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阻尼系统的主动冲击缓冲装置及其缓冲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25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阻尼系统的主动冲击缓冲装置及其缓冲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双阻尼系统、上端支撑架、下端安装架、压缩弹簧、电磁铁和永磁体;双阻尼系统是由两个磁流变阻尼器、齿轮齿条机构组成;该缓冲控制方法包括判断是否遇到冲击以及在遇到冲击之后控制上端支撑架与下端安装架的分离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保证装置遇冲击时的有效减振,保护被减振装置。

An active shock absorber for double damping syste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阻尼系统的主动冲击缓冲装置及其缓冲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动冲击缓冲领域,特别是一种双阻尼系统的主动冲击缓冲装置及其缓冲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冲击缓冲装置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冲击缓冲装置较被动式对于减振器的要求不高,上端支撑架和下端安装架分离更加可靠的保证了被减振机构的减振效果。普通的分离式冲击缓冲装置使用的是弹簧阻尼机构,在其冲击后上端支撑架和下端安装架分离,冲击产生的能量通过弹簧阻尼机构传递,但是冲击瞬间产生的能量依然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阻尼系统的主动冲击缓冲装置及其缓冲控制方法,以期能保证装置遇冲击时的有效减振,从而保护被减振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双阻尼系统的主动冲击缓冲装置的特点是包括:上端支撑架、双阻尼系统、下端安装架、永磁体、压缩弹簧和电磁铁;在所述上端支撑架两侧的矩形管内分别设置有所述永磁体;在所述下端安装架两侧的矩形管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永磁体同轴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阻尼系统的主动冲击缓冲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端支撑架(1)、双阻尼系统(2)、下端安装架(3)、永磁体(5)、压缩弹簧(6)和电磁铁(8);/n在所述上端支撑架(1)两侧的矩形管内分别设置有所述永磁体(5);在所述下端安装架(3)两侧的矩形管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电磁铁(8);所述电磁铁(8)与永磁体(5)同轴设置;/n在所述上端支撑架(1)中间的矩形管与下端安装架(3)中间的矩形管之间设置有所述双阻尼系统(2);/n在所述双阻尼系统(2)的两侧,并处于所述上端支撑架(1)与下端安装架(3)之间分别设置有所述压缩弹簧(6);/n所述双阻尼系统(2)是由两个磁流变阻尼器(11)、齿轮(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阻尼系统的主动冲击缓冲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端支撑架(1)、双阻尼系统(2)、下端安装架(3)、永磁体(5)、压缩弹簧(6)和电磁铁(8);
在所述上端支撑架(1)两侧的矩形管内分别设置有所述永磁体(5);在所述下端安装架(3)两侧的矩形管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电磁铁(8);所述电磁铁(8)与永磁体(5)同轴设置;
在所述上端支撑架(1)中间的矩形管与下端安装架(3)中间的矩形管之间设置有所述双阻尼系统(2);
在所述双阻尼系统(2)的两侧,并处于所述上端支撑架(1)与下端安装架(3)之间分别设置有所述压缩弹簧(6);
所述双阻尼系统(2)是由两个磁流变阻尼器(11)、齿轮(9)、齿条(12)组成;
两个磁流变阻尼器(11)的输出端固连后固定在所述上端支撑架(1)上,两个所述磁流变阻尼器(11)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齿条(12)固连;所述齿条(12)之一固定连接在所述下端安装架(3)上;
所述齿轮(9)设置在所述齿轮轴(10)上,并与所述齿条(12)配合,所述齿轮轴(10)与所述下端安装架(3)固连同时通过所述拉伸弹簧(7)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先旭陈根王经常王金桥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