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弱环境力后坐保险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36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引信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信后坐保险机构。一种弱环境力后坐保险机构,其技术方案是:在第一通道内设有质量块以及第一压缩弹簧;保险销与第二压缩弹簧置于第二通道内,保险销的上端从第三通道向外探出;隔离块位于凹槽内,隔离块能够以转轴为中心向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内摆动;质量块底部与隔离块质心的垂直距离小于保险销底部与隔离块质心的垂直距离;第一压缩弹簧的刚度大于第二压缩弹簧的刚度。质量块在受到大于弹簧抗力的惯性力后,早于保险销运动,限制机构解除保险,使引信能在可靠识别极弱发射过载的情况下,保证勤务处理时的安全,提高引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A kind of backward insurance mechanism with weak environmental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弱环境力后坐保险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引信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引信后坐保险机构。
技术介绍
引信后坐保险机构利用弹丸发射时产生的加速度使引信零件相对弹丸产生惯性力来解除对保险件的保险。后坐保险机构需要可靠识别弹丸发射后坐环境和勤务处理中的跌落等非发射过载环境,同时满足发射时的可靠性和勤务处理时的安全性要求。对于适用于高发射过载弹药的引信,发射后坐力大于跌落冲击力,比较容易识别。而对于发射过载较低的火箭弹、无后坐炮弹和迫击炮弹引信,在发射时所受到的后坐力与勤务处理过程中偶然跌落所受到的惯性力相差很小,甚至后坐力还可能会远远小于跌落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因此弱环境力保险机构的安全性、可靠性是其能否应用于引信安全系统的关键。通常,设计者都是利用弹丸在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作用时间较长,而勤务处理时偶然跌落产生的冲击力作用时间较短这一特性,来解决引信后坐保险机构安全和可靠解除保险之间的矛盾。比较典型的引信后坐保险机构有:曲折槽保险机构、钟表保险机构和双自由度后坐保险机构。目前曲折槽保险机构及双自由度保险机构识别100g以下的发射过载时,轴向尺寸较大;钟表保险机构能识别极低过载,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弱发射过载下可靠解除保险的引信后坐保险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弱环境力后坐保险机构,包括:本体、质量块、隔离块以及保险销;本体内平行且竖直的设有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在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设有凹槽,凹槽与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互通;在第一通道内设有质量块以及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的一端与质量块抵触,另一端通过第一垫片与本体内底面抵触;在第二通道上方设有与本体顶部相通的第三通道;保险销与第二压缩弹簧置于第二通道内,保险销的上端从第三通道伸出本体,第二压缩弹簧的一端与保险销抵触,另一端通过第二垫片与本体内底面抵触;隔离块位于凹槽内,隔离块为扇形结构,在隔离块上设有转轴,在凹槽内设有盲孔,隔离块的转轴位于盲孔内,隔离块的两侧分别位于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内,隔离块能够以转轴为中心向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内摆动;质量块底部与隔离块质心的垂直距离小于保险销底部与隔离块质心的垂直距离;第一压缩弹簧的刚度大于第二压缩弹簧的刚度。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在弱发射过载环境下,质量块所受惯性力较小,且第一压缩弹簧刚度较大,因而产生的变形量也较小,不会令隔离块产生动作;保险销在惯性力作用下压缩第二压缩弹簧向下运动,当第二压缩弹簧变形量达到一定值时,保险销上端完全位于第三通道内,保险销解除保险。在轴向跌落冲击的大过载作用下,质量块所受惯性力较大,质量块压缩第一压缩弹簧下移,质量块底部与质量块质心的垂直距离小于保险销底部与隔离块质心的垂直距离,故质量块先与隔离块接触,在质量块的作用下,隔离块以转轴为中心向第二通道内摆动,当质量块向下封闭第一通道及凹槽间的连通时,隔离块无法向第一通道方向反转,隔离块在第二通道内阻挡保险销的向下运动,进而阻止保险销解除保险。当跌落冲击过载消失后,质量块在第一压缩弹簧抗力的作用下上移,隔离块解除阻碍恢复至初始状态,保险销在第二压缩弹簧抗力作用下也恢复至初始状态。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具体的,质量块的底面设有用于压缩第一压缩弹簧的槽口。保险销的底面设有用于压缩第二压缩弹簧的槽口。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具体的,本体由两个半本体拼接而成。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具体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的中轴线共面。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质量块在受到大于弹簧抗力的惯性力后,早于保险销运动,限制机构解除保险,使引信能在可靠识别极弱发射过载的情况下,保证勤务处理时的安全,提高引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在有效解决弱环境力下引信后坐保险机构安全和可靠解除保险之间的矛盾的前提下,其加工难度较低、轴向占用空间较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隔离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垫片、2-第一压缩弹簧、3-隔离块、4-质量块、5-保险销、6-第二压缩弹簧、7-本体、8-第二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在弱发射过载下可靠解除保险的引信后坐保险机构,参见附图1,该弱环境力后坐保险机构,包括:本体7、质量块4、隔离块3以及保险销5;参见附图1-4,本体7内平行且竖直的设有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顶部均不贯穿本体7);在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设有凹槽,凹槽与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互通;在第一通道内设有质量块4以及第一压缩弹簧2,第一压缩弹簧2的一端位于质量块4底面槽口内,另一端通过第一垫片1与本体7内底面抵触;在第二通道上方设有与本体7顶部相通的第三通道;保险销5与第二压缩弹簧6置于第二通道内,保险销5的上端从第三通道向外探出(即伸出本体7顶部),第二压缩弹簧6的一端位于保险销5底面槽口内,另一端通过第二垫片8与本体7内底面抵触;隔离块3位于凹槽内,隔离块3为扇形结构,在隔离块3上设有转轴,在凹槽内设有盲孔,隔离块3的转轴位于盲孔内,隔离块3的两侧分别位于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内,隔离块3能够以转轴为中心向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内摆动;质量块4底部与隔离块3质心的垂直距离小于保险销5底部与隔离块3质心的垂直距离;第一压缩弹簧2的刚度大于第二压缩弹簧6的刚度。本例中,本体7由两个半本体拼接而成,外形尺寸为长9.5mm×宽4mm×高12mm;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的中轴线共面。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在弱发射过载环境下,质量块4所受惯性力较小,且第一压缩弹簧2刚度较大,因而产生的变形量也较小,不会使隔离块3产生动作;保险销5在惯性力作用下压缩第二压缩弹簧6向下运动,当第二压缩弹簧6变形量达到一定值时,保险销5上端完全位于第三通道内,保险销5解除保险。在轴向跌落冲击的大过载作用下,质量块4所受惯性力较大,质量块4压缩第一压缩弹簧2下移,质量块4底部与质量块4质心的垂直距离小于保险销5底部与隔离块3质心的垂直距离,故质量块4先与隔离块3接触,在质量块4的作用下,隔离块3以转轴为中心向第二通道内摆动,当质量块4向下封闭第一通道及凹槽间的连通时,隔离块3无法向第一通道方向反转,隔离块3在第二通道内阻挡保险销5的向下运动,进而阻止保险销5解除保险。当跌落冲击过载消失后,质量块4在第一压缩弹簧2抗力的作用下上移,隔离块3解除阻碍恢复至初始状态,保险销5在第二压缩弹簧6抗力作用下也恢复至初始状态。本例中,当意外跌落弹体轴向与地面夹角小于30°时,质量块4受轴向力较小,不足以限制隔离块3转动,但保险销5在横向跌落冲击的大过载作用下挤压第三通道,不能向下运动,从而保证保险可靠性。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专利技术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弱环境力后坐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7)、质量块(4)、隔离块(3)以及保险销(5);/n所述本体(7)内平行且竖直的设有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通道及所述第二通道互通;在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所述质量块(4)以及第一压缩弹簧(2),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的一端与所述质量块(4)抵触,另一端通过第一垫片(1)与所述本体(7)内底面抵触;在所述第二通道上方设有与所述本体(7)顶部相通的第三通道;所述保险销(5)与第二压缩弹簧(6)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保险销(5)的上端从所述第三通道伸出本体(7),所述第二压缩弹簧(6)的一端与所述保险销(5)抵触,另一端通过第二垫片(8)与所述本体(7)内底面抵触;所述隔离块(3)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隔离块(3)为扇形结构,在所述隔离块(3)上设有转轴,在所述凹槽内设有盲孔,所述隔离块(3)的转轴位于所述盲孔内,所述隔离块(3)的两侧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隔离块(3)能够以所述转轴为中心向所述第一通道及所述第二通道内摆动;/n所述质量块(4)底部与所述隔离块(3)质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保险销(5)底部与所述隔离块(3)质心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压缩弹簧(6)的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弱环境力后坐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7)、质量块(4)、隔离块(3)以及保险销(5);
所述本体(7)内平行且竖直的设有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通道及所述第二通道互通;在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所述质量块(4)以及第一压缩弹簧(2),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的一端与所述质量块(4)抵触,另一端通过第一垫片(1)与所述本体(7)内底面抵触;在所述第二通道上方设有与所述本体(7)顶部相通的第三通道;所述保险销(5)与第二压缩弹簧(6)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保险销(5)的上端从所述第三通道伸出本体(7),所述第二压缩弹簧(6)的一端与所述保险销(5)抵触,另一端通过第二垫片(8)与所述本体(7)内底面抵触;所述隔离块(3)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隔离块(3)为扇形结构,在所述隔离块(3)上设有转轴,在所述凹槽内设有盲孔,所述隔离块(3)的转轴位于所述盲孔内,所述隔离块(3)的两侧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丽唐江岚汪德武贺元吉陈华石庚辰赵悄然陆油松陈润峰闾冰于昊塬苏怀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