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机前组合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20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挖机前组合大灯,其包括后灯座壳体,后灯座壳体具有容置灯腔,容置灯腔底部具有第一支撑平面、围设于第一支撑平面的第二散热柱面、围设于第二散热柱面的第三定位凸边、及位于第三定位凸边与容置灯腔边缘之间的第四散热柱面;嵌设于第三定位凸边两侧的反光内壳体,反光内壳体具有面向并导通至第一支撑平面的四个反光碗面,及围设于四个反光碗面的定位沟槽;盖合于定位沟槽并胶合的导光罩;以及胶合于后灯座壳体边缘且围设的侧围灯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支撑平面与第二散热柱面配合安装灯路板,加强散热,同时由第三定位凸边定位嵌设反光内壳体进行安装,避免光线溢散,照明不良的问题。

A front combination headlamp of exca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挖机前组合大灯
本申请属于汽车配件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挖机前组合大灯。
技术介绍
挖机是用铲斗挖掘高于或低于承机面的物料,并装入运输车辆或卸至堆料场的土方机械。目前挖机的前大灯都是单一的球柱灯泡或灯路板控制的灯珠,通过PC的导光壳照明,光晕较大,照明效果不够清晰,而且内部灯板安装之后不易散热,稳定性较差,缺乏一种照明优良、散热效果较好的挖机前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挖机前组合大灯,通过第一支撑平面与第二散热柱面配合安装灯路板,加强散热,同时由第三定位凸边定位嵌设反光内壳体进行安装,避免光线溢散,照明不良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挖机前组合大灯,其包括后灯座壳体,后灯座壳体具有容置灯腔,容置灯腔底部具有第一支撑平面、围设于第一支撑平面的第二散热柱面、围设于第二散热柱面的第三定位凸边、及位于第三定位凸边与容置灯腔边缘之间的第四散热柱面,其中第二散热柱面与第四散热柱面设置有多个穿设于第三定位凸边且间隔的散热柱;嵌设于第三定位凸边两侧的反光内壳体,反光内壳体具有面向并导通至第一支撑平面的四个反光碗面,及围设于四个反光碗面的定位沟槽;盖合于定位沟槽并胶合的导光罩;以及胶合于后灯座壳体边缘且围设的侧围灯罩,侧围灯罩凸出于导光罩。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支撑平面安装电路板并螺丝锁紧,且电路板具有裸露出反光碗面的LED灯珠;第二散热柱面具有线束孔。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四散热柱面具有止抵反光内壳体的多个限位挡片。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后灯座壳体后端具有多道间隔5mm的散热翅,且下端具有带螺栓孔的安装支架。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定位沟槽外圈环设定位口,导光罩具有嵌设于定位口的定位凸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通过第一支撑平面与第二散热柱面配合安装灯路板,加强散热,同时由第三定位凸边定位嵌设反光内壳体进行安装,避免光线溢散,照明不良的问题。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挖机前组合大灯前视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挖机前组合大灯后视立体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挖机前组合大灯爆炸图。附图标记后灯座壳体10,第一支撑平面11,第二散热柱面12,第三定位凸边13,第四散热柱面14,散热柱15,反光内壳体20,反光碗面21,定位沟槽22,导光罩30,侧围灯罩40,线束孔50,限位挡片60,散热翅70,安装支架80,定位口91,定位凸块9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挖机前组合大灯前视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挖机前组合大灯后视立体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挖机前组合大灯爆炸图。如图所示,一种挖机前组合大灯包括后灯座壳体10,后灯座壳体10具有容置灯腔,容置灯腔底部具有第一支撑平面11、围设于第一支撑平面11的第二散热柱面12、围设于第二散热柱面12的第三定位凸边13、及位于第三定位凸边13与容置灯腔边缘之间的第四散热柱面14,其中第二散热柱面12与第四散热柱面14设置有多个穿设于第三定位凸边13且间隔的散热柱15;嵌设于第三定位凸边13两侧的反光内壳体20,反光内壳体20具有面向并导通至第一支撑平面11的四个反光碗面21,及围设于四个反光碗面21的定位沟槽22;盖合于定位沟槽22并胶合的导光罩30;以及胶合于后灯座壳体10边缘且围设的侧围灯罩40,侧围灯罩40凸出于导光罩30。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后灯座壳体10具有容置灯腔,容置灯腔底部具有第一支撑平面11,用于安装电路板并螺丝锁紧,且电路板具有裸露出反光碗面21的LED灯珠,实现照明。在第一支撑平面11周围绕设第二散热柱面12,承接电路板,并实现散热,另外还具有贯穿的线束孔50,方便电路板的穿线。在第二散热柱面12外围设置凸起的第三定位凸边13,用于嵌设定位反光内壳体20,完成定位安装,罩设中央的电路板。而最外围的第四散热柱面14则用于配合侧围灯罩40,完成对接,及加强内部LED灯珠的散热。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散热柱面12与第四散热柱面14都设置为穿设第三定位凸边13的散热柱15,散热柱15间隔排列,有效增加空气流通的空间,加强散热,提高电路板的耐用性。此外,反光内壳体20除了裸露出LED灯珠的反光碗面21,在外圈还设有定位沟槽22,用于嵌设并胶合导光罩30,实现LED灯珠的均匀出光。优选的,定位沟槽22外圈环设定位口91,导光罩30具有嵌设于定位口91的定位凸块92,可以相互插接定位,增强胶合后的稳定性,另外也便于安装。侧围灯罩40围设相连的反光内壳体20与导光罩30,加强密封保护,同时凸出设置,进一步阻隔沙石的进入,耐用性更高。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第四散热柱面14具有止抵反光内壳体20的多个限位挡片60,撑抵住反光内壳体20,提高定位后的稳定性。另外,后灯座壳体10后端具有多道间隔5mm的散热翅70,且下端具有带螺栓孔的安装支架80,通过安装螺栓固定至车体,操作便捷。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挖机前组合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后灯座壳体,所述后灯座壳体具有容置灯腔,所述容置灯腔底部具有第一支撑平面、围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平面的第二散热柱面、围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柱面的第三定位凸边、及位于所述第三定位凸边与所述容置灯腔边缘之间的第四散热柱面,其中所述第二散热柱面与所述第四散热柱面设置有多个穿设于所述第三定位凸边且间隔的散热柱;/n嵌设于所述第三定位凸边两侧的反光内壳体,所述反光内壳体具有面向并导通至所述第一支撑平面的四个反光碗面,及围设于四个所述反光碗面的定位沟槽;/n盖合于所述定位沟槽并胶合的导光罩;以及/n胶合于所述后灯座壳体边缘且围设的侧围灯罩,所述侧围灯罩凸出于所述导光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机前组合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灯座壳体,所述后灯座壳体具有容置灯腔,所述容置灯腔底部具有第一支撑平面、围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平面的第二散热柱面、围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柱面的第三定位凸边、及位于所述第三定位凸边与所述容置灯腔边缘之间的第四散热柱面,其中所述第二散热柱面与所述第四散热柱面设置有多个穿设于所述第三定位凸边且间隔的散热柱;
嵌设于所述第三定位凸边两侧的反光内壳体,所述反光内壳体具有面向并导通至所述第一支撑平面的四个反光碗面,及围设于四个所述反光碗面的定位沟槽;
盖合于所述定位沟槽并胶合的导光罩;以及
胶合于所述后灯座壳体边缘且围设的侧围灯罩,所述侧围灯罩凸出于所述导光罩。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华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华仁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