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相机用云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竖直与倾斜两用相机云台,其包括,快拆组件、减震组件、下支撑框角度调节组件、相机调节组件I及相机调节组件II,其中,减震组件安装于上支撑框上部位置且与上支撑框相连,所述的控制盒安装于减震组件上,所述的快拆组件设置于减震组件上部位置且与减震组件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相机云台能够同时实现竖直摄影及倾斜摄影,极大的降低了使用人的资金投入成本,与此同时,也免了更换竖直摄影与倾斜摄影时的时间浪费,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A vertical and tilt camera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直与倾斜两用相机云台
本技术涉及相机用云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竖直与倾斜两用相机云台。
技术介绍
传统的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取像片,通过像片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是用于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建立地形数据库,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以及各种工程应提供空间基础数据,同时服务于非地形领域,如工业、建筑、生物、医学、考古等领域。从1839年尼普斯和达意尔专利技术摄影术算起,摄影测量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传统摄影测量技术要求搭载相机云台能够保证相机主光轴竖直向下,该种摄影方式称为竖直摄影。该技术需要系统安装竖直摄影相机云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该技术需要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同步采集影像,即倾斜摄影方式,以获取丰富的建筑物顶面及侧视的高分辨率纹理,而后,通过先进的定位、融合、建模等技术,可以生成真实的三维实景模型,该技术需要安装一个竖直和四个倾斜相机,或利用相机云台控制两台或三台相机向多个角度进行摆动来实现倾斜摄影,因此,该技术需要系统安装倾斜摄影相机云台。上述两种摄影测量技术在实际项目生产中均有大量需求,目前摄影测量用相机云台只能实现一种功能,拍摄竖直影像用相机云台(如说明书附图4)和拍摄倾斜影像的倾斜相机云台(如说明书附图5),当两种应用同时需要时,需要配套使用两套相机云台系统,不能同时实现两种摄影测量技术方式,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摄影测量技术所用的相机云台不能同时实现竖直摄影及倾斜摄影,本技术提供一种竖直与倾斜两用相机云台,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竖直与倾斜两用相机云台,包括,快拆组件、减震组件、控制盒、上支撑框、旋转销I、下支撑框、下支撑框角度调节组件、相机调节组件I及相机调节组件II,其中,减震组件安装于上支撑框上部位置且与上支撑框相连,所述的控制盒安装于减震组件上,所述的快拆组件设置于减震组件上部位置且与减震组件固定相连,所述的上支撑框下部设置有旋转销I,所述的下支撑框可转动的安装于旋转销I上且与旋转销I相连,所述下支撑框角度调节组件安装于上支撑框上,所述的相机调节组件I及相机调节组件II安装于下支撑框上且与下支撑框相连;所述的下支撑框角度调节组件包括,伺服电机I、带动推杆I、旋转销II、带动推杆II及旋转销III,其中,伺服电机I上设置有伺服电机轴I,带动推杆I一侧端部固定安装于伺服电机轴I上,带动推杆I另一侧端部安装有旋转销II,带动推杆I通过旋转销II与带动推杆II一侧端部相连,带动推杆II可通过旋转销II在其上实现转动,所述带动推杆II的另一侧端部设置有旋转销III,所述带动推杆II可通过旋转销III与下支撑框相连,下支撑框能够在旋转销III上进行角度转动;所述的相机调节组件I由伺服电机II、伺服电机轴II及相机组成,其中,伺服电机轴II安装于伺服电机II上,相机安装于伺服电机轴II上,伺服电机II固定安装于下支撑框外部侧面位置,相机安装于下支撑框内,伺服电机轴II能够对下支撑框内的相机起到支撑及带动作用;所述的相机调节组件I与相机调节组件II为相同的结构组成;所述的上支撑框上至少安装一组下支撑框角度调节组件;所述的上支撑框与下支撑框上设置有安装位置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整体结构设计科学,生产加工工艺简单方便,本技术的相机云台能够同时实现竖直摄影及倾斜摄影,极大的降低了使用人的资金投入成本,与此同时,也免了更换竖直摄影与倾斜摄影时的时间浪费,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传统竖直摄影相机云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传统倾斜摄影相机云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快拆组件、2-减震组件、3-控制盒、4-上支撑框、5-旋转销I、6-下支撑框、7-伺服电机I、8-伺服电机轴I、9-带动推杆I、10-旋转销II、11-带动推杆II、12-旋转销III、13-伺服电机II、14-伺服电机轴II、15-相机、16-安装位置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竖直与倾斜两用相机云台,它能够使相机云台同时实现竖直摄影及倾斜摄影,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用于表示方位的用语“左”和“右”均以附图中所示的具体结构为基准,并不构成对结构的限制,本申请文件中的伺服电机I、伺服电机II以及其控制元件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累述,本技术中的旋转销I、旋转销II及旋转销III采用市场上常见的表面光滑的外圆柱销结构,减震组件采用的是市场上常见的减震弹簧及减震弹簧支撑架结构,也属于现有技术。具体实施例1:一种竖直与倾斜两用相机云台,包括,快拆组件1、减震组件2、控制盒3、上支撑框4、旋转销I5、下支撑框6、下支撑框角度调节组件、相机调节组件I及相机调节组件II,其中,减震组件2安装于上支撑框4上部位置能够对上支撑框4起到减震作用,控制盒3安装于减震组件2上,控制盒3内设置有控制元件,控制元件能够对下支撑框角度调节组件中的伺服电机I7以及相机调节组件中的伺服电机II13进行动作控制,快拆组件1安装设置于减震组件2上部位置,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快拆组件1能够与航拍无人机进行快速的装夹,上支撑框4下部设置有旋转销I5,下支撑框6可转动的安装于旋转销I5上且与旋转销I5相连,此时,上支撑框4通过旋转销I5可实现与下支撑框6的相对转动,下支撑框角度调节组件安装于上支撑框4上,下支撑框角度调节组件包括,伺服电机I7、带动推杆I9、旋转销II10、带动推杆II11及旋转销III12,伺服电机I7上安装有伺服电机轴I8,带动推杆I9一侧端部固定安装于伺服电机轴I8上其另一侧端部通过旋转销II10与带动推杆II11一侧端部相连,带动推杆II11可通过旋转销II10与带动推杆I9实现相对转动,带动推杆II11的另一侧端部上安装设置有旋转销III12,带动推杆II11可通过旋转销III12与下支撑框6相连,下支撑框6能够在旋转销III12上进行角度转动,相机调节组件I及相机调节组件II安装于下支撑框6上,相机调节组件I由伺服电机II13、伺服电机轴II14及相机15组成,伺服电机轴II14安装于伺服电机II13上,相机15安装于伺服电机轴II14上,伺服电机II13固定安装于下支撑框6外部侧面位置,相机15安装于下支撑框6内,伺服电机轴II14能够对下支撑框6内的相机15起到支撑及带动作用,在具体工作时,控制盒3内设置的控制元件可通过数据线向伺服电机I7发出工作指令,伺服电机I7带动伺服电机轴I8转动,伺服电机轴I8带动其上的带动推杆I9转动,带动推杆I9通过旋转销II10带动带动推杆II11移动,带动推杆II11通过旋转销III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竖直与倾斜两用相机云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快拆组件、减震组件、控制盒、上支撑框、旋转销I、下支撑框、下支撑框角度调节组件、相机调节组件I及相机调节组件II,其中,减震组件安装于上支撑框上部位置且与上支撑框相连,所述的控制盒安装于减震组件上,所述的快拆组件设置于减震组件上部位置且与减震组件固定相连,所述的上支撑框下部设置有旋转销I,所述的下支撑框可转动的安装于旋转销I上且与旋转销I相连,所述下支撑框角度调节组件安装于上支撑框上,所述的相机调节组件I及相机调节组件II安装于下支撑框上且与下支撑框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直与倾斜两用相机云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快拆组件、减震组件、控制盒、上支撑框、旋转销I、下支撑框、下支撑框角度调节组件、相机调节组件I及相机调节组件II,其中,减震组件安装于上支撑框上部位置且与上支撑框相连,所述的控制盒安装于减震组件上,所述的快拆组件设置于减震组件上部位置且与减震组件固定相连,所述的上支撑框下部设置有旋转销I,所述的下支撑框可转动的安装于旋转销I上且与旋转销I相连,所述下支撑框角度调节组件安装于上支撑框上,所述的相机调节组件I及相机调节组件II安装于下支撑框上且与下支撑框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直与倾斜两用相机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撑框角度调节组件包括,伺服电机I、带动推杆I、旋转销II、带动推杆II及旋转销III,其中,伺服电机I上设置有伺服电机轴I,带动推杆I一侧端部固定安装于伺服电机轴I上,带动推杆I另一侧端部安装有旋转销II,带动推杆I通过旋转销II与带动推杆II一侧端部相连,带动推杆II可通过旋转销II在其上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利川,王忠丰,陈明,史建东,秦永志,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