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底层组合楼板及其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底层组合楼板及其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实施,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转型和升级等机遇。传统建筑方式具有环境污染严重、现场湿作业量大和工作效率低等缺点。装配式建筑通过整合建造、管理和设计等各方面技术资源,可显著地提高建筑性能及其质量、有效控制成本和工程进度等。装配式建筑以其自身优势受到重视,国内外对其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它将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楼板作为建筑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建筑结构中起到围护、承重和结构等多重功能。传统底层楼板的建造方式需耗费大量的人工、现场湿作业量大、不便于模块化快速施工、严重影响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周期,且绿色环保性能差、成本较高。目前也出现了装配式组合楼板,装配式组合楼板作为装配式结构中的一种新型楼板,具有自重轻、质量高和装配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保温和隔音较差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底层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和楼板,楼板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承力钢架(4)、加固板(5)、隔音板(6)、保温板(7)、装饰板(8);支撑柱包括钢筋混凝土墩(1),钢筋混凝土墩(1)中心均布四个连接柱(2);承力钢架(4)底面的四角处设有连接环(9),连接环(9)与所述连接柱(2)适配,加固板(5)为板状结构,加固板(5)内设有钢丝网;楼板通过连接环(9)、连接柱(2)固定在支撑柱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底层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和楼板,楼板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承力钢架(4)、加固板(5)、隔音板(6)、保温板(7)、装饰板(8);支撑柱包括钢筋混凝土墩(1),钢筋混凝土墩(1)中心均布四个连接柱(2);承力钢架(4)底面的四角处设有连接环(9),连接环(9)与所述连接柱(2)适配,加固板(5)为板状结构,加固板(5)内设有钢丝网;楼板通过连接环(9)、连接柱(2)固定在支撑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底层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墩(1)由钢筋笼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制成,钢筋混凝土墩(1)上表面设有支撑板(3),所述连接柱(2)端部穿过支撑板(3)并通过钢筋混凝土墩(1)内钢筋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底层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横截面为正方形,相邻的两个连接柱(2)的对应边平行,连接柱(2)位于外侧的两个侧面设有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底层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承力钢架(4)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主梁(10),连接环(9)设置在主梁(10)下表面的两端,连接环(9)外侧的两个侧壁与主梁(10)侧壁平齐,连接环(9)上设有与连接柱(2)适配的通孔;左右两侧的主梁(10)通过与其垂直设置的多个次梁(11)连接,前后侧的次梁(11)与左右两侧的主梁(10)端部连接,多个次梁(11)中部通过加强梁(12)连接,主梁(10)、加强梁(12)上表面设有多个螺纹孔;主梁(10)和前后侧次梁(11)设有垂直于承力钢架(4)平面的对接壁(13),所述对接壁(13)与主梁(10)、次梁(11)端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底层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壁(13)上设有多个通孔,右侧和前侧的对接壁(13)上端设有翻边(14),所述翻边(14)延伸至对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祖卫,贾玉龙,闫旺升,王燕蒙,李一波,
申请(专利权)人:冯祖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