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9413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2:22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包括:液冷式发热设备(23)、自然水源冷却系统、淡水冷却系统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与液冷式发热设备(23)相连,用于与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23)进行第一热交换;所述淡水冷却系统与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二热交换;所述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与淡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三热交换;其中,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淡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液体温度。使用三循环系统防止自然水源与去离子水直接换热而导致出现换热器损坏时造成去离子系统冷却介质的污染,还可防止自然水源与去离子水温差太大导致的结垢。

A compound cooling system for liquid cooled hea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及经济的发展,以IGBT为代表的电力电子器件和以CPU为代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单个晶体管的尺寸逐步减小,相应的这些发热元件的单位面积功率密度越来越大,由于晶体管结温限制,还要求越来越低的冷却剂温度,传统的自然风冷、强制风冷技术受制于大气的环境温度及极低的比热已经难以对这些发热元件进行高效经济的冷却,迫切需要探索新型的适应高功率密度散热的冷却方式,液体冷却技术应运而生。在液体对发热元件进行冷却的同时,还需要将液体从受热元件带出的热量最终散失到自然热阱中,以保证液体以稳定的温度持续从发热元件吸热。一般情况下,由于大气无处不在,大部分发热元件的热量将被冷却液带到大气中。目前已有将自然水源作为发热设备最终热阱的应用案例。例如,将海水作为最终热阱的船用冷却系统。这种冷却系统的典型特点为冷却系统有两个循环:冷却发热元件的内部液体循环和冷却内部循环液体的自然水源循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双循环的冷却系统面临两循环温差过大导致容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液冷式发热设备(23)、自然水源冷却系统、淡水冷却系统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n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与液冷式发热设备(23)相连,用于与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23)进行第一热交换;/n所述淡水冷却系统与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二热交换;/n所述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与淡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三热交换;/n其中,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淡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液体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液冷式发热设备(23)、自然水源冷却系统、淡水冷却系统和去离子水冷却系统;
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与液冷式发热设备(23)相连,用于与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23)进行第一热交换;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与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二热交换;
所述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与淡水冷却系统相连进行第三热交换;
其中,所述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淡水冷却系统液体温度大于自然水源直接冷却系统液体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4);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包括: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和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的输入端与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的冷侧连接;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与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的一端连接;
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过滤装置(2)与自然水源直接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净化水/淡水储水罐(8)和消防系统储水罐(9);
所述自然水源净化装置(7)的另一端与净化水/淡水储水罐(8)和消防系统储水罐(9)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热交换器(5);
所述液冷式发热设备(23)包括:中央空调系统(6);
所述中央空调系统(6)安装于去离子水冷却系统与液冷式发热设备(23)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5)的冷侧连接,形成中央空调循环回路,用于为中央空调系统(6)进行换热;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5)与所述自然水源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的输出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包括: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0)、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4)、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和淡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4);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淡水冷却系统排气装置(14)、淡水冷却系统电加热装置(24)和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0)依次连接,形成淡水主循环回路;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的热侧与所述淡水冷却系统过滤装置(15)连接,用于第三次换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式发热设备复合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主循环回路,还包括:淡水辅助循环回路;
所述淡水辅助循环回路,由依次连接的淡水冷却系统补水泵(11)、淡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2)和淡水冷却系统膨胀稳压装置(13)形成;
所述淡水冷却系统离子交换装置(12)的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辉王航高冲贺之渊赵岩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