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72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高显示装置的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解决手段为:显示装置(DSP1),其具有具备前面(10f)的基板(10)、具备与基板(10)的前面(10f)相对的背面(20b)的基板(20)、配置在基板(10)与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LQ)、配置在基板(10)的前面(10f)与基板(20)的背面(20b)之间的红外线传感器(30)、和配置在红外线传感器(30)与基板(20)之间的构件(PS1)。构件(PS1)具有与红外线传感器(30)的受光部(31)相对的面(PSb)、和沿与面(PSb)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侧面(PSs),且具备透过红外线的光学特性。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的技术,并涉及应用于内置有红外线传感器的显示装置的有效技术。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8058号公报)中,记载了在与内置于显示装置的光传感器重叠的位置处配置有红外线遮光间隔件的结构。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52072号公报)中,记载了包含阻挡可见光、且透过非可见光的滤光器(filter)的显示装置。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34974号公报)中,记载了内置有检测外光的外光传感器的显示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805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5207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349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申请专利技术人针对作为提高显示装置的性能的一个环节、将红外线传感器内置于显示装置内的技术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以红外线信号形式入射至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入信息的识别可靠性,需要减少入射至红外线传感器的受光部的非目标光(换言之为噪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显示装置的性能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其具备第一面;第二基板,其具备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液晶层,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红外线传感器,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面之间;及第一构件,其配置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构件具备透过红外线的光学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了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显示面侧的俯视图。[图2]为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3]为示出了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像素周边的电路构成例的电路图。[图4]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放大剖视图。[图5]为示出了图3所示的晶体管的结构例的放大剖视图。[图6]为示出了显示装置所具备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图7]为示出了图6所示的红外线传感器、间隔构件、滤色膜、及遮光膜的平面性位置关系的放大俯视图。[图8]为示出了涉及图6所示的红外线传感器的配置的详细结构例的放大剖视图。[图9]为示出了针对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图10]为示出了针对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图11]为作为针对图10的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12]为示出了图11所示的红外线传感器、间隔构件、滤色膜、及遮光膜的平面性位置关系的放大俯视图。[图13]为示出了作为针对图7的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红外线传感器、间隔构件、滤色膜、及遮光膜的平面性位置关系的放大俯视图。[图14]为沿图13的A-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5]为示出了作为针对图7的其他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红外线传感器、间隔构件、滤色膜、及遮光膜的平面性位置关系的放大俯视图。[图16]为沿图15的A-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7]为示出了针对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图18]为示出了图2所示的背光源所包含的光源的配置例的俯视图。[图19]为示出了作为针对图18的变形例的光源的配置例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20基板10f,20f,30f前面(面)11,12,13,14,15,16绝缘膜20b,30b背面(面、主面)30红外线传感器31受光部32红外线33噪声光34电极35布线36遮光膜40背光源41导光板42光源配置区域43,43IR,43VL光源AL1,AL2取向膜BL背光源(光源)BM遮光膜CB1电路部CD公共电位供给电路CDP导体图案CE公共电极CF,CFB,CFG,CFR滤色膜CH1接触孔(开口部)CHb底面DA显示区域DE漏电极DSP1,DSP2,DSP3,DSP4,DSP5,DSP6,DSP7显示装置LQ液晶层OPF光学过滤层PS1,PS2构件PSb,PSf面PSs侧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见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公开的终究不过是一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容易想到的保持技术主旨而进行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于本技术的范围。另外,为了更清楚地进行说明,与实际情况相比,附图中有时对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进行示意性表示,但终究不过是一例,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与关于已经出现的图而已说明过的要素同样的要素,有时标注相同或相关的标记,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液晶显示装置根据用于使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变化的电场的施加方向,大体分为以下两类。即,作为第一种分类,有沿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或者面外方向)施加电场、即所谓纵电场模式。纵电场模式有例如TN(扭曲向列,TwistedNematic)模式、VA(垂直排列,VerticalAlignment)模式等。另外,作为第二种分类,有沿显示装置的平面方向(或者面内方向)施加电场、即所谓横电场模式。横电场模式有例如IPS(平面转换,In-PlaneSwitching)模式、作为IPS模式之一的FFS(边缘场转换,FringeFieldSwitching)模式等。以下说明的技术可适用于纵电场模式及横电场模式中的任一者,但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举出横电场模式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首先,对显示装置的构成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首先对显示装置所具备的起到显示功能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然后对红外线传感器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显示面侧的俯视图。图1中,分别以双点划线示出了显示区域DA与周边区域PFA的边界、显示区域DA与边框区域FRA的边界、及边框区域FRA与透明区域TRA的边界。另外,图1中,以点图案示出了配置密封材料SLM的区域。图2为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如后述的图4所示,在基板10与基板20之间,除了液晶层LQ以外,存在多个导电层、绝缘层,但在图2中省略图示。图3为示出了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像素周边的电路构成例的电路图。图4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放大剖视图。图4中,为了表示基板10的厚度方向(图4所示的Z方向)上的扫描信号线GL与影像信号线SL的位置关系的例,以虚线示出了设于与图4不同的截面的扫描信号线GL。图5为示出了图3所示的晶体管的结构例的放大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1具有显示区域DA。在显示区域DA根据自外部供给的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显示装置,其具有:/n第一基板,其具备第一面;/n第二基板,其具备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n液晶层,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n红外线传感器,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面之间;及/n第一构件,其配置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n所述第一构件具备透过红外线的光学特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9 JP 2018-2371271.显示装置,其具有:
第一基板,其具备第一面;
第二基板,其具备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液晶层,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红外线传感器,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面之间;及
第一构件,其配置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构件具备透过红外线的光学特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还具有配置在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光学过滤层,所述光学过滤层包含滤色膜及第一遮光膜,
所述第一构件具有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受光部相对的第三面、和配置在所述第三面的相反侧的第四面,所述第四面与所述光学过滤层相对,
所述滤色膜及所述第一遮光膜之中的、与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第四面相对的所述滤色膜或所述第一遮光膜具备透过红外线的光学特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的为所述第一遮光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还具有配置在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光学过滤层,所述光学过滤层包含滤色膜及第一遮光膜,
所述第一构件具有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受光部相对的第三面、和配置在所述第三面的相反侧的第四面,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面相对,并且,所述第一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真一郎富冈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