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同采管柱及其开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91844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同采管柱及其开采方法,油气同采管柱包括实心抽油杆、油管、套管和分采分出泵;所述分采分出泵设置在所述套管内,所述实心抽油杆一端部与分采分出泵的柱塞连接,实心抽油杆另一端部与井口光杆连接;所述分采分出泵上、下端均与一油管丝扣连接,上端油管连接至井面;下端油管上根据油层和气层设置有两个封隔器,下端油管在油层处设置有进油口,下端油管端部敞开并与气层射孔眼直接连通。通过设计一种油气同采管柱,实现油气同采井的高效生产,有效发挥油层、气层产能,达到油气资源开发最大采出率的目的。

A kind of oil and gas CO production string and its exploit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同采管柱及其开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采油
,具体涉及一种油气同采管柱及其开采方法。
技术介绍
国内陆上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发现存在油气层叠合现象,其中典型的是上部油层、下部气层(如长庆镇原油田)。为了提高资源的开采利用率,目前主要做法是将油层、气层同时打开,但随之而来给生产带来的问题是,油气生产井气量非常大,采用常规抽油机有杆泵生产时,所设计的防气管柱(如气锚+防气泵、气举阀+防气泵等等)生产时泵效很低,影响产液量,进而降低了油气井生产效率;另外若采用柱塞气举方式生产(排液采气),部分油气生产井井筒气体压力不够,或单井产液量与产气量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往往是限制了油层产能的有效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有杆泵油气同采井泵效低、产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油气同采管柱及其开采方法,通过设计一种油气同采管柱,实现油气同采井的高效生产,有效发挥油层、气层产能,达到油气资源开发最大采出率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油气同采管柱,包括实心抽油杆、油管、套管和分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同采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实心抽油杆(1)、油管(2)、套管(3)和分采分出泵(4);/n所述分采分出泵(4)设置在所述套管(3)内,所述实心抽油杆(1)一端部与分采分出泵(4)的柱塞连接,实心抽油杆(1)另一端部与井口光杆连接;/n所述分采分出泵(4)上、下端均与一油管(2)丝扣连接,上端油管连接至井面;下端油管上根据油层和气层设置有两个封隔器,下端油管在油层处设置有进油口,下端油管端部敞开并与气层射孔眼直接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同采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实心抽油杆(1)、油管(2)、套管(3)和分采分出泵(4);
所述分采分出泵(4)设置在所述套管(3)内,所述实心抽油杆(1)一端部与分采分出泵(4)的柱塞连接,实心抽油杆(1)另一端部与井口光杆连接;
所述分采分出泵(4)上、下端均与一油管(2)丝扣连接,上端油管连接至井面;下端油管上根据油层和气层设置有两个封隔器,下端油管在油层处设置有进油口,下端油管端部敞开并与气层射孔眼直接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同采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采分出泵(4)内腔设置有中心管,中心管将分采分出泵(4)内腔分割为中心流道(11)和侧向流道(10),进油口与侧向流道(10)连通,中心流道(11)与下端油管连通;
所述中心管由格挡分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心流道(11)与第一空间连通,第一空间侧壁设置通道穿出泵筒(9)连通油管(2)与套管(3)之间的环空;第二空间侧壁设置通孔与侧向流道(10)连通,第二空间上方与上端油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气同采管柱,其特征在于:第一空间由格挡分成两部分,两部分的底部格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阀(6)、第二固定阀(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气同采管柱,其特征在于:第二空间由格挡分成两部分,两部分的顶部格挡上分别设置有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建陆梅石海霞刘涛刘天宇张岩辛宏牛彩云姚洋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