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为换热系统的部件,换热器例如可以作为蒸发器。低温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吸收空气的热量,可达到制冷的效果。换热器一般包括集流管及与集流管的内腔连通的多个并列设置的换热管,制冷剂在换热管中流动的过程中吸收空气的热量。当采用气液两相制冷剂时,气液两相制冷剂进入到换热器的集流管后,根据制冷剂进入集流管的入口位置不同,液态制冷剂大多数聚集在靠近入口处或远离入口处,从而导致进入到各换热管内的液态制冷剂分布不均匀,影响换热器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具有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设置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中,第一端盖设置有可供制冷剂进入第一集流管的入口;所述内腔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集流腔,相邻的集流腔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开设有节流孔,所述节流孔连通相邻的集流腔;所述挡板的数量、所述挡板在所述长度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n第一集流管(21),具有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集流管(2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设置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中,第一端盖设置有可供制冷剂进入第一集流管的入口(211);所述内腔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集流腔,相邻的集流腔之间设置有挡板(4),所述挡板(4)开设有节流孔(5),所述节流孔连通相邻的集流腔;所述挡板的数量、所述挡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入口的距离、所述节流孔的位置和大小均与自所述入口进入的制冷剂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理想落点有关;/n至少两个换热管(23),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每一换热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第一集流管(21),具有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集流管(2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设置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中,第一端盖设置有可供制冷剂进入第一集流管的入口(211);所述内腔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集流腔,相邻的集流腔之间设置有挡板(4),所述挡板(4)开设有节流孔(5),所述节流孔连通相邻的集流腔;所述挡板的数量、所述挡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入口的距离、所述节流孔的位置和大小均与自所述入口进入的制冷剂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理想落点有关;
至少两个换热管(23),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每一换热管(23)与所述第一集流管(21)相连,所述换热管(23)的内腔与所述第一集流管(21)的内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的数量、所述挡板(4)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入口(211)的距离与自所述入口(211)进入的制冷剂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理想落点之间的关系包括:
当时,所述挡板(4)的数量为一个,n≥4且为整数,所述挡板与所述入口之间的距离为d11,其中l为制冷剂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理想落点与所述入口之间的距离,L为集流管的长度,L>250mm;
当时,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与所述入口之间的距离分别为d21和d22,其中
当时,所述挡板的数量为i个,i个所述挡板与所述入口之间的距离dij满足如下条件:其中,2<i<n且i为整数,1<j≤i且j为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的数量、所述挡板(4)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入口(211)的距离与自所述入口(211)进入的制冷剂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理想落点之间的关系包括:
当时,所述挡板(4)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挡板与所述入口之间的距离为且所述挡板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底部插入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深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黄宁杰,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