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径通止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363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径通止规,包括手柄、以及分别安装在手柄的通规端和止规端的两个测头,所述两个测头形状相似,每个测头包括沿纵向且分置两侧的两个同心的球弧工作侧面、沿横向且分置两侧的两个侧平面,以及沿手柄轴向且分置两端的两个平行的端平面,两个球弧工作侧面的球直径与普通通止规的规格直径相同且以球心中心对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精准、快捷的检查出被测内孔椭圆超差、内径锥度局部超差、孔径处于公差临界值超差状态等异常现象,操作过程中通止规测头与被测量孔之间摩擦磨损少,操作轻便、简单快捷、准确可靠,使用寿命长。

Internal diameter go no go gau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径通止规
本专利技术属于孔径检测
,涉及一种内径通止规。
技术介绍
精密机械加工零件中,对重要孔径尺寸的检验,普遍采用通止规专用检具做检查,对比使用内径千分表、内径千分尺等通用精密量具或使用CMM测量机检测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快捷等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下面的缺点或风险;目前普通的内径通止规检验时,按通规通、止规止的标准来判合格,但普遍存在以下两大类型的误判风险:1)、把合格品判为不合格而拒收,当被测内孔径接近于技术要求下差且在公差范围内时,用普通的通止规检查及易被判为不合格,因为通规设计时会预留磨损量加上量规自身的制造公差,所以通规尺寸正常会比下偏差大几个微米,当圆柱形通规能够轻松插进被测内孔时,通常需要被测内孔径比通规外径大5微米以上,所以导致在使用普通圆柱形通规检查孔径在下差附近的合格工件时,容易出现通规不过而判不合格拒收,这种类型误判无形中会增加了零件加工制造过程的成本。2)、把不合格工件判为合格而放行:a)当被测工件的孔径整体超上偏差几个微米时(超差0.01mm以下的),由于止规通过被测内孔径是需要一定间隙的,且这个间隙大小与被测内孔和量规表面的粗糙度和清净度、孔口微观毛刺等因素有关,导致使用用圆柱形止规检查极易误判为止规止住为合格,基本尺寸越大的孔径该问题越是突出;b)当被测内孔径为一深孔,口部孔径合格处于设计要求的中间差(如D±0.02mm),而中间或下部孔径超出上偏差时(如D±0.04mm),使用常规圆柱形止规检查会误判为合格,参见附图8;c)当被测工件孔为整体椭圆且短轴直径(如D±0.02mm)在公差范围而长轴直径(如D±0.05mm)超上差时,使用常规通止规检查为误判会合格,参见附图7。以上这三种误判会导致不合格零件的错误放行,若这些不合格零件在后续装配使用过程不能被发现,就会导致误用了这些不合格零件的机械配合功能在服役过程中提前失效,最终导致整个机械产品存在失效的风险。在GB/T1957-2006《光滑极限量规技术条件》的推荐标准中对内径通止规端的测头的工作面形状做出了描述,目前市面上的使用的内径通止规的工作面都是参照该标准选择的圆柱面工作面,在专利CN105865291A《一种内径通止规》中把通规端的测头选用了GB/T1957-2006标准中推荐的不全形圆柱工作面,止规仍是全形圆柱面。这类工作面为圆柱面的内径通止规,在操作使用过程中,通止规的工作面与被测内孔之间的接触面为圆柱面配合,参见附图9和图10,在使用该类通止规检验前,对被测内孔和通止规工作面清洁度要求较高,对检验操作人员的操作手法有一定的技能要求,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量规测头卡在被测工件孔内,进退两难的情况,容易发生损伤被测工件内孔面,特别是检验较软材质工件时,通止规与工件之间更易发生咬合卡死,而对于一些大规格的普遍内径通止规往往存在量规本身重量偏重、操作费力、容易卡死、或误判工件等问题。使用普通内径通止规检查控制都存在前面条款中描述的检验误判和检验失效的风险,因此,对于一些关键装备或涉及安全的机械产品的重要孔径配合尺寸的检验控制,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合格、降低风险,往往企业还是会安排专业检验人员使用精度较高的千分量表或内径千分尺甚至使用三坐标测量仪,做100%检测确认,但是这样的操作,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内径通止规。通过对通止规端的测头形状及工作面形状的重新设计,相比较普通通止规直线往复移动的单一操作手法,本专利技术的内径通止规结合了测头的轴向位置移动及周向角度位置的变化与摆动通止规角度的操作方法可以检查被测内孔的任意位置角度的直径符合性,可以快速准确的发现现有技术中处于临界状态的超上偏差的不合格品,以规避将不合格孔径判为合格的风险;可以准确的识别出处于下差临界尺寸的合格工件,减少合格品误判为不合格品的浪费;既达到确保孔径尺寸符合设计的要求,又满足了经济性的要求;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查发现内孔椭圆、内孔锥度等超差的制造缺陷,可以部分的替代内径量表或三坐标测量仪的测量检查孔径的符合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径通止规,包括手柄、以及分别安装在手柄的通规端和止规端的两个测头,每个测头包括沿纵向且分置两侧的两个同心的球弧工作侧面、沿横向且分置两侧的两个侧平面,以及沿手柄轴向且分置两端的两个平行的端平面,两个球弧工作侧面的球直径与普通通止规的规格直径相同且以球心中心对称。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测头形状呈薄片状的部分球形体。进一步的,两个的端平面形成的厚度H为被测内孔的公称直径D的1/30-1/2。更进一步的,公称直径D在10-20mm时,厚度H为公称直径D的1/2-1/3;当公称直径D在20-100mm时,厚度H为公称直径D的1/3-1/10;当公称直径D在100-200mm时,厚度H为公称直径D的1/8-1/20;当公称直径D在200-500mm时,厚度H为公称直径D的1/10-1/30。这是根据塞规测头的结构刚性和避免干涉综合考虑的因素,若厚度过大或过小会导致使用过程中干涉或结构的刚性不足。进一步的,两个侧平面所形成的宽度B为被测内孔的公称直径D的1/5-4/5。更进一步的,当公称直径D在10-20mm时,宽度B为公称直径D的1/2-4/5;当公称直径D在20-100mm时,宽度B为公称直径D的1/3-2/3;当公称直径D在100-200mm时,宽度B为公称直径D的1/4-2/3;当公称直径D在200-500mm时,宽度B为公称直径D的1/5-1/3。这是根据塞规测头的功能需要和便于使用过程中的操作的因素,若宽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操作困难或影响使用寿命和效果。进一步的,两个球弧工作侧面与紧贴手柄端部的端平面之间还设有两个倾斜面。更进一步的,倾斜面与紧贴手柄端部的端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40°。这是根据塞规测头的结构刚性和避免干涉综合考虑的因素,若角度过小或过大都会导致加工困难或结构的刚性不足。更进一步的,两个球弧工作侧面分别与两个大侧平面之间形成的四个圆弧R角相等,且其尺寸为1-4mm。进一步的,所述的测头上加工有沿手柄轴向贯通的沉头孔,并通过与沉头孔匹配的固定螺钉安装在手柄的通规端和止规端上。沉头孔为90°沉头孔,固定螺钉为90°内六角沉头螺钉,这样的设计可以即保证了结构的紧凑性又保证了连接强度和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的手柄为外六角金属型材,手柄整体外表面做黑色涂层处理,并在靠近止规端的位置加工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内涂有红色环氧树脂漆。更进一步的,环形凹槽的深度与宽度分别为2-3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对通止规端的测头形状和功能的重新设计,使得测头外形尺寸明显缩小,重量大大减轻,在操作过程中通止规端的测头工作面与被测量孔之间的接触是一组运动的圆弧线,降低了被测量内孔表面的清洁度要求,减少了通止规与被测工件之间的摩擦磨损,使用寿命比普通通止规更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径通止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以及分别安装在手柄的通规端和止规端的两个测头,每个测头包括沿纵向且分置两侧的两个同心的球弧工作侧面、沿横向且分置两侧的两个平行的侧平面,以及沿手柄轴向且分置两端的两个平行的端平面,两个球弧工作侧面的球面直径与普通通止规的规格直径相同且以球心中心对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径通止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以及分别安装在手柄的通规端和止规端的两个测头,每个测头包括沿纵向且分置两侧的两个同心的球弧工作侧面、沿横向且分置两侧的两个平行的侧平面,以及沿手柄轴向且分置两端的两个平行的端平面,两个球弧工作侧面的球面直径与普通通止规的规格直径相同且以球心中心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径通止规,其特征在于,两个的端平面形成的厚度H为被测内孔的公称直径D的1/30-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径通止规,其特征在于,当公称直径D在10-20mm时,厚度H为公称直径D的1/2-1/3;
当公称直径D在20-100mm时,厚度H为公称直径D的1/3-1/10;
当公称直径D在100-200mm时,厚度H为公称直径D的1/8-1/20;
当公称直径D在200-500mm时,厚度H为公称直径D的1/10-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径通止规,其特征在于,两个侧平面所形成的宽度B为被测内孔的公称直径D的1/5-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径通止规,其特征在于,当公称直径D在10-20mm时,宽度B为公称直径D的1/2-4/5;
当公称直径D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德熵机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