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燃气点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309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燃气点火装置,涉及点火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燃气灶外壳和设置在燃气灶上的点火针,所述燃气灶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炉头和点火器,所述炉头上贯穿设置有点火针保护器,所述点火针设置在点火针保护器的内部,所述点火器和炉头的输气管均由微动开关控制,所述燃气灶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点火驱动器,所述点火驱动器的输出轴与微动开关的控制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点火针保护器以及点火驱动器的配合,使用的时候,打开点火针保护器,在点火完成之后自动关闭,可以对点火针进行保护;做饭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避免菜渣或者是调料掉落附着在点火针上,导致点火针出现锈化老化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点火针的稳定性。

A high stability gas igni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燃气点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点火装置
,具体为一种高稳定性燃气点火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燃气点火装置一般都是通过电子线路把直流电压变换成为脉冲高电压。这种燃气灶只要把打火开关(一般是和燃气开关联动的),就可以听见比较小的‘达、达、达’的声音,同时可以看见灶头里面的点火桩上有蓝色的火花在跳动。煤气灶电打火的原理大致与市场上卖的电极打火机相同,里面放了一节1.5V的电池。当旋转开关时,电极放出来的正电荷与煤气灶体之间产生电火花,用这个电火花引燃煤气。但是现有点火装置在点火的时候经常出现多次没有点燃燃气,稳定性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使用燃气灶炒菜的时候难免会有杂质掉落附着在打火针上,导致点火针出现锈蚀,从而影响打火针的正常工作,无法稳定的进行点火。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燃气点火装置,使用后,可以解决现有点火器稳定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稳定性燃气点火装置,包括燃气灶外壳和设置在燃气灶上的点火针,所述燃气灶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炉头和点火器,所述炉头上贯穿设置有点火针保护器,所述点火针设置在点火针保护器的内部,所述点火器和炉头的输气管均由微动开关控制,所述燃气灶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点火驱动器,所述点火驱动器的输出轴与微动开关的控制轴连接。优选的,所述点火针保护器包括外层的陶瓷管,所述陶瓷管的两端呈开口状,所述陶瓷管的一端铰接设置有盖板。优选的,所述点火驱动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底端固定有齿条,所述壳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可转动的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壳体并与壳体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纹杆和齿轮上均设置有传动轮,两个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套管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被螺纹杆贯穿并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上贯穿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压杆固定,且限位杆上设置有凸缘部分,所述凸缘部分与挡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缠绕在限位杆上。优选的,所述推杆的一端延伸到陶瓷管的内部,所述陶瓷管的内部分割成上下两个平行的腔室,所述点火针固定在下方的腔室中,所述推杆位于上方的腔室中。优选的,所述推杆与盖板的内侧接触,且盖板的顶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陶瓷管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盖板顶部通过铰接座铰接在陶瓷管上。优选的,所述盖板采用绝缘隔热的陶瓷纤维为主要材料制作。优选的,所述压杆与微动开关的输出轴上均固定有固定件,两个固定件之间通过连杆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燃气点火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点火针保护器以及点火驱动器的配合,使用的时候,打开点火针保护器,在点火完成之后自动关闭,可以对点火针进行保护;做饭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避免菜渣或者是调料掉落附着在点火针上,导致点火针出现锈化老化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点火针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点火驱动器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点火驱动器的一种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点火针保护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燃气灶外壳、2点火针、3炉头、4点火器、5点火针保护器、501陶瓷管、502盖板、6微动开关、7点火驱动器、701壳体、702压杆、703齿条、704齿轮、705套管、706螺纹杆、707传动轮、708推杆、8复位机构、801挡板、802限位杆、803凸缘部分、804弹簧、9连接轴、10铰接座、11固定件、12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性燃气点火装置,包括燃气灶外壳1和设置在燃气灶上的点火针2,所述燃气灶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炉头3和点火器4,所述炉头3上贯穿设置有点火针保护器5,所述点火针2设置在点火针保护器5的内部,所述点火器4和炉头3的输气管均由微动开关6控制,所述燃气灶外壳1的内部还设置有点火驱动器7,所述点火驱动器7的输出轴与微动开关6的控制轴连接。其中:点火驱动器7包括壳体701,所述壳体70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压杆702,所述压杆702的底端固定有齿条703,所述壳体70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可转动的齿轮704,所述齿轮704与齿条703啮合,所述壳体701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套管705,所述套管705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706,所述螺纹杆706贯穿壳体701并与壳体701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纹杆706和齿轮704上均设置有传动轮707,两个传动轮707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套管705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推杆708,所述推杆708被螺纹杆706贯穿并螺纹连接。壳体7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复位机构8,所述复位机构8包括挡板801,所述挡板801上贯穿设置有限位杆802,所述限位杆802与压杆702固定,且限位杆802上设置有凸缘部分803,所述凸缘部分803与挡板801之间设置有弹簧804,所述弹簧804缠绕在限位杆802上。在点火的时候,按压压杆702会使得弹簧804蓄力,当点火完成之后,弹簧804使得压杆702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样能够对点火针2进行保护。点火针保护器5包括外层的陶瓷管501,所述陶瓷管501的两端呈开口状,所述陶瓷管501的一端铰接设置有盖板502。推杆708的一端延伸到陶瓷管501的内部,所述陶瓷管501的内部分割成上下两个平行的腔室,所述点火针2固定在下方的腔室中,所述推杆708位于上方的腔室中。推杆708与盖板502的内侧接触,且盖板50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轴9,所述陶瓷管501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座10,所述盖板502顶部通过铰接座10铰接在陶瓷管501上。在本实施例中:盖板502采用绝缘隔热的陶瓷纤维为主要材料制作。压杆702与微动开关6的输出轴上均固定有固定件11,两个固定件11之间通过连杆12进行固定。使用燃气灶时,按下燃气灶的旋钮触发微动开关,从而使点火器进行点火,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压杆502向下移动,带动齿条703向下移动,进而使得齿轮704转动,齿轮704在传动轮707与传动带的配合下带动螺纹杆706转动,当螺纹杆706转动的时候带动推杆705移动,推动盖板502进行转动,使得点火针2露出,可以进行点火的工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点火针保护器5以及点火驱动器7的配合,使用的时候,打开点火针保护器5,在点火完成之后自动关闭,可以对点火针2进行保护;做饭的时候,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稳定性燃气点火装置,包括燃气灶外壳(1)和设置在燃气灶上的点火针(2),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炉头(3)和点火器(4),所述炉头(3)上贯穿设置有点火针保护器(5),所述点火针(2)设置在点火针保护器(5)的内部,所述点火器(4)和炉头(3)的输气管均由微动开关(6)控制,所述燃气灶外壳(1)的内部还设置有点火驱动器(7),所述点火驱动器(7)的输出轴与微动开关(6)的控制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燃气点火装置,包括燃气灶外壳(1)和设置在燃气灶上的点火针(2),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炉头(3)和点火器(4),所述炉头(3)上贯穿设置有点火针保护器(5),所述点火针(2)设置在点火针保护器(5)的内部,所述点火器(4)和炉头(3)的输气管均由微动开关(6)控制,所述燃气灶外壳(1)的内部还设置有点火驱动器(7),所述点火驱动器(7)的输出轴与微动开关(6)的控制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燃气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针保护器(5)包括外层的陶瓷管(501),所述陶瓷管(501)的两端呈开口状,所述陶瓷管(501)的一端铰接设置有盖板(5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燃气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点火驱动器(7)包括壳体(701),所述壳体(70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压杆(702),所述压杆(702)的底端固定有齿条(703),所述壳体(70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可转动的齿轮(704),所述齿轮(704)与齿条(703)啮合,所述壳体(701)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套管(705),所述套管(705)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706),所述螺纹杆(706)贯穿壳体(701)并与壳体(701)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纹杆(706)和齿轮(704)上均设置有传动轮(707),两个传动轮(707)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套管(705)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推杆(708),所述推杆(708)被螺纹杆(706)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陈杰李元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圣华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