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463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组合变形机构、加力机构和可伸缩悬杆测量机构,支架一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固定有三爪钻夹头一的固定端,三爪钻夹头一的夹持端夹持有待测材料;三爪钻夹头二的夹持端夹持待测材料的另一端,三爪钻夹头三的夹持端夹持悬臂梁的一端,悬臂梁的尾端悬挂有可调节力大小的加力机构;两个可伸缩悬杆的固定端一上一下的箍紧在铁柱上,且可伸缩悬杆在铁柱上的位置可移动;可伸缩悬杆的伸缩端安装有位移传感器,两个位移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支架二的位移变化和悬臂梁尾端的位移变化。该装置能通过一次实验测量出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

Experimental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Young's modulus and shear modulus of metals based on combined deform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实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量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以光杠杆镜尺法测量微小形变原理的杨氏模量仪存在测量参数单一,即只能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传统测量仪大而笨重,调节步骤复杂,更换材料繁琐,而且光杠杆放大法属于静态加载方法,由于载荷大、加载速度慢、存在弛豫过程,一般不能真正反映材料的内部结构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实验装置,通过力学中的组合变形法不仅解决了传统仪器大而笨重,调节复杂,更换材料繁琐的缺点,而且能同时测出材料的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组合变形机构、加力机构和可伸缩悬杆测量机构,所述组合变形机构包括支架一、支架二、悬臂梁和三个三爪钻夹头,所述支架一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另一端固定有三爪钻夹头一的固定端,三爪钻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组合变形机构、加力机构和可伸缩悬杆测量机构,/n所述组合变形机构包括支架一、支架二、悬臂梁和三个三爪钻夹头,所述支架一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另一端固定有三爪钻夹头一的固定端,三爪钻夹头一的夹持端夹持有待测材料;所述支架二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三爪钻夹头二和三爪钻夹头三的固定端,三爪钻夹头二的夹持端夹持所述待测材料的另一端,三爪钻夹头三的夹持端夹持所述悬臂梁的一端,所述悬臂梁的尾端悬挂有可调节力大小的所述加力机构;/n所述可伸缩悬杆测量机构包括两个可伸缩悬杆,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竖直的铁柱,两个可伸缩悬杆的固定端一上一下的箍...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组合变形机构、加力机构和可伸缩悬杆测量机构,
所述组合变形机构包括支架一、支架二、悬臂梁和三个三爪钻夹头,所述支架一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另一端固定有三爪钻夹头一的固定端,三爪钻夹头一的夹持端夹持有待测材料;所述支架二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三爪钻夹头二和三爪钻夹头三的固定端,三爪钻夹头二的夹持端夹持所述待测材料的另一端,三爪钻夹头三的夹持端夹持所述悬臂梁的一端,所述悬臂梁的尾端悬挂有可调节力大小的所述加力机构;
所述可伸缩悬杆测量机构包括两个可伸缩悬杆,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竖直的铁柱,两个可伸缩悬杆的固定端一上一下的箍紧在铁柱上,且所述可伸缩悬杆在所述铁柱上的位置可移动;所述可伸缩悬杆的伸缩端安装有位移传感器,两个位移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支架二的位移变化和悬臂梁尾端的位移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四个底脚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底座高度的地脚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一为直角L型支架,支架的竖直边垂直螺纹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支架的水平边用于螺纹安装所述三爪钻夹头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变形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二为直角L型支架,支架的两个边均水平放置,且两个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王昊唐曹李忠艳李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