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甩干装置,涉及甩干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甩干装置检修不便的技术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包括内筒、外筒、驱动装置,在外筒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引风口与热风装置的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上设置有电磁阀,外筒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孔,外筒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外筒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检修甩干装置的优点。
A dr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甩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甩干机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甩干装置。
技术介绍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粉末或是用金属粉末作为原料,经过成型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从成型后的金属轴套、螺母等零件在经过防锈油、磨砂等各道工序之后需要进行甩干金属表面水分,现有技术上常通过加设加热装置来提高干燥效率,而大部分的加热装置安装与甩干机内部,存在加热装置损坏之后检修不便的问题。在公开号为CN20648661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零件甩干装置,包括外筒、内筒、盖体、铰链、加热器、散热缝、集水桶、风机、隔网、转盘、圆环、引风扇,外筒的上部和下部均为开口状;内筒设置在外筒内部;盖体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外筒的边缘上;盖体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器;盖体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多条散热缝;外筒安装在集水桶上;风机安装在外筒的底部;风机的上部设置有隔网;隔网上设置有转盘;内筒安装在转盘上;内筒的外围设置有圆环;引风扇均匀设置在圆环上。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其中常采用驱动装置来驱动转盘转动,通过转盘来带动内筒转动,在筒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来提高干燥效率。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现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安装在外筒的底部,引风扇设置于内筒外壁上的圆环上,加热器安装于盖体内部,当风机、引风扇以及加热器出现损坏的状况时,需要拆开盖体检修加热器,检修风机以及引风扇时需要拆下内筒,导致检修极其不便,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甩干装置,其具有便于维修甩干装置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甩干装置,包括外筒、设置于外筒内的内筒、设置于内筒底部以用于驱动内筒转动的驱动装置以及安装与外筒上端的盖体,外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引风口,外筒的一侧设置有热风装置,热风装置的出风口与引风口通过连接管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热风装置安装设置与外筒的外侧并由连接管连通设置,如此设置将方便热风装置在损坏时进行维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外筒的上端设置有若干道排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外筒的上端设置排气孔,内部气流在热风装置推进热风的推力下往上升,升至外筒上端时将水蒸气由排气孔带出以保证桶内气压正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引风口设置于外筒下端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引风口设置于外筒下端的一侧,使得热风装置的热风由下而上推动水蒸气上升并由排气孔排出筒外,防止工作人员在掀起盖体时工作人员被高温蒸汽烫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连接管呈“Z”字形状设置,连接管的其中一端与热风装置的出风口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引风口连接,连接管与引风口连接的一端略向下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连接管的形状设置成Z”字形,防止水分由连接管进入热风装置,且连接管与引风口连接的一端略向下倾斜设置,使得进入连接管的水将沿着连接管的内壁流回外筒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热风装置环外壁周向设置有若干件,各热风装置与引风口之间的连接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热风装置设置成若干件,将作为备用装置;在各热风装置与引风口之间的连接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当热风装置处于备用状态时电磁阀将处于关闭状态,防止水蒸汽倒灌进入备用热风装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连接管远离热风装置的一端与外筒上引风口的连接处通过法兰盘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连接管远离热风装置的一端与外筒上引风口的连接处采用法兰盘连接,使得工作人员更加方便拆卸热风装置进行检修或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外筒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外筒底部设置排水管将桶内的水分排出避免桶内部过于潮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外筒底部设置有与外筒同轴线设置且呈环状设置的凹槽,凹槽贴合外筒内壁设置,凹槽与排水管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凹槽起到引流的效果,液体被甩到外筒的内壁上时,沿外筒内壁往下流进入凹槽内,在凹槽内流至排水管处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外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层隔热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热风装置引入热风使得外筒的温度也将升高,因此将在外筒的外壁上设置隔热层,防止工作人员被高温外筒烫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外筒的底部设置有基座,外筒与基座之间连接设置有沿外筒轴线周向等距排布的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甩干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会发生晃动,因此将设置基座以及加强筋来加强甩干装置的底部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外筒下端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引风口、引风口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也有热风装置,将连接管设置成法兰连接,如此设置将使得更加方便检修热风装置;(2)通过在外筒上端设置排气孔、在外筒的外壁上设置隔热层、下端设置有凹槽以及排水管,如此设置将对甩干装置的使用性能进一步的优化;(3)通过将热风装置设置成若干件并由电磁阀控制开关,提高甩干装置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筒;2、内筒;3、驱动装置;4、盖体;5、引风口;6、热风装置;7、连接管;8、排气孔;9、电磁阀;10、法兰盘;11、排水管;12、凹槽;13、隔热层;14、基座;15、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甩干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局限于此。一种甩干装置,结合图1、图2所示,包括外筒1、设置于外筒1内以用于放置零件的内筒2、设置于内筒2底部以用于驱动内筒2转动的驱动装置3以及安装与外筒1上端的盖体4,在外筒1的一侧设置有以用于提高干燥效率的热风装置6,热风装置6与外筒1之间设置有以用于引导热风的连接管7;进一步,具体的,热风装置6可设置为热风机。结合图1、图3所示,外筒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道以用于及时排出水蒸气的排气孔8,在外筒1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引风口5,引风口5以用于接通连接管7引入热风,在外筒1的底部设置有与外筒1同轴线设置且呈环状设置的凹槽12,凹槽12贴合外筒1内壁设置,凹槽12与排水管11连通设置,液体通过凹槽12的引流作用流至排水管11及时排出外筒1,防止外筒1底部积水;在外筒1的底部设置有基座14,外筒1与基座14之间连接设置有沿外筒1轴线周向等距排布以用于加强连接强度的加强筋15,如此设置将加强甩干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在外筒1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层隔热层13,将用于防止工作人员被高温的外筒1烫伤。如图1所示,设置于外筒1外壁一侧的连接管7呈“Z”字形状设置,连接管7的其中一端与热风装置6的出风口连接,连接管7的另一端与引风口5连接,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甩干装置,包括外筒(1)、设置于外筒(1)内的内筒(2)、设置于内筒(2)底部以用于驱动内筒(2)转动的驱动装置(3)以及安装与外筒(1)上端的盖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外壁上设置有引风口(5),所述外筒(1)的一侧设置有热风装置(6),所述热风装置(6)的出风口与引风口(5)通过连接管(7)连通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甩干装置,包括外筒(1)、设置于外筒(1)内的内筒(2)、设置于内筒(2)底部以用于驱动内筒(2)转动的驱动装置(3)以及安装与外筒(1)上端的盖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外壁上设置有引风口(5),所述外筒(1)的一侧设置有热风装置(6),所述热风装置(6)的出风口与引风口(5)通过连接管(7)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甩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道排气孔(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甩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口(5)设置于外筒(1)下端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甩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7)呈“Z”字形状设置,所述连接管(7)的上端与热风装置(6)的出风口连接,所述连接管(7)的下端与引风口(5)连接,所述连接管(7)与引风口(5)连接的一端略向下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甩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装置(6)环外壁周向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华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力立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