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正茂专利>正文

一种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68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利用压力空气动力势能源,产生摩擦热的原理。包括炉胆、保温层以及炉体和通风机,炉胆上端连接锅堂,炉胆内安装有若干气流管,气流管两端连接盖板,气流管内安装狼牙棒,气流管进气口与通风机出风口相连,气流管出气口指向锅堂,气流管下端安装水流管,水流管进水口经夹水道盖与进水口相连,水流管出水口连接阀门和温度计,炉体下端一侧连接充气口,炉体上端两侧分别连接安全阀和压力表。解决了传统热炉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问题。具有多功能的特点,且节能,不污染环境。(*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特别是利用压力空气动力势能摩擦生热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热炉主要包括燃料炉和电热炉两大类,燃料炉是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热能,电热炉是利用电能转换成热能。特别是燃料炉,其结构包括圆筒状炉胆,炉胆外连接保温层和炉体,并在炉体底部连接支架,在支架与炉体底部之间安装通风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燃烧燃料消耗资源;其次,燃烧过程中产生废气、废渣、粉尘等,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锅炉,具有多功能,节能,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圆筒形炉胆,炉胆外连接保温层和炉体,并在炉体底部连接支架,支架与炉体底部之间安装电机和通风机,炉体上端连接圆盘状锅堂,炉胆内安装若干根气流管,气流管两端连接盖板,气流管内安装狼牙棒,气流管进气口与通风机出风口相连接,气流管出气口设在气流管上盖板中心并指向锅堂底部中心,气流管下端安装盘管状水流管,水流管进水口与夹水道盖相连,夹水道盖连接进水口和进气口,水流管出水口连接出水阀、出气阀和温度计,炉体下端一侧连接充气口,炉体上端两侧分别连接安全阀和压力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采用了气流管内压力空气气流摩擦生热的结构设计,因而无需燃料资源即可产生热量,节省资源,且不产生废渣、废气等,不污染环境。2、由于采用了水流管设计结构,使得余热可以在此利用,因而可以产热水、蒸汽或热空气等,具有多功能用途。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装置中通风机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本装置实施例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利用密闭容器内空气永久性压力动力势在外加力的作用下,可产生不包括外加力在内的能量来实施的。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圆筒形炉胆8,炉胆8外连接保温层7和炉体3,并在炉体3底部连接支架15,支架15与炉体3底部之间安装电机16和通风机13,炉体3上端连接圆盘状锅堂2,锅盖2中心安装导热盘1,锅堂2与炉体3之间连接密封垫21,使锅堂2与炉体3形成一密封容器,炉胆8内安装若干根气流管4,并成蜂窝状排列,气流管4两端连接盖板,气流管4内安装狼牙棒5,气流管4进气口与通风机13出风口相连接,通风机结构包括壳体22,如图2所示,壳体22上连接进排气口24、26,壳体22内连接缸套25,缸套25两端连接风门29,缸套25内安装曲轴27,曲轴27经连杆23后连接双面活塞28。气流管4出气口设在气流管4上盖板中心并指向锅堂2底部中心。气流管4下端安装盘管状水流管9,水流管9进水口与夹水道盖14相连,夹水道盖14连接进水口17和进气口18,夹水道盖14包括通风机夹水道盖和电机夹水道盖,电机夹水道盖进水口与进水口17相连接,出水口与通风机夹水道盖进水口相连,通风机夹水道出水口与水流管9进水口相连。水流管9出水口连接出水阀10、出气阀12和温度计11。炉体3下端一侧连接充气口19,炉体3上端两侧分别连接安全阀20和压力表6。本装置导热盘1可以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铝合金材料铆入锅堂2中心内。保温层7采用珍珠岩填充。气流管4,狼牙棒5和炉胆8可以采用陶土模压烧制而成,总装成气流管。若干根气流管4可以排列成蜂窝眼状圆桶形,两端加盖板,分层隔断,使气流折回前进。气流管4的进气口与通风机排气口相连,气流管4出口指向锅堂2底部中心处。水流管9可以由一根不锈钢或铝合金管弯盘而成,再用上下两块圆形铁板,中间隔成方孔气流通道,水流管置于方孔气流通道之中,气流通道进口设在圆形铁板外缘,气流通道的出口设在下圆形铁板的中央,组成水流管总成,并安装在炉胆8内底部。水流管9的进水口与通风机夹水道盖14出水口相连,水流管的出水口与出水阀10、出气阀12和温度计11相连接。电机16与通风机13两轴活接,并安装在炉体3外底部,通风机13为双面活塞、单缸、单连杆、四风门、单进排口结构形式,为单缸活塞式通风机,如图2所示,通风机出风口与气流管4进气口相连接,通风机进风口与设在炉胆8底部拐角处的出气口相连接。其工作原理为,自水或气从进水口17或进气口18进入夹水道盖14,至水流管9,一次性充入永久性存在的空气至炉胆8内并达到所需的设定压力,然后开启电机16,驱动通风机13工作,使压力空气在气流管4中流动,并与狼牙棒5等产生摩擦热能,产生的热能由气流管4出气口喷出热气流至锅堂2底部,从而加热锅堂2,使热由炉内传至锅内,供人们使用。剩下的热气随气流下行至水流管9,余热加热水流管9中的水或空气,使之成为热水或蒸汽,或热空气,由出水阀10或出气阀12排出。权利要求1.一种锅炉,包括圆筒形炉胆(8),炉胆(8)外连接保温层(7)和炉体(3),并在炉体(3)底部连接支架(15),支架(15)与炉体(3)底部之间安装电机(16)和通风机(13),其特征在于,炉体(3)上端连接园盘状锅堂(2),炉胆(8)内安装若干根气流管(4),气流管(4)两端连接盖板,气流管(4)内安装狼牙棒(5),气流管(4)进气口与通风机(13)出风口相连接,气流管(4)出气口设在气流管(4)上盖板中心并指向锅堂(2)底部中心,气流管(4)下端安装盘管状水流管(9),水流管(9)进水口与夹水道盖(14)相连,夹水道盖(14)连接进水口(17)和进气口(18),水流管(9)出水口连接出水阀(10),出气阀(12)和温表计(11),炉体(3)下端一侧连接充气口(19),炉体(3)上端两侧分别连接安全阀(20)和压力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锅堂(2)中心安装导热盘(1),锅堂(2)与炉体(3)之间连接密封垫(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若干根个气流管成蜂窝状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通风机(13)结构包括壳体(22),壳体(22)上连接进排气口(24)、(26),壳体(22)内连接缸套(25),缸套(25)两端连接风门(29),缸套(25)内安装曲轴(27)经连杆(23)后连接双面活塞(2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夹水道盖(14)包括通风机夹水道盖和电机夹水道盖,电机夹水道盖进水口与进水口(17)相连接,出水口与通风机夹水道盖进水口相连,通风机夹水道盖出水口与水流管(9)进水口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利用压力空气动力势能源,产生摩擦热的原理。包括炉胆、保温层以及炉体和通风机,炉胆上端连接锅堂,炉胆内安装有若干气流管,气流管两端连接盖板,气流管内安装狼牙棒,气流管进气口与通风机出风口相连,气流管出气口指向锅堂,气流管下端安装水流管,水流管进水口经夹水道盖与进水口相连,水流管出水口连接阀门和温度计,炉体下端一侧连接充气口,炉体上端两侧分别连接安全阀和压力表。解决了传统热炉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问题。具有多功能的特点,且节能,不污染环境。文档编号F24J3/00GK2924421SQ200620104499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7日专利技术者陈正茂 申请人:陈正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包括圆筒形炉胆(8),炉胆(8)外连接保温层(7)和炉体(3),并在炉体(3)底部连接支架(15),支架(15)与炉体(3)底部之间安装电机(16)和通风机(13),其特征在于,炉体(3)上端连接园盘状锅堂(2),炉胆(8)内安装若干根气流管(4),气流管(4)两端连接盖板,气流管(4)内安装狼牙棒(5),气流管(4)进气口与通风机(13)出风口相连接,气流管(4)出气口设在气流管(4)上盖板中心并指向锅堂(2)底部中心,气流管(4)下端安装盘管状水流管(9),水流管(9)进水口与夹水道盖(14)相连,夹水道盖(14)连接进水口(17)和进气口(18),水流管(9)出水口连接出水阀(10),出气阀(12)和温表计(11),炉体(3)下端一侧连接充气口(19),炉体(3)上端两侧分别连接安全阀(20)和压力表(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茂
申请(专利权)人:陈正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