制室内进水管利用三通与上水管连通,上水管与自来水管连通,上水管装有电磁阀和上水阀;电热器、探杆、电磁阀通过导线与智能仪相联,卫生间内安装淋浴器,视情况把热水管接进厨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优势互补的廉价热源,连接热效高、对热源要求低的地暖管网实现室内取暖,同时兼顾厨卫洗浴,一机两用,达到节能、环保、经济、方便的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室内取暖与热水两用装置,特别涉及利用热效高、对热源要求低的地暖管网实现室内取暖,同时生产厨卫洗浴用热水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成热的技术,生产量大,造价低,但把它作为取暖系统的单一热源,其性价比不适合民用。电热水器也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它具有方便、全天候特点,但使用成本较高。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开始采用地暖方式,提高了室内的有效室温,但它的热源还是传统的小区集中燃煤锅炉,每年烧掉大量的煤炭,而且管路长,仍然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国内一些单位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只注重冬季取暖,只装了太阳能集热器,没有设置储水箱,到了夏季大量的热量白白浪费;有的只注重热源,未顾及热效,取暖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热源互补地暖管网取暖与热水两用装置,通过利用优势互补的廉价热源,连接热效高、对热源要求低的地暖管网实现室内取暖,同时兼顾厨卫洗浴,达到节能、环保、经济、方便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热源互补地暖管网取暖与热水两用装置其特征是室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储水箱内加装电热器,电热器通过导线与室内控制室中智能仪相联,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储水箱内加装探杆,探杆通过导线与智能仪相联,太阳能热水器储水箱底部的出水口接进水管,太阳能热水器的端盖一侧上部的排气口用三通接出回水管,进水管、回水管与室内控制室中分、集水器相联,分、集水器与地暖管相联,在靠近分水器的进水管上装有进水阀,在靠近集水器的回水管上装有回水阀和循环泵,循环泵通过导线与时控仪相联;控制室内进水管经过三通与上水管连通,上水管与自来水管连通,上水管装有电磁阀和上水阀;电磁阀通过导线与智能仪相联;智能仪和时控仪的电源线上装有电源开关。在室内卫生间安装淋浴器,用热水管与进水管相联,用冷水管与自来水管相联。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面积与室内取暖面积之比不低于0.041∶1,太阳能热水器的储水箱内电热器的功率不小于1500瓦,即热式电热水器的功率不低于3000瓦,进水管、回水管在室外部分可加装电热带和保温层,以防管道冻堵。室内铺设地暖管网。在地面上(含厨卫间),先铺一层3~5cm厚的聚氯乙烯泡沫保温板,底层或平房先做好防水、防潮,之后按地暖管和实用面积5m/m2比例分区域铺设地暖专用管。地暖管网的进水口、回水口要安装分、集水器,以便太阳能热水器与地暖管网相联。在管网间填满鹅卵石,并通水查看有无漏水,最后用掺沙水泥抹平,地暖管网铺设完成。接外室壁内墙加装保温板。在室壁的墙内面上用3cm厚的聚氯乙烯保温板增设一层保温层,罩上一层铁丝网,钢钉固定,用水泥抹平即可。这有利于减少墙面热损。外墙没有加装保温板的或独立的平房尤为必要,可降低装置运行成本。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是通过发挥该装置的系统优势,拓展了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领域,变单季被动式取暖为常年按用户需要调节的主动式取暖,加装即热式电热水器和加热炉,如需要可单独提供热源,弥补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局限性,多热源互补,既有节能、经济、环保的一面,又有充足能源的一面,使该装置适用范围更广,能满足更多用户的要求,一机两用,用户节省了购置专用于厨卫洗浴用热水器的费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地暖管网实施例的剖面构造图。图4是本技术保温墙的实施例的剖面构造图。附图编号101.太阳能热水器,102.电热器,103.探杆,104.导线,105.进水管,106.回水管,107.排气口,108.三通,109.出水口,111.导线,112.保温层, 113.室外, 116.排气口,117.保温墙,118.水管通道,119.室内, 120.智能仪,121.上水阀,123.电源开关,124.时控仪,125.回水阀,126.控制室,127分、集水器, 128.地暖管网, 130.循环泵,131.进水阀,132.电磁阀, 133.三通, 134.上水管,135.自来水管,136.导线,137.导线, 138.电源线,139.即热式电热水器,140.送水管, 141.出水管,145.三通, 146.联接管, 147.阀门,148.阀门149.阀门150.三通,151.三通,152.三通, 153.开关, 154.热水管,155.冷水管, 156.淋浴头,157.混水阀,160.卫生间,201.加热炉,202.加热室,203.燃烧室,204.金属加热管,205.燃料补给仪,206.循环泵,207.热水输送管,209.导线, 210.导线,211.控制仪,212.电源, 213.烟筒,214.隔离板,215.保温墙,216.室外,217.进水阀, 218.出水口,219.进水口,301.防水、防潮室内地面,302.保温板(材质可以是聚氯乙烯泡沫),303.地暖管,304.鹅卵石,305.水泥地面,401.内墙,402.保温板,403.铁丝网, 404.水泥墙面。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本技术是一种多热源互补地暖管网取暖与热水两用装置;室外113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01,在太阳能热水器101的储水箱底部加装电热器102,电热器102通过导线111与室内控制室126中智能仪120相联,在太阳能热水器101的储水箱内加装探杆103,探杆103通过导线104与智能仪120相联,太阳能热水器101的储水箱底部的出水口109接进水管105,在太阳能热水器101的端盖一侧上部的排气口107用三通108接出回水管106,进水管105、回水管106与室内控制室126中的分、集水器127相联,分、集水器127与地暖管网128相联,在靠分、集水器127的进水管105上装有进水阀131,在靠近分、集水器127的回水管106上装有回水阀125和循环泵130,循环泵130通过导线137与时控仪124相联;控制室126内加装即热式电热水器139,即热式电热水器139的送水管140经过三通152与进水管105连通,即热式电热水器139的出水管141经过三通150与回水管106连通,联接管146的一端经过三通151与进水管105连通,联接管146的另一端经过三通145与回水管106连通,联接管146上安装有阀门148,三通145与三通150之间的回水管106上安装有阀门149,三通133与三通151之间的进水管105上安装有阀门147,即热式电热水器139的电源线上安装有开关153;卫生间160内安装有淋浴头156,淋浴头156经过管道与混水阀157连通,混水阀157经过热水管154与回水管106相联,混水阀157经过冷水管155与自来水管135相联。控制室126内进水管105经过三通133与上水管134连通,上水管134与自来水管135连通,上水管134装有电磁阀132和上水阀121;电磁阀132通过导线136与智能仪120相联;智能仪120和时控仪124的电源线138上装有电源开关123。在卫生间安装淋浴头156、混水阀157,用热水管154与进水管105相联,用冷水管155与自来水管135相联。进水管105、回水管106在室外113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热源互补地暖管网取暖与热水两用装置,其特征是:室外(113)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01),在太阳能热水器(101)的储水箱内加装电热器(102),电热器(102)通过导线(111)与室内控制室(126)中智能仪(120)相联,在太阳能热水器(101)的储水箱内加装探杆(103),探杆(103)通过导线(104)与智能仪(120)相联,太阳能热水器(101)的储水箱底部的出水口(109)接进水管(105),太阳能热水器(101)的端盖一侧上部的排气口(107)用三通(108)接出回水管(106),进水管(105)、回水管(106)与室内控制室(126)中的分、集水器(127)相联,分、集水器(127)与地暖管网(128)相联,在靠近分、集水器(127)的进水管(105)上装有进水阀(131),在靠近分、集水器(127)的回水管(106)上装有回水阀(125)和循环泵(130),循环泵(130)通过导线(137)与时控仪(124)相联;控制室(126)内进水管(105)经过三通(133)与上水管(134)连通,上水管(134)与自来水管(135)连通,上水管(134)装有电磁阀(132)和上水阀(121);电磁阀(132)通过导线(136)与智能仪(120)相联;智能仪(120)和时控仪(124)的电源线(138)上装有电源开关(1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宝铉,李国庭,
申请(专利权)人:南宝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