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发组件,包括:设有铰接部的挡板,以及与所述挡板连接的触发件;所述触发件包括抗阻力部以及与所述抗阻力部连接的触发部,所述抗阻力部与所述挡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触发组件设置于探测器前方,用于在障碍物碰到探测器之前阻挡障碍物,并在触发组件与障碍物接触时触发相关零部件,使探测器收回或翻转,从而躲避障碍物,起到保护探测器,延长探测器使用寿命的效果,同时避免探测器遗失水底,节约资源。
Trigger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发组件
本技术涉及水下防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发组件。
技术介绍
水下探测是进行水下开发、治理和控制的基础,而由于对水底环境的侦查和挖掘不如在陆地方便,尤其是海洋环境更加复杂和危险,故需使用水下探测器对各种水下环境进行初步探测。传统的探测器通过连接杆与船体连接,在船体航行过程中对水下环境进行探测,但由于船体上无法获知水下情况,故探测器在航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迎面而来的障碍物磕碰损伤,导致探测器故障,甚至割断探测器或使探测器与连接杆分离,最终遗落在水下,造成探测器遗失,不仅影响探测效率,同时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探测器在航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迎面而来的障碍物磕碰损伤,导致探测器故障,甚至割断探测器或使探测器与连接杆分离,最终遗落在水下,造成探测器遗失,不仅影响探测效率,同时浪费资源的不足,提供一种触发组件,用于在遇到障碍物时,提前触发相关零部件,使探测器收回或翻转,从而躲避障碍物。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触发组件,包括:设有铰接部的挡板,以及与所述挡板连接的触发件;所述触发件包括抗阻力部以及与所述抗阻力部连接的触发部,所述抗阻力部与所述挡板连接。本技术方案的触发组件设置于探测器前方,用于在障碍物碰到探测器之前阻挡障碍物,并在触发组件与障碍物接触时触发相关零部件,使探测器收回或翻转,从而躲避障碍物,起到保护探测器,延长探测器使用寿命的效果,同时避免探测器遗失水底,节约资源。具体地,本技术方案的挡板通过铰接部与连接探测器的连接杆转动连接,且根据航行方向,将触发组件设于探测器前方,当前方有障碍物时,挡板可阻挡障碍物,避免障碍物碰撞或刮伤探测器,同时挡板被迎面而来的障碍物推动,从而挡板推动触发件触发相关零部件,使探测器收回或翻转。并且,由于水下阻力较大,故为了保证触发件被推动后顺利高效地触发相关零部件,还包括抗阻力部,减小水下阻力,提高反应灵敏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阻力部为等腰三角架结构,且所述等腰三角架的顶角与所述挡板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部与所述等腰三角架的底边连接,所述触发部为框架结构,且所述框架结构宽度与所述等腰三角架的底边长度匹配;所述等腰三角架的两底角处设有倒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部还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设于所述触发部远离所述抗阻力部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设有通孔;或者,所述连接端上设有具有开口的L型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抗阻力部连接的触发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杆的一端与所述等腰三角架的顶角内壁连接,且所述等腰三角架的底边上设有供所述触发杆穿设且用于辅助固定所述触发杆的穿插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部上设有用于定位导向的导向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上远离所述触发件一侧设有卡物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物凹槽还包括第一剪切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触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触发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1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图1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3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触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触发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挡板;11、铰接部;12、卡物凹槽;121、防滑部;122、曲面部;123、平面部;124、第一剪切部;13、第二剪切部;20、触发件;21、抗阻力部;211、倒角;22、触发部;221、连接端;222、导向槽;23、触发杆;30、探测器;40、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触发组件,包括:设有铰接部11的挡板10,以及与所述挡板10连接的触发件20;所述触发件20包括抗阻力部21以及与所述抗阻力部21连接的触发部22,所述抗阻力部21与所述挡板10连接。本实施方式的触发组件设置于探测器30前方,用于在障碍物碰到探测器30之前阻挡障碍物,并在触发组件与障碍物接触时触发相关零部件,使探测器30收回或翻转,从而躲避障碍物,起到保护探测器30,延长探测器30使用寿命的效果,同时避免探测器30遗失水底,节约资源。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挡板10通过铰接部11与连接探测器30的连接杆40转动连接,且根据航行方向,将触发组件设于探测器30前方,当前方有障碍物时,挡板10可阻挡障碍物,避免障碍物碰撞或刮伤探测器30,同时挡板10被迎面而来的障碍物推动,从而挡板10推动触发件20触发相关零部件,使探测器30收回或翻转。并且,由于水下阻力较大,故为了保证触发件20被推动后顺利高效地触发相关零部件,还包括抗阻力部21,减小水下阻力,提高反应灵敏度。本实施方式所述抗阻力部21为等腰三角架结构,且所述等腰三角架结构的顶角与所述挡板10连接。通过等腰三角架的顶角与挡板10连接,从而形成减小水下阻力的尖头结构,并且等腰三角架的等腰设计,使得抗阻力部21两侧的抗阻力效果平衡,避免障碍物推动触发组件的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平衡而造成触发件20偏移,影响触发效果。同时,等腰三角架为框架型结构,重量轻,用料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抗阻力部21可为圆锥形结构,且圆锥形结构的尖头部与所述挡板10连接。本实施方式所述触发部22与所述等腰三角架的底边连接。所述触发部22为框架结构,且所述框架结构宽度与所述等腰三角架的底边长度匹配;所述等腰三角架的两底角处设有倒角211。即所述触发部22与所述抗阻力部21平滑连接,进一步减小水流的阻力。所述触发部22可为矩形框,矩形框的一条边长与所述等腰三角架的底边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铰接部的挡板,以及与所述挡板连接的触发件;所述触发件包括抗阻力部以及与所述抗阻力部连接的触发部,所述抗阻力部与所述挡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铰接部的挡板,以及与所述挡板连接的触发件;所述触发件包括抗阻力部以及与所述抗阻力部连接的触发部,所述抗阻力部与所述挡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阻力部为等腰三角架结构,且所述等腰三角架结构的顶角与所述挡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与所述等腰三角架的底边连接,所述触发部为框架结构,且所述框架结构的宽度与所述等腰三角架的底边长度匹配;所述等腰三角架的两底角处设有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还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设于所述触发部远离所述抗阻力部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发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炜,李若飞,梁贤辉,马千里,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华南勘察测绘科技有限公司,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